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現客家先民刻苦、合作精神,臺東縣關山鎮新埔小區27日舉辦消失40多年的“走桌婚宴”,小區民眾在宅院前圍坐古老方形桌,品嘗客家菜。(圖片來源於臺媒)
台灣網10月28日消息 據臺灣媒體報道,為重現客家先民刻苦和團結的精神,臺東縣關山鎮新埔小區27日舉辦了消失40多年的“走桌婚宴”,人們在宅院前圍坐古老方形桌,品嘗客家菜。
辦桌了!新埔小區廖家宅院27日開席14桌,大家扛著桌凳來參加這場餐宴,品嘗小區媽媽端出的“4炆4炒”宴客菜,當天餐桌上有10道客家菜,包括剁雞盤、炆荀幹、客家小炒、炆封肉、酸菜炆豬肚、薑絲炒大腸、菜脯蛋、豬肺鳳梨炒木耳、排骨炆菜頭、鴨血炒韭菜等,濃濃的客家風味,四處飄香。
小區為了重現“走桌婚宴”,花了2個多月的時間,發動了全小區民眾,挨家挨戶尋找古早時代的方桌、長板凳和碗盤。62年前以“走桌”完婚的客家爺爺邱運德説,早期每戶家庭都只有1組桌椅,宴客時就要到處張羅桌椅,並由鄰居幫忙扛到會場,通常1人4張椅、1人1張桌,如果地方遠一點,人手又不夠,也有1人扛起1桌4椅的。
小區發展協會總幹事鍾敏淵説,客家人辦桌是最傳統的“4炆4炒”,“炆”是用大鍋慢煮,“炒”是用大火快炒。除了“扛桌凳”的傳統以外,菜刀、托盤也都是大家合力湊出來,充分展現了客家人團結、刻苦的精神。(台灣網 馬小璇)
[責任編輯:馬小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