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廈門東南亞華文文學研究30載:以學科建設視角探視其特色

2017年11月30日 08:39:00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廈門11月29日電 (記者 楊伏山)歷時兩天的第十二屆東南亞華文文學研討會暨東南亞華文文學研究三十週年論壇,29日在廈門落下帷幕。至此,以廈門大學中文系學者為核心的廈門地區東南亞華文文學研究已屆滿30年,在長年的研究中,始終注重從學科建設的視角探視東南亞華文文學特色。

  本屆研討會組委會顧問、廈門市東南亞華文文學研究會名譽會長、廈大中文系教授莊鐘慶在接受記者採訪時稱,新時代呼喚新使命,如何把東南亞華文文學研究引向深入?首先,應把繼續探討“一帶一路”與東南亞華文文學發展的關係作為研究重點;其次,應從文化特別是中華文化角度,探視東南亞文學獨特價值;再次,對多年來建設東南亞華文文學學科歷程進行認真梳理,總結經驗,擇優而行。

  本屆研討會包含兩大議題,其中之一就是“一帶一路與東南亞華文文學發展的歷程及特點”,與會海內外專家學者圍繞東南亞華文文學的發展、變換及動向、三十年來東南亞華文文學研究述評、東南亞華文文學中的文學語言特色、中華文化與東南亞華文文化的關係以及“華語語系文學”與文化自信關係等角度展開具體研討。

  該研究會會長、廈門大學人文學院中文系教授鄭楚認為,加強對一帶一路與東南亞華文文學發展之關係的探討是新時代把東南亞華文文學研究引向深入的重要渠道之一。研究者既要理解兩者的關係,又要看到隱藏其中的複雜性,這樣才能掌握經濟、政治與文學的關係和規律。

  新加坡國立大學教授楊松年表示,“一帶一路”,文化是一種重要構成,文學是文化的一環。研究東南亞華文文學,有必從源頭探視東南亞生生不息地發展過程。從文學的源與流的關係看,有必要反思固有的研究模式。

  菲律賓華文作協副主席柯清淡稱,我們掃視明代的海上絲綢之路,鄭和下西洋主要停留在物質層面的交流,文化的交往不多。東南亞華文文學在東南亞繁衍和積澱,經歷了艱難的歷程,這是中國與東南亞文化往來中重要一環,不過,也只是在華人中傳播,而且影響有限,這很需要各方包括學者合力推進。

  在他看來,“一帶一路”的倡議,是一個良好契機,文學和文化交流大有作為。

  對此,廈門大學原常務副校長鄭學檬也持同樣的看法。他説,東南亞華文文學研究,廈門大學和廈門市是最早開展、也是最堅持的一支力量,取得了豐碩成果,但也面臨研究經費的難題。從目前國家在科研上的重視與投入看,東南亞華文文學研究的學科建設應該有更大的空間和機遇。

  由廈門市東南亞華文文學研究會、廈大東南亞華文文學研究中心、廈大南洋研究院、廈大中文系、中國東南亞研究會和泰華作家協會等聯袂主辦的本屆研討會,共有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汶萊、緬甸、澳大利亞、紐西蘭和中國大陸、臺灣、香港等海內外知名作家、學者、專家120余人參會,其中有不少人是第一次參會,為東南亞華文文學研究界增添許多新生力量。

  廈門地區的東南亞華文文學研究有著深厚的學養背景。上世紀八十年代,東南亞各國經濟迅速發展,廈門大學與海內外專家學者為適應東南亞社會經濟的進步,從上世紀八十年代中後期開始專注于東南亞華文文學研究,並在學科建設上做出獨特貢獻,如確立研究方向、為學生開設課程、培養本科、碩士和博士,編輯出版研究期刊論著等。1994年始辦的東南亞華文文學研討會正在此基礎上應運而生,蜚聲東南亞。(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