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在用鍵盤打字的當下,學寫一手好書法有多重要?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0月23日電(上官雲)日常生活中,常常能聽到一個詞便是“字如其人”,它最早源自漢代文學家揚雄名句“書,心畫也”,可以理解為字是作者情感心緒變化的表達和抒發。書法,也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經典標誌之一。只是,在用鍵盤打字幾乎成為主流的當下,還有多少人寫得一手好字?能寫出漂亮的書法,到底有哪些好處?書法又該怎樣學習呢?近日,中新網(微信公眾號:cns2012)記者採訪多位書法愛好者及書法家,一探究竟。
書法愛好者:一幅中堂寫8個小時 練字辛苦仍熱愛
書法,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藝術發展幾千年來的經典標誌之一,不論是“琴棋書畫”,還是“詩書畫印”,書法都位列其中。“80後”的劉晶是資深書法愛好者,寫得一手好字,在生活中令人羨慕不已。
小學時,劉晶開始學習書法。她説,那是因為父親的影響,“學書法,一開始先得練‘永字八法’,掌握基本筆畫。那時大概每天要臨帖一個多小時,上大學後時間寬裕寫得更多了,寫一幅中堂足足花了8個多小時”。
“一般來説書畫篆刻不分家,練書法還能接觸更多傳統文化,全方位提升個人的素養。”劉晶説,“大學時代我的書法作品被拿去展覽,很多觀眾都説漂亮,寫得一筆好字很能提升自信”。
學好書法、寫一筆好字有多重要?劉晶拿自己的經歷舉例道:“我當初剛工作的時候曾經因為字寫得好,受到領導賞識,對自身發展很有好處。現在我負責招人,也挑字寫得好的應聘者。某種程度來説,字是一個人的臉面,尤其是從事文科類工作,會點兒書法、字寫得好很容易脫穎而出”。
書法教育受重視 感悟書法之美“從娃娃抓起”
近年來,書法藝術受到從官方到社會的進一步重視,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喜歡書法、學習書法。2013年初,教育部印發了《中小學書法教育指導綱要》,要求從2013年春季開學開始,書法教育將納入中小學教學體系,學生將分年齡、分階段修習硬筆和毛筆書法。
據《北京晚報》報道,2015年秋季新學期,經教育部審核的書法教材會首次走進課堂,書名統一稱為《書法練習指導(實驗)》。
2017年初,多家媒體消息,今年北京將全面啟動課程改革,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將誦讀、書法、傳統藝術等元素融入中小學課程教材體系。
“書法進課堂,能讓孩子們從小感受漢字之美,也是一個很好的推動。我們要靜下心來培養孩子們的傳統美德教育。讓孩子們寫書法,寫天道酬勤、厚德載物等等,慢慢的,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核心就能潛移默化、潤物細無聲地傳播開來。”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蘇士澍曾在接受採訪時如是説道。
鍵盤使用頻率高,還有無必要學書法?
不過,當下鍵盤在人們的生活中使用的越來越普遍,曾有人憂慮,這會不會影響到書法藝術的傳承?畫家、書法家吳悅石在接受中新網(微信公眾號:cns2012)記者採訪時表示,如果總是用鍵盤,不去動筆寫一寫、感受漢字的美感,將漢字完全技術化,抽掉了它的內涵,這在將來是最可怕的。
“這幾年官方很多舉措都表明對書法發展的支援,這樣書法就不會‘傳丟了’。”30歲的劉靜認為,書法是中國人的驕傲,鍵盤只能為人們提供一些相對便捷的工作方式,兩者不可同日而語。
吳文持有和劉靜相似的觀點。她説,在很多人習慣使用鍵盤的今天,加強書法教育很有必要,“我小時候學書法從臨楷書開始,打下了基礎,以後學其他字體就快得很。在工作中,因為字好看幾次受到讚賞,閒暇時書法也是一種享受”。
可見,“字如其人”的觀念仍然深深地存在於國人腦海中。一定程度來説,從一個人的漢字書寫之中,一方面能從側面反映出某些性格特徵,另一方面也能體現出文化水準和個人修為。
呼籲:閒暇時間多練書法,帶動身邊人
那麼,對於書法藝術,初學者到底應該如何學習?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方建勳介紹,大致來説,中國書法歷史發展脈絡應該是從篆書開始,“我在教書法課的時候,會給所有學員指定必須要臨的篆書帖子,並學習基本筆法。之後開始臨隸書,循序漸進”。
“臨帖不能“瞎臨”,而是需要找到和自己性格比較接近的書法帖。”方建勳説,這樣會事半功倍,比較順手,“書法不光有著幾千年傳統文化積澱、是藝術層面上的圖像美,在寫的過程中還能慰藉心靈”。
方建勳不否認,日常生活中鍵盤的使用率的確很高,但並不能真正影響大家對書法的熱愛。在他眼中,在中小學開設書法課能夠落到實處,這就是一件好事情,首先從學校裏就讓孩子們感受到書法藝術的美,培養起良好習慣。
“據我了解,現在喜歡書法的人越來越多,甚至把它當做生活中的必備部分,這跟我們國家大力提倡有關。”方建勳呼籲,“大家可以在閒暇時間練練書法,學書法的人多了,自然而然就能帶動身邊的人一起練字,我對書法藝術的發展很有信心”。(應受訪者要求,文中部分人物為化名)(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