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厲害了,我的國》:大國雄姿躍然銀幕

2018年03月05日 13:28:00來源:光明日報

  【文藝觀潮】

  2017年,中國紀錄片實現了從小熒屏到大銀幕的跨越。以《二十二》《地球:神奇的一天》《我在故宮修文物》等紀錄電影的亮相與走紅為代表,紀錄片借由其獨特的人文視角,對諸種社會公共議題有了深入照拂,涌現出一大批有觀點、有擔當、有影響力的精品力作。

  能夠看到,紀錄電影延展了傳統電視紀錄片的傳播空間,螢幕跨越的背後則是影視文化見證當下、書寫歷史、展望未來的結構性功能轉向。紀錄片作為一種“特殊”的影像文本,在構建家國話語和形塑主流價值觀方面正逐步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

  在紀錄電影題材與類型百花齊放的當下,如何運用記錄式的影像敘事講好方方面面的“中國故事”,這不僅是創作者需要反覆思忖的命題,也是紀錄片這一重要的影視文本回應“記錄新時代”願景的必由之路。這意味著,紀錄片應當在宏大敘事和情感書寫兩條線索上覓得相互觀照的創作突破。將於3月2日播映的紀錄電影《厲害了,我的國》或代表這樣一種積極有益的實踐,圍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內在邏輯,本片將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的發展成果與前行軌跡,以及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重大論述,以紀錄電影的形式濃縮于短短90分鐘之中,並首次將這樣類型的作品帶出小熒屏、引入大銀幕。

  值得注意的是,作為全片聚焦的現實議題,“砥礪奮進的五年”從時間跨度上而言並不短,尤其在關涉具體的展現對象方面,本片的創作面臨內容編排組織的兩個難點:其一,要想入題呈現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這五年的卓著成就,並與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和共用的新發展理念深度觀照,文本自身需兼顧展現大國雄姿的歷史敘事和喚起國人共情的細膩書寫,問題隨之而來——《厲害了,我的國》如何在打開格局的同時不疏離于觀眾的情感共振?其二,傳統的電視紀錄片在對象的擷取上大多采納相對集中的處理原則,即便母題自身關切多個層次或維度的議題,紀錄片的創作也通常擇其一二切入並展現。但對於《厲害了,我的國》而言,中國這五年以來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全方位取得的突破和跨越,皆是全片的“題中應有之義”,如何將不同面向的議題包容于一部作品之中?創作理念和思路至關重要。

  《厲害了,我的國》用“大國”和“小家”兩部分統領全片的結構與線索,不僅有力化解了上述兩大難點,也在立意命旨方面更進一步。觀眾步入影院看到的,或許不止于隨著鏡頭推進伴生而來的對於國家的歸屬、認同與自豪之感,更有充分的個體移情展現其中——每一個“中國奇跡”的背後,都離不開平凡百姓的參與和書寫。最終,一種最能引起共鳴的文化表達得以浮現:所有的歷史書寫都是人的書寫,國之“厲害”,源於每個國人的共同努力。

  縱觀全片,《厲害了,我的國》既有“大國風采”的紛呈展示,借由圓夢工程、科技創新、綠色中國等多個角度加以詮釋;中國橋、中國路、中國車、中國港、中國網等超級工程的影像及其背後故事,也在彰顯國家實力的同時體現國人追尋“中國夢”途中不畏艱險、埋頭苦幹、開拓進取的情操,“五年”的前行車轍得以漸次描摹和勾勒。

  除了頗具視野和胸懷地講述中國故事、刻畫中國面貌、展現中國變化,還有涓涓流淌、直抵人心的情感敘事潤色全片。《厲害了,我的國》在觀照“大國”的同時,也把“小家”作為重點加以展現,平凡百姓的社會生活變遷最能直觀有力地回應新時代的火熱之姿,片中生動記錄了中國在精準扶貧、生態文明建設、醫療保障、國家安全等各方面取得的卓越成就,展現中國人民在全面建成小康征程上的諸種努力。

  當前,紀錄片發展已步入黃金時期,尤其是在進入新時代以來,紀錄片已在快速發展中成為人們社會生活中不可缺席的重要組成。作為新時代的記錄者,有如《厲害了,我的國》這樣的作品,從內容到形式,從小屏到大屏,正在用更有力的聲音闡述源於真實的影響力,或將迎來更多關注與期待。

  (作者:何天平,係《廣電時評》執行主編)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