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于正侵權案|全球百大品牌|掃心地|送詩人去流浪|

您的位置: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臺灣文化動態

臺學者呼籲:用美學意識改造臺北

時間:2015年01月20日 09:33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中新網1月19日電 臺灣《中國時報》19日刊文稱,臺灣人喜歡去日本和歐洲,覺得人家城市漂亮、交通好、空氣新鮮,其實,沒什麼好羨慕的,只要有決心有方法,臺灣的城市絕對不輸人。可以從人口最密集的臺北改造起,臺北成功,其他城市也會成功。這不僅是造景,更在於傳播美學意識,讓市民喜歡、享受,並感到自豪,以創造潛移默化的效果。

  文章摘編如下:

  打造公館臺大大學城

  如何改造臺北呢?首先要看其他都更的範例,新加坡是必須提到的典範,但不一定適用。新加坡城市改造本質是土地革命。城市建設和管理是英國的,甚至比英國更嚴。

  然而,或許改造太快,豐富的城市記憶被剷除,新加坡文化變淺,人情疏離,花園城市仿佛一座座美觀卻沒有靈魂的樣品屋。從主客觀來説,臺北不能、也不應該那樣。比較適合的是西班牙名城巴塞羅納都更成功的模式。該城花了20年實現改造,從混亂、擁擠、醜陋的舊城變成寬敞、綠樹成蔭、公共藝術四處可見的美麗城市,如何辦到的?

  以下根據巴塞羅納模式,結合臺北特色,規劃臺北城市改造步驟。必須説明,都更並非只是土木工程,而是市民美學意識的建立,個人生活習慣的改變,加上小區意識凝聚的過程,市政府必須有改造大藍圖,逐一實現,並與市民維持密集的溝通。

  首先,挑出4到5個城市記憶濃厚的公共場所,進行環境美化工程。這些場所不似華山或松煙般獨立,而是直接融入周邊的小區生活。這裡應有世界級公共藝術,凸顯地方記憶,讓周邊居民充分享受。不僅是造景,更在於傳播美學意識,讓市民喜歡、享受,並感到自豪,以創造潛移默化的效果。

  透過數個公共場域的美化工程,取得公眾的理解後,接下來就是取其中一個,進行小區環境的全面改造。這是最難的部分,因為必須改變居民生活習慣,調整經濟鏈,影響許多人生計。必須小心推動,耐心溝通,強力宣傳。

  我建議改造的示範地點,就是羅斯福路公館這一塊,因為臺大是最高學府,前身是“臺北帝大”,城市記憶深厚。這條路有捷運和公交車專用道,大眾運輸條件良好,校園靠馬路有成片的樹林,造景條件優越,可以改造成類似英國康橋的大學城。

  遠景誘因 師法巴塞羅納

  具體做法就是拆掉學校圍墻,將學生自行車停車場遷到校內,大幅拓寬人行道,縮小機動車車道,以興建林蔭大道。至於周邊巷道,應先在附近建造幾處大的公共停車場,停放此區的汽機車,市政府也可釋放公地,與民間合作蓋樓,以控制房價。小巷道則倣照東京的規劃,一律不準停放機動車,以施作細部美化工程。

  臺大大學城的出現,將是世界級的改造,街道美觀、空氣新鮮、大眾運輸方便,行人徜徉其間,幸福無比!這裡會吸引高産值的知識和服務産業涌入,也是設計家和軟體工程師的樂園,吸引全世界的藝術家、商人和遊客。

  就像巴塞羅納原來的8線車道道路,經過改造後,快車道只剩下正反兩車道,其餘的空間變成綠樹、公共藝術、小精品商店,行人步行的區域,加上周邊高第的建築傑作,成了世界名都。臺北也應該朝這個方向改變,以取代汽機車經濟鏈所帶來的污染、擁擠、危險、低生産力、低收入的城市生活。(徐宗懋,作者為資深媒體人)

[責任編輯:楊永青]

向艷梅:一路走來不容易

  “我是不會放棄(奧運會)的。”4年前在最後時刻落選奧運會,讓女子舉重69公斤級選手向艷梅失落許久,卻沒有讓她就此消沉。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