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駕遊、滑雪、掃碼付款……老人的生活也能很多彩
中新網北京10月28日電(上官雲)農曆九月初九是中國傳統的重陽節,同時也是中國的“老年節”。近年來,隨著養老政策不斷完善、經濟水準逐步提高,老人們的日常生活也變得更加豐富多彩、更加年輕化。健身、旅行、掃碼消費……種種深受年輕人歡迎的生活方式,正在逐漸被越來越多的老年人接受,並將他們的老年生活裝扮得有聲有色。
自駕遊、出國旅行……日子有滋味
説起老年人的生活,也許很多人會自動將之跟菜市場、廣場舞等一堆名詞聯繫起來,認為他們生活單調。然而對家住北京市的孫先生和尹女士這對相濡以沫幾十年的夫妻來説,情況卻並非如此。旅行、乘坐滑翔機……他們的日子過得和年輕人一樣有滋有味,甚至更加充實。
“我跟我先生今年都是正好60歲,平常就愛看看展覽、電影,想體驗新鮮事物。”雖然已經有了孫輩,但女兒很獨立,孫輩基本不需要自己每天照管。在周圍人眼中,尹阿姨是個退休後也能將生活過得有趣、精緻的人:會跳舞、打乒乓球,喜歡收拾屋子、做飯,“前不久單位舉辦文藝演出,我還去參加了”。
今年9月,孫先生夫婦和其他幾位老人以及3位年輕人一起自駕游去了東北,一路走過瀋陽、錦州、大連等地,19天的行程毫無疲態,不僅領略了鏡泊湖風光、在超高層餐廳用餐觀景,孫先生還在旅途中興致勃勃玩兒了一把射擊遊戲,“我在規定距離內20槍打中16槍,是很好的成績啦”。
“去國外玩兒受語言限制,我下載了一個翻譯軟體,也不用麻煩別人。”孫先生説,有一次去日本旅行,司機聽不明白女兒的英文,還是自己拿出了翻譯軟體才解決問題,“我身邊很多老年人的生活並不乏味。以前去南非旅行,我中學時的老師也參加了,當時得有七十多歲的年紀,一路上玩兒的挺好”。
掃碼騎車、微信支付……生活有“潮范兒”
一方面是老年人自身生活觀念的年輕化,一方面是新技術不斷滲透到生活之中,讓老年人的生活更加便捷,滿滿透著那麼一股“新潮范兒”。其中,新的通信方式、支付方式的使用便是個很好的例證。
“我和我先生都有微信,跟孩子聯繫很方便。共用單車出現以後,今年出去旅行,在杭州我們還‘掃碼用車’,騎車自助遊,走走看看挺盡興。”尹女士説,更讓她覺得高興的是買東西掃碼付款,“非常方便、快捷,省得來回找零錢,還乾淨衛生”。
正像尹女士所説的那樣,在北京市豐台區某居民區附近,記者通過走訪發現,很多商店、小超市、甚至菜市場攤位都有微信支付等新興付款方式。一家小便利店的工作人員説,採取上述付款方式的人以年輕人居多,“上點歲數的老人也有”。
“掃碼付款我也會,去超市連錢包都省得帶。”今年65歲的張阿姨告訴記者,除了使用支付功能,自己跟老伴還都關注了微信公眾號,從中學知識、長見識,了解新聞資訊,還能一家人建群聊天兒,“這倒不光為了趕時髦,而是新技術讓生活更方便了,跟大家聯繫更緊密,對老年人太實用了”。
積極樂觀心態是關鍵:老年人也要主動融入社會
老年人的生活怎麼過才好?對於這個問題,大概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看法。總結自己的經驗,孫先生説,那就是要在保證健康、安全的前提下,把生活過得“隨性”一些,“有一次我們逛完展覽,信步走到原來單位附近,還順便找了個小吃店就餐,懷舊啊”。
“年輕人喜歡的東西,都想體驗一下,不想跟社會脫節。”尹女士笑著説,孫先生比自己還要新潮一點兒,現在還會滑雪,“我們的心態比較積極向上。現在身體還可以,就想到處走走看看,彌補年輕時的一些遺憾”。
對尹女士的説法,孫先生很感慨,“現在的休閒娛樂方式,比年輕時更豐富了,經濟水準發展的更高,國家、社會給我們老年人很多福利,該有的很多物質條件都有了,我們得感恩”。
“年齡上的變老只是一個方面,生活中有很多新鮮事物等待嘗試,老年人也要‘與時俱進’,盡可能保持積極年輕的心態,主動融入到社會當中。”孫先生總結道。(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