English

人大代表談文藝作品“走出去”:激發共鳴是關鍵

2018年03月12日 15:00:00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北京3月9日電 (汪恩民 趙曄嬌)如何保護並傳承中國優秀的文化遺産?如何平衡傳承與創新二者之間的關係?如何借助藝術形式讓中國的優秀文化走向世界?全國兩會上,這些話題引發諸多代表關注。

  全國人大代表、杭州歌劇舞劇院院長崔巍認為,傳承、保護文化遺産不但要立足於歷史,更要傳達它與當下的關係,特別是在創作相關文藝作品時,“激發時代共鳴,回應時代精神訴求”是實現中外“民心相通”,延續作品生命力的關鍵。

  舞蹈劇場《遇見大運河》便是這樣一部作品。該劇以“運河之水”為主線,依著開鑿、繁榮、遺忘到又見運河的歷史脈絡,講述了中華文化在新時代的“如水之德”,同時還表達了對文化遺産現實命運的思考和判斷。

  從創作之初到現今,《遇見大運河》已經走過了6年時間。期間,崔巍帶著團隊走完了中國大運河沿線的六省兩市,而後又相繼走進了法國米迪運河、德國基爾運河、埃及蘇伊士運河、希臘科林斯運河。

  據崔巍透露,該劇在埃及巡演時,現場一位觀眾告訴她,《遇見大運河》令其聯想到自己國家的尼羅河,並稱這部劇實則表達了一個世界性主題;該劇在法國巡演時亦遇到了一位遲遲不肯離場的觀眾,崔巍問其看懂了什麼,對方回應:生命、泥土和水的關係。

  “所以我覺得文化‘走出去’最重要的是它能夠引起共鳴。”崔巍強調,“這樣的文化交流才能起到真正的作用和價值。”

  全國人大代表、浙江小百花越劇院副院長、浙江越劇團副團長王濱梅同樣認為在文化交流中,引發共鳴,達到“民心相通”至關重要,“心相通就是文化的相通。”

  在她看來,一部優秀的文藝作品能夠反映出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其中所蘊含的追求真善美的內涵,是全世界人民共同的追求和嚮往,因而能夠傳遞一種共通的精神。

  王濱梅舉例浙江越劇團近期打造的越劇古裝劇《遊子吟》,就是圍繞“傳遞優良的家風家教、家庭和睦、母慈子孝”這些傳統美德來展開,“這也是全世界各族人民所崇尚的美德,具有民族共通性,也就能得到更廣泛的喜愛,在文化傳播交流中起到很好的作用。”(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