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國家大劇院十週年:奔跑吧!百姓的藝術殿堂

2018年01月02日 08:56:00來源:北京日報

  

  清晨,初升的太陽映照在國家大劇院外的人工湖面,波光盈盈。

  今天,國家大劇院迎來了開幕以來的第十個冬至;今天,也是國家大劇院建院十週年的正日子,一年一度的公眾開放日藝術節如約而至。從早上9點到下午4點半,大劇院邀請觀眾走進“百姓殿堂”,免費享受藝術,70余場演出及活動,讓藝術的腳步貫穿全天。

  這,僅僅是國家大劇院藝術推廣普及活動一個小小的縮影。把觀眾迎進來,把演出送出去;線下辦活動,線上同步看……開幕運營十年來,快速奔跑的國家大劇院,秉承人民性宗旨,為觀眾奉上“長流水、不斷線”的藝術福利,讓藝術走近更多人,讓藝術改變生活。而這,正是北京作為全國文化中心應有的氣質與風貌。

  請進來

  滴灌一方藝術家園

  用劇場來定義國家大劇院,著實不太準確,跟隨觀眾的腳步走進來你就能發現,這裡更像是一個藝術家園。

  走進北門,長長的水廊正在展出“2017國家大劇院舞蹈影像巡禮”;走到一樓東側咖啡廳,高達13米的古埃及戰船矗立,內藏歌劇《阿依達》的製作玄機;西側咖啡廳前的小舞臺不時飄出重奏的音樂;樓上的藝術資料中心、花瓣廳也常有藝術活動。

  大劇院的藝術普及教育活動涵蓋歌、樂、舞、劇、戲多元藝術門類,體系完備而健全,而形式則彰顯“講演結合、賞析並重”之特色。觀眾在輕鬆愉悅的觀賞中進行系統學習,在深入淺出的講解中加深觀演體驗。

  把觀眾請進來,藝術規格必須高,但價位不能高。公共空間裏的藝術展覽,只要購買一張參觀票,就能在劇院享受一整天的藝術充電。此外,十年來大劇院商業演出平均票價也不升反降,十年平均票價300元,從2008年的375元降至2017年的261元。週末音樂會和藝術普及講座的票價為40元,其中會員購買週末音樂會只需10元,還可以免費參加講座。

  “1000元的票價賣出400張和400元的票價賣出1000張,票房收入是一樣的,但上座率是有區別的,接受藝術熏陶的觀眾人數是不一樣的。對大劇院而言,我們選擇後者。”國家大劇院院長陳平曾算過這樣一筆賬。

  開業至今,大劇院已舉辦藝術普及活動近5000場、藝術普及教育演出5606場,累計惠及觀眾近500萬人次。這項旨在培養觀眾的“滴灌工程”,讓一個個看似平凡的日子,因為藝術色彩的點染而變得鮮活且美好。大劇院也因此而成為京城一道與眾不同的文化風景線,置身其中的人們,看看演出、觀觀展覽、聽聽講解、喝喝咖啡、買買紀念品,用心感受著這個全天24小時都涌動著藝術氣息的地方。

  走出去

  延伸一處戶外殿堂

  “下面這首《梁祝》,大家肯定都很熟悉,我今天演奏的這段説的是什麼呢?”在通州區臺湖鎮北京新城職業學校禮堂,小提琴家呂思清還沒“開弓”,就先打開了話匣子。歡聲笑語的“單口相聲”式講解,和他平時在獨奏會上的樣子迥然不同。

  舉辦音樂會時,享譽國際舞臺的音樂家們一向“惜字如金”。可在大劇院一場場“走出去”的演出中,呂思清、朱亦兵、鄭京和、羅比·拉卡托斯以及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的演奏家們,都已經被磨煉得“説得比拉得還好”了。“對不少市民來説,他們還沒有機會走進劇院看演出,那我們就要走到他們身邊,用他們能接受的方式,讓他們感受音樂的魅力。”呂思清説。

  大劇院每年的五月音樂節、舞蹈節、歌劇節,都會策劃一系列“走出去”活動。10月31日,國家大劇院“百場公益演出”走進北京大學腫瘤醫院。腫瘤醫院外科樓的大廳裏,《手挽手》《一杯美酒》《鬥牛士之歌》等歌聲飛揚,一圈圈圍在歌唱家們身邊的,是挂著輸液瓶的患者,是手裏拿著化驗單的家屬,還有幫他們一起抗擊病魔的醫生。“真沒想到還能有機會在這裡觀看到國家大劇院的演出。”一位患者握著歌唱家的手不願鬆開,還一起唱起了歌,看得在場觀眾心裏都暖暖的。

  院墻不是界限,藝術插上了翅膀。學校、博物館、農村、工廠、醫院……一場場“走出去”的演出、沙龍、藝術課,在越來越多的地方、越來越遠的角落,播撒著藝術與美好,收穫著溫暖與感動。而在與觀眾的神交、互動、融合之中,大劇院自身也在成長、成熟,在運營管理的專業化、細緻化、人性化、拓展化等方面,步伐越來越快、越來越穩。

  新玩法

  架起一座移動劇院

  在北京讀大學的王純是大劇院的新粉絲,在今年8月的“2017國家大劇院國際歌劇電影展”上,他觀看了歌劇電影《卡門》,“這是我第一次接觸歌劇,一下就被迷住了,以後有機會我還想看現場版。”

  在追求跨界融合、形式創新的時代,歌劇電影就是大劇院拿出的藝術普及新招數。2015年,剛剛試水歌劇電影兩年的大劇院,因採用世界最前沿的4K技術拍攝推出歌劇《阿依達》引起業內轟動。“要知道,在當今電影界,只有諸如《霍比特人》這樣的超級大片才會使用4K攝影機。截至目前,還沒有任何一家歐美劇院用4K技術拍攝一部完整的歌劇電影。”聽説這個消息,義大利歌劇電影導演曼奇尼很驚訝。2017年,第十屆中國金唱片獎授予國家大劇院製作歌劇電影特別貢獻獎。

  “歌劇藝術是一門高度綜合的表演藝術,把歌劇拍成電影可以讓更多人欣賞歌劇、喜愛歌劇,讓它走到百姓身邊。”歌唱家閻維文説。算下來,這短短幾年間大劇院共拍攝了《圖蘭朵》《駱駝祥子》《長征》等24部歌劇電影。而“國家大劇院國際歌劇電影展”、國家大劇院“百場歌劇電影進校園”等活動,則讓高雅殿堂裏的歌劇藝術走進了百老彙影城、盧米埃影城等影院,還走出了北京,在武漢、上海等地的大學和影院落地,為歌劇這顆“音樂藝術皇冠上的明珠”狠狠圈了一把粉。

  新鮮事遠不止這些,大劇院還走在“網際網路+”的路上。十年中,隨著視聽平臺“古典音樂頻道”上線、客戶端“大劇院·古典”推出,大劇院實現了從“實體劇院”到“網上大劇院”再到“移動劇院”的三級跳。在網路上滑動頁面,在手機上動動手指,“永遠在路上”的現代人就能看到多明戈深情演唱的細微表情,聽到郎朗、呂思清演奏的動人樂聲……

  藝術,潤物無聲地浸潤著城市的人文環境,涵養著社會的文化生態。當藝術融入一座城市的血脈,當疲累的人們能夠置身一處讓心靈棲息的藝術港灣,這是怎樣的一種美好?!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