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副作用”還是“負作用”?是“爆冷門”還是“暴冷門”?是“甘敗下風”還是“甘拜下風”?正在浙江衛視播出的少兒聽寫節目《漢字風雲會》,成了不少孩子們的暑期“剛需”:每週一個多小時,在全程歡笑中,孩子們對著電視機,鋪開紙,拿起筆聽寫,校正10多個常用易錯漢字,學習10多個生活用字、拓展20個文雅優美好詞。透過熒屏,漢字的溫度,傳遞在孩子們稍顯稚嫩的筆畫勾勒間。
孩子們看或不看節目,
開學後就能看到差異
《漢字風雲會》的節目形式其實非常簡單,小學五年級“熊孩子”參加聽寫競賽,而聽寫的內容基本都是常用字詞。在7月中旬《漢字風雲會》剛開播時,節目總導演關正文不曾想到,節目會變成大家口中“電視上有趣的語文課”。節目至今播出四期,不少孩子已經習慣每週四晚上9點40分守在電視機前聽寫,以至於關正文都開始心疼孩子們,“一個多小時聚精會神聽寫下來,都11點了。”在各方的協調下,浙江衛視照顧孩子們的休息時間,安排節目在白天重播。
曾一手打造《漢字聽寫大會》《見字如面》等文化節目的關正文,早在節目開播前,就曾篤定認為,《漢字風雲會》的教育功能是天然的。在他看來,很多家長不讓孩子看電視、上網,但是他們會和孩子一起看這個節目,節目又剛好是在暑期播出,非常適合全家一起邊看邊學。
而節目播出後,一位語文老師給關正文發的微信,驗證了他的判斷。這位老師直言,字詞教學是語文教學中最難解決的老問題,節目讓枯燥的教學徹底生動化,孩子們在娛樂的氛圍中完成學習。關正文算了一筆賬,一期節目50個詞,一季節目12期就是600個詞。而令他特別欣慰的是一位老師的留言,“孩子們看與不看,一開學就能看到差異,錦上添花的娛樂,就變成雪中送炭的剛需了。”
事實上,《漢字風雲會》每期節目中出現10多個常用易錯漢字、10多個生活用字、20個文雅優美好詞,是遞進式出現的,關正文團隊在設計時也煞費苦心。按照他的説法,漢語之美,在於細膩的表意能力,但幾十年不斷向下通俗化的漢語,讓常用字詞的範圍非常窄小,“我們曾經以寫文章只用兩千常用字而自豪,只是因為這樣做連剛識字的人都看得懂,對於博大精深的漢語來講,這是暴殄天物。”
“添亂組合”插科打諢,
誘導觀眾暴露書寫盲區
《漢字風雲會》播出至今,很多漢字讓觀眾看起來很熟悉,寫起來卻猶豫了,這和節目中“添亂組合”的干擾密不可分。關正文介紹,這次在《漢字風雲會》中添加了趣味添亂的環節,設計初衷是誘導觀眾充分暴露書寫誤區,“設置一正一反的干擾項,這個任務不能讓權威專家擔當,普通人又難以生成趣味,只有演員最合適。”思慮再三,節目組邀請“開心麻花”的兩位演員胡鉑和李岱,專門負責插科打諢添亂。
上周的第四期節目中,小選手們就跌進“添亂組合”精心佈置的陷阱。對於詞語“籠絡”的解釋,兩人各執己見。“亂亂”李岱堅持認為“籠絡”就是拿籠子將人罩起來,一定是籠子的“籠”。而“添添”胡鉑則提出了反對意見,反駁稱“籠絡”肯定是用手,應該是拉攏的“攏”。最終廣西代表隊的小選手成功被胡鉑的解釋所迷惑,改成了錯誤的答案,讓人哭笑不得。
儘管只是作為“添亂”的配角出現,但李岱和胡鉑的工作量著實巨大。關正文非常感激兩位演員的付出,“他倆每天會工作到淩晨,把每一個詞盡可能做細緻的準備。”一天兩場錄製,等於要説100個邏輯自洽的段子。回憶起準備的過程,李岱感到為難的是,某一個詞無論對錯,兩人都必須説出自己的一種理解,作為干擾方還得去説一些偏離字詞本身但又不能太離譜的解釋。而胡鉑最痛苦的是,明知道有的詞錯了,但是還得説是對的,“這太難了,有點絞盡腦汁自己騙自己的意思。”
節目聽寫比賽僅是形式,
溫習漢字書寫屬於全民
在《漢字風雲會》之前,同為關正文出品的《中國漢字聽寫大會》,堪稱近年文化類節目的發端之作。所不同的是,參賽者從過去的初中二年級降到了小學五年級,題目難度全面降低。這樣的安排,是節目組“成人普遍寫不過5年級的孩子”的判斷,這也體現在“比不過熊孩子,重新上小學”的口號上。《漢字風雲會》在河南安陽開機錄製時,關正文問現場180多個孩子:“你們有誰認為自己的父母比自己寫的字多?”結果只有3個孩子舉手。
在關正文看來,漢字是中華文化傳承的根,書寫能力是事關民族未來的大事,“如果把文化節目當成時髦,輕率廢舊立新,那是浮躁的表現,只有在堅守中創新,才是真正的擔當。”他也坦言,節目中孩子的聽寫比賽只是形式,“我們希望這個節目能再次成為全國人民一年一度溫習書寫的儀式。”
除了電視端播出的節目,《漢字風雲會》製作的一系列短視頻節目《考你個字》也在網際網路上悄然流行,成為成人之間調侃與自嘲的遊戲。這種短視頻簡單到只給出常用易錯詞面的兩個選項,並且用貌似有理的解説徹底混淆視聽,讓人在正誤判斷上莫衷一是,只要答錯,就被要求重新上小學。這種很具網感的傳播形式成了流行,每條視頻都有上千萬次的點擊轉發。
其實,在《漢字風雲會》中,通過比賽傳達出的溫情,也隨處可見。上周的節目中,來自新疆石河子小學的維吾爾族女生寫不出烹飪詞彙“勾芡”的正確寫法,而來自遼寧的小男生卻輕易寫出,在主持人沈濤的協調下,遼寧小男生同意當輪不算,兩人繼續比賽。關正文透露,這是節目組集體決定的結果,“我曾做過民族工作,當時馬上意識到維吾爾族的飲食習慣中,沒有勾芡的做法,對少數民族的孩子,一定要尊重該民族的文化。”(記者 徐顥哲)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