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寫手互懟 洗稿、抄襲的“門檻”不該這麼低
日前,兩位在自媒體寫作圈頗有影響力的“大V”之間的互懟,成了2018年“開年第一撕”。目前,此事尚在爭執中,還需法律專業人士的介入。但不論怎麼説,外界都渴望這場爭執不要再像之前類似的事情那樣——最終不了了之,而是要討一個公正的結果,讓權益受損者能得到應有的補償,也讓輿論得到必要的慰藉。
如果類似事件總是得不到公正的判定,就會讓堅持原創的寫作者寒心,對真正鍾情于文字的讀者、尤其是年輕的讀者,造成難以抹去的傷害。畢竟,知名寫手的言行,深深影響著粉絲們的觀點,一個好的榜樣帶來的合理引導,是不可或缺的。而圈子裏荒唐而錯誤的風氣,也會對其他寫作者帶來巨大傷害。
其實,網路寫作抄襲、洗稿現象並不少見,相信大多數原創作者對此都深有同感。起初,自己的文字被別人竊取,還能用“自己寫得好才會被人抄襲”之類的想法安慰自己,但抄襲、洗稿現象頻頻出現,加上維權困難的現實狀況,會讓人越發不滿——但更多人只能表示無奈,甚至“默認”了抄襲、洗稿現象的存在,尤其是産量高的寫作者們,並沒有時間和精力去一一追查。
這些不良現象之所以頻現,有個重要因素,就在於洗稿和抄襲的“門檻”太低了。其一,法律上的界定難,懲罰力度小。很多洗稿問題帶來的爭執,之所以不了了之,就因為洗稿行為非常隱蔽和“巧妙”,即使引入專業的法律分析,也很難認定其行為屬性。而且,即使是認定為洗稿,這和一字不差地抄襲(尤其是全文抄襲現象),還是很不一樣的,也不容易作出懲處。既然不涉及太多法律風險,就會讓一些作者“肆無忌憚”了。
其二,自媒體寫作,很大程度上不是個“拼腦力”的事情,而是要“拼體力”。一些自媒體大號堅持每日發佈多篇原創文章,就是再有天分的寫手,也很難保證時刻都有充沛的靈感和精力。再者,很多“爆款文”內容趨同,多為心靈雞湯話題,這類作品的抄襲、洗稿現象最常見,甚至“互相抄襲和洗稿”成了很多人心照不宣的“潛規則”——如此一來,原創作者反而成了弱勢群體了。
其三,寫作平臺的監管力度不大,反抄襲機制不夠健全。儘管很多寫作平臺都有自己的原創保護辦法,但仍不能根除抄襲和洗稿現象。比如,知乎有“維權騎士”機制,微信公眾平臺有“原創保護”機制,對那些全文抄襲者,輕則警告,重則封號處理,但如果抄襲者很“精明”,只是抄襲其中部分文字,就很難被平臺發現,也就談不上什麼懲處了。
這種監管缺位的現象,不只在自媒體寫作裏常見,在網路文學平臺上也很多。此前有多部知名網路小説被曝光,有抄襲或洗稿的問題。好在有關部門已經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採用了多種辦法來打擊抄襲現象。比如,2016年11月,國家版權局發佈了《關於加強網路文學作品版權管理的通知》,對網文原創者的保護機制、網文服務商及平臺等方面都做了明確規範,還特別要求建立網路文學作品版權監管“黑白名單”制度。
更重要的是,面對已經被破壞的寫作風氣,寫作者本身要提高維權意識。須知,對抄襲和洗稿者的縱容,就是對自己合法權益的損害。塑造一個良好而純凈的寫作環境,每個人都不該置身事外。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