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于正侵權案|全球百大品牌|掃心地|送詩人去流浪|

您的位置: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特別推薦

享受“跨界”的快樂--臺灣著名作家楊照

時間:2013年10月28日 11:23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我們都不要假裝自己是預言家,因為誰也控制不了未來,只有不斷累積各方面的能力,將來才能擁有更多勝出的幾率”──楊照 (圖片來源:中國華藝廣播公司)

  2013年,香港著名舞臺劇導演林奕華為完成最新力作《三國》,集結了兩岸三地文化界的大批精英人士。在長長的主創名單裏,除了有香港著名編劇、臺灣知名演員外,還有一位很特別的人士,他就是長期活躍在兩岸文化藝術領域的臺灣作家楊照先生。

  1963年出生的楊照先生,畢業于臺灣大學歷史系。才華橫溢的他一路走來涉足過多個領域,以至於如今要在名字前加一個頭銜,必須得根據不同場合和情況而定。楊照先生既是學者、出版人、新聞人、主持人,又是作家,寫過詩歌、散文、評論、小説等。隨著兩岸交流的不斷深入,大陸民眾開始得以通過各類作品了解這位在臺灣早已大名鼎鼎的人物,如今楊照在大陸擁有一個龐大的“粉絲群”。

  讀者的“知心導師”

  楊照這個名字最初被大陸讀者認識,緣起于臺灣著名的誠品書店開設的誠品講堂。在這個為普通民眾開設的、以指導讀書為目標的講座裏,楊照擔任了31期的主講,內容都是現代經典名著的細讀與分析。楊照説,通過“誠品講堂”,他感受到人們對本書知識的渴望,尤其是大陸民眾經常會通過書信、網路等方式向他提問,諸多人生問題一度讓他倍感壓力。他説,“在臺灣,你絕不會看到讀者有那麼多的人生問題問我,有些問題確實我暫時難以回答,但是某種意義上,我也找出一個相對簡單的解決辦法,就是告訴他們暫時不要想太長遠的問題,把握現在的每時每刻才能夠創造一個精彩人生”。

  在接觸大陸青年讀者的過程中,楊照發現一個怪現象,部分讀者很希望在他的書中找到“一種價值,一種意義和一種依靠”,似乎是為了支撐他們對前途的信心。對於這些讀者,楊照在無數場合提出,要多讀“無用”的書。這個觀點看似荒誕,但細究卻又順理成章。楊照解釋説,對於所有人而言,未來都是未知的;將來究竟哪些東西有用,哪些無用,誰也説不清楚,他説,“我們都不要假裝自己是預言家,因為誰也控制不了未來,只有不斷累積各方面的能力,將來才能擁有更多勝出的幾率”。

  此外,楊照提出的關於讀書的另外一個建議是多看“讀不懂”的書。這也是一個與眾不同的觀點。一般情況,很多人拿到一本書,認為讀不懂自然就會拋到一邊,但楊照卻認為,讀書的目的本來就是為擴展知識面,縮小未知的範圍,如果習慣只讀看得懂的書,就限制了自己接觸未知領域的機會。他説,“如果一天到晚只讀那些讀得懂的東西,就沒有了挑戰,沒有得到新知識。所以,鼓勵大家多看‘讀不懂的書’,這樣才能把眼界打開。尤其是年輕朋友更應如此,面對現在熟悉的狹小世界,書是最方便、便宜、自在的打開世界的鑰匙”。

  時代的記錄者

  近年來,楊照與大陸作家和讀者的交流越來越多,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舉動就是去年他與香港的馬家輝、大陸的胡洪俠,3位50歲的作家共同合著了《對照記@1963》和《我們仨@1963》。這兩部作品精選了華人社會50年來30個生活詞彙,並以此為話題,由這3位作家動筆撰寫文字。由於3位作家分處不同的地域,他們的文字呈現出帶有明顯差異的歷史和文化背景。

  談到這部作品的緣起,楊照感慨良多,他説,儘管現在他和馬家輝、胡洪俠親如兄弟,但50年前,3個在完全彼此隔絕的華人世界里長大的孩子,絕對不會想到有一天他們能夠相見並成為朋友,更想不到如今大陸、香港和臺灣能相互融合交流到如此的程度。楊照説,他覺得這50年來走過的歷程意義非凡、值得記錄,“我們現在所做的事情不過就是一個小小的切片,我們把我們3個人的記憶聯合在一起,就構成了50年來華人社會的縮影”。

  楊照説,他很慶倖能站在當下這個時點上去回望過去50年的歷史,並把自己的觀察和思考通過文字呈現給讀者。他説,不管是快樂的過去還是悲傷的往事,都是大家共同的記憶,如今所要做的不是在記憶的方艙裏徘徊,而是跳脫記憶的束縛,迎接光明的未來。

  孩子有自己的天空

  關於楊照,人們聽到他的消息時,常常和他的新書或講座聯繫在一起,沒成想,一位名叫李其叡的女孩兒打破了這個“常規”;她讓人們有機會從另一個角度去觀察和了解楊照。2013年3月9日,楊照年僅14歲的女兒──李其叡與武漢愛樂樂團攜手,為到場的千余名觀眾奉獻了一台精彩絕倫的交響音樂會;楊照在臺下仔細聆聽,露出滿意的笑容,他説,自己和文字打了半輩子交道,萬萬不會想到能培養出一個“小鋼琴家”。

  一本名為《我想遇見你的人生》的書讓楊照父女的故事走進了人們的視線。對於教育,楊照寫道,“人生的曆險得自己去走,父母都替不得。要培養出優秀的孩子也許並不難,中國不缺‘虎爸、虎媽’,但能坦然接受孩子自己去‘人生曆險’,卻不容易”。這本“親子書”在大陸一經面市,就受到前所未見的追捧,甚至被奉為教養子女的典範教材。楊照坦言,大陸讀者對書的歡迎程度讓他始料未及,但他更沒有想到的是,很多讀者反饋給他的留言是,“我很喜歡這部作品,但我不會這樣教育孩子”。

  如此反差的境遇讓楊照陷入深深的思考,究竟為什麼大陸的家長會在教育理念上持有根深蒂固的觀念?一路的觀察與走訪,楊照終於發現了問題的所在:大陸很多家長認為他的教育方式會把孩子寵壞,走入歧途。到此,楊照終於長出一口氣,他找到了答案:大陸部分家長對孩子缺少必要的信任和信心。楊照認為,家長應該信任自己的孩子,給他們更多的空間,他説,“家長並不用替孩子做那麼多的決定,要讓孩子找到他自己想要的路;如果不是強行扭轉他的觀念,孩子自然會給家長帶來意外的驚喜”。

  如今的楊照越來越享受“跨界”帶來的快樂與收穫,他越來越多地出現在不同的場合,談論不同的話題。他説,自己在文化領域如此活躍,是希望人們通過更多的渠道來了解他和他的作品;以他為案例推而廣之,楊照希望在兩岸間應開拓更多的管道和機會讓人們相互接觸、了解彼此,只有那樣,兩岸民眾的隔閡才會越來越少、越來越小!(中國華藝廣播公司記者 孫浩 顧暉)

[責任編輯:王偉]

向艷梅:一路走來不容易

  “我是不會放棄(奧運會)的。”4年前在最後時刻落選奧運會,讓女子舉重69公斤級選手向艷梅失落許久,卻沒有讓她就此消沉。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