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于正侵權案|全球百大品牌|掃心地|送詩人去流浪|

您的位置: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報道匯總

融合兩岸資源,浸潤中華文化

時間:2013年10月10日 09:26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融合兩岸資源,浸潤中華文化──東莞臺商子弟學校校長陳金粧

  “教育最美好的地方就在於,你在成就學生的同時也在成就自己。我始終懷揣著一份責任感和使命感,而不只是為一份薪水”──陳金粧 (圖片來源:中國華藝廣播公司) 

  走在東莞臺商子弟學校的行政大樓裏,濃郁的中華傳統文化氛圍感染著來這裡的每一個人。這裡的典範墻、文化廊,匯集中華古代名哲先賢的生平事跡;這裡的思源堂、思源廣場,供奉中華始祖炎帝,取“飲水思源”之意。圖書室冠名“悅讀草堂”,門口的對聯古色古香:“悅讀間學子廣結善緣,草堂中鴻儒胸懷四方”,讓人恍如置身古代書院。

  把中華傳統文化融入教學過程

  典範墻的序文裏寫道:“我中華民族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文化燦爛,博大精深……本校學生皆為臺商子弟,生在臺灣,立足東莞,學習階段正處在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時期,同學們更需要將中華文化道統的精髓、民族智慧的結晶,內化成學識與涵養,才能在二十一世紀全球化的競爭中建立民族自信心。”

  校長陳金粧表示,東莞臺商子弟學校注重把中華傳統文化融入到教學過程中,強調以德育人,從小培養學生感恩、惜福的正確態度。“我們的小學部教學樓叫明德樓,中學部叫厚德樓,學生們從小就要讀經、背唐詩,學校的校訓是‘自強不息、厚德載物’,這些都體現了中華傳統文化的元素。”陳金粧認為中華傳統文化的許多內容與現代教育的內涵正相契合。

  東莞臺商子弟學校成立於2000年9月,為東莞市臺商投資企業協會發起籌辦,旨在解決東莞乃至珠三角地區臺商子女就學問題,是大陸第一所使用臺灣教材、任用臺灣師資、與臺灣教育體制相銜接的學校,包涵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各層次。成立13年來,學生數量從最初的不足700人發展到今天將近2400人。

  從2005年起,東莞臺校每年都會為高二學生舉辦成年禮,“不僅是高二的學生,初中和小學的學生也都有參與成年禮,比如跳舞、合唱、獻花等,而且我們在儀式前會有老師講解古代周禮,儀式後學生要寫心得體會。”學生身著明代儒生長袍及發冠,向父母行跪拜禮,學校董事長、校長及貴賓為學生行加冠禮,全體董事和教職員工還會在儀式上向中華始祖祭拜祈福,2011年後又添加了“太牢”祭祀和“八佾舞”儀式。

  兩岸大愛共同孕育臺校

  從2000年臺商子弟學校創校到2013年,陳金粧在這裡已經度過了13個年頭。這個當年從嘉義普通農家靠著耕地、放牛、做農活,一步一步因為讀書而走向都會的“農民窮二代”,是因何機緣來到大陸,又在東莞臺校留駐到如今的呢?原來,陳金粧的先生在1994年就來到東莞經商。夫妻二人分隔臺灣、大陸兩地,飽嘗分離與思念之苦。所以,在2000年的時候,抱著要圓“家庭團圓、共用天倫”之夢的陳金粧,帶著兩個女兒,來到了廣東東莞,擔任起臺商子弟學校的副校長。?2003年8月起,陳金粧成為了臺商子弟學校校長。

  隨著兩岸關係發展,臺灣學生就讀大陸高校的條件不斷放寬,特別是2010年以來,大陸高校開始免試招收臺灣學測成績達“頂標級”、“前標級”的高中畢業生,這些政策同樣為東莞臺校高中畢業生創造了更廣闊的升學空間。陳金粧介紹説,據歷年統計,東莞臺校高中畢業生中除大部分被臺灣高校錄取以外,還有約20%選擇到北京大學、廈門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大陸著名高校就讀,她自己的兩個女兒就先後由東莞臺校考入北京大學。

  説起最初在東莞辦學的那段日子,陳金粧用了“摸著石頭過河”、“連滾帶爬”、“吃盡苦頭”來形容。可是不管多大的困難,在兩岸相關部門的共同溝通與配合中,在共同的教育“大愛”中,困難都變成了寶貴的財富,也讓兩岸教育人在相互的溝通中更加了解彼此。在東莞臺校,既有臺灣老師也有大陸老師,兩岸的教育資源和優勢能夠很好地融合,共同構建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自2002年開始,東莞臺校每年都委託東莞臺商育苗教育基金會策劃主辦教育參訪活動,邀請廣東和臺灣的教育界人士組團相互觀摩交流,並組織廣東青少年交流訪問團赴臺參訪;舉辦了多場海峽兩岸高等教育論壇、兩岸中等教育論壇,成為兩岸教育交流的重要平臺;2010年,還策劃組織了“2010海峽兩岸神農文化祭”活動,成為當年兩岸傳統文化交流的一大亮點。

  “我們還充分利用東莞臺校地處大陸的優勢,組織學生到大陸各地參觀遊學,增進對大陸的了解和對中華傳統文化的認知。”陳金粧介紹説,校外教學是東莞臺校的重要教學內容,小學的同學會利用一天時間去廣州、深圳等珠三角地區參觀遊覽,中學的同學會去上海、北京、山東等地,親眼看一看長江、黃河、孔廟這些中華民族的象徵性景觀,這樣,學生們既了解大陸又了解臺灣,未來他們在兩岸交流中將會扮演非常積極的角色。

  為了增加臺商子女與大陸同齡人的交流,東莞臺校會經常邀請當地的大陸老師和中小學生前來參加才藝表演、親子講座、籃球比賽等活動,每年暑假也會有當地的小朋友來東莞臺校生命力教育中心參加科學夏令營活動。“我們不能關起門來辦教育,我樂於看到兩岸青少年有更多的交流互動。”陳金粧覺得兩岸的青少年既有共性又各具特點,可以通過交流相互了解、取長補短。?

  教育無他,愛跟榜樣

  出身農家的陳金粧對臺校懷抱一顆感恩之心,把工作看作是最好的休閒、最大的享受,十幾年來經常吃住都在臺校,從三十幾歲到現在年過半百,一直是以享受工作的心態在做事。“教育最美好的地方就在於你在成就學生的同時也在成就自己。我始終懷揣著一份責任感和使命感,而不只是為一份薪水。”陳金粧把學生看作自己的孩子,希望他們對東莞臺校有一種光榮感,畢業之後臺校也能以他們為榮。

  陳金粧信奉的教育原則是“教育無他,愛跟榜樣”,她不但自己身體力行,同時也要求全校390名教職員工,包括清潔工、保安等,人人都要以身作則、規範言行,時時處處給孩子們做好榜樣。

  讓陳金粧最感欣慰的是,兩個女兒非常懂事,“知道媽媽很忙,只好把媽媽‘捐’出來,讓媽媽可以去照顧更多的小孩。”陳金粧兩個女兒剛來東莞的時候,一個正在讀小學六年級,一個還在上幼兒園大班,13年後,大女兒已經從北京大學畢業兩年多,小女兒則剛考入北京大學,她們成為陳金粧心中的驕傲。

  隨著珠三角特別是東莞地區的快速發展,東莞臺校周邊的交通條件不斷改善,越來越多的學生開始選擇走讀,這也就為距離更遠的臺商子女提供了住校可能,等於擴大了範圍、增加了生源。於是,在臺灣少子化趨勢明顯、許多臺灣學校面臨招生不足的困難時,東莞臺商子女學校的招生人數卻只增不減,目前2400人的學生規模已經接近飽和。

  談及未來,陳金粧透露,東莞臺校正在規劃新的校地,進一步擴大規模、改善辦學條件,也不排除開辦分校的可能,“東莞臺校是伴隨著大陸的發展而同步發展的。在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大環境下,我希望東莞臺校能創造另一個高峰。”(中國華藝廣播公司記者 艾然 聶淩)

[責任編輯:王偉]

向艷梅:一路走來不容易

  “我是不會放棄(奧運會)的。”4年前在最後時刻落選奧運會,讓女子舉重69公斤級選手向艷梅失落許久,卻沒有讓她就此消沉。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