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盛夏文 一、“被富養”的女孩
2017年初春,記者在開封濱河路西段,尋訪李清照塑像。
塑像立於路邊小遊園內,看上去李清照20余歲,衣衫潔白,亭亭玉立,手執書卷,眉目鎖著輕愁。正合常人對她的想像,清麗、端莊,略帶感傷。
事實上,真正的李清照,個性更豐滿和複雜。
少女時代,她健康開朗、無拘無束,被最好的文化“富養”。
她的外曾祖父王拱辰,開封通許人,19歲成了宋代最年輕的狀元。母親王氏,有很好的文學修養。父親李格非,山東人,是著名學者、散文家,官至禮部員外郎,是“蘇門後四學士”之一。
正統文化環境中,這樣的家庭背景,女性表現才華反而更難,但李格非欣賞女兒才華,讓女兒受到最好的教育。
李清照琴棋書畫無一不精,還深通博弈之事,大小通殺,只贏不輸,她懂21種遊戲,最喜“打馬”,甚至“通宵打馬”。
她對酒的喜愛,持續了一生。《漱玉詞》中,粗略統計,“醉”出現11次,“酒”出現19次,“煮酒箋花”“非幹病酒”“酒意詩情誰與共”“酒闌更喜團茶苦”“東籬把酒黃昏後”等等,比比皆是。
她在詞中寫:“險韻詩成,扶頭酒醒,別是閒滋味。”寫詩和喝酒,生活必需。
李格非常將愛女作品拿給朋友看,她成為京城“高知圈”寵兒。和她同時代的學者王灼曾評價:“易安居士……自少年便有詩名,才力華贍,逼近前輩。士大夫中已不多得。若本朝婦人,當推文采第一。”
李清照家,當時住哪兒呢?
李格非調入開封後,在太學做太學錄和太學教授,最初住太學教職工宿舍。家人來後,在外租房。之後才在太學附近、宮城以南,現在開封宋都禦街以西某條衚同裏,買下一所小房子,李格非在門前栽了片竹子,家就取名“有竹堂”。
二、“神仙眷侶”的生活
李清照十八歲時,嫁給了趙明誠。
李格非為禮部員外郎,趙明誠之父趙挺之是吏部侍郎,都是“高幹”,還是山東老鄉。趙明誠是青年學者,李清照是知名才女,佳偶天成。
新婚時,趙明誠還是太學生,常“住校”。李清照的《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就是寫離別的。
兩人有共同愛好——跑到大相國寺淘寶,收藏各種文物。
大相國寺現存建築,多為明清所建。北宋開封大相國寺,早已深深埋于地下。
北宋時的大相國寺,是京師最大寺院,佔地500余畝。大殿後資聖門前,是專門出售書籍之地,可買到各種新舊版本文集、詩卷、畫冊、碑帖及史稿、抄本。
每逢初一、十五,資聖門前,便會出現趙李的身影。有時手頭缺錢,趙明誠就把衣服當了,買碑帖舊書。
兩人買書、抄書、藏書,收集碑帖、器物,不僅為收藏鑒賞,還為學習研究。歷時幾十年,兩人合著《金石錄》,此書“在中國金石研究史上有開創性意義”,李趙兩人被稱為中國古代文化學術史上的“雙星”。《金石錄》封面上,李清照是當之無愧的“第二作者”。
1108年,趙明誠被罷官,他帶李清照回到山東青州故里。從此再沒來過開封。
三、北宋覆亡,故土難歸
1127年,李清照44歲,北宋覆亡。李清照帶著15車書籍器物輾轉多地。
趙明誠要為朝廷效力,不能和她同行,交待李清照萬不得已時“棄輜重,次衣被,次書冊卷軸,次古器,獨所謂宗器者,可自負抱,與身俱存亡,勿忘之”,將保全金石收藏的重任,交給了妻子,並且強調“宗器”要隨身攜帶,同生共死。
這話講得有點兒物重於人,對妻子很漠視。李清照因此説“余意甚惡”,也有點生氣。
但細考量一下,趙明誠是不折不扣的學者型人物,把金石收藏視為生命。李清照生命中的最愛,應該還是詩詞,金石收藏,“求適意”而已。老趙這樣交待是合理的,“女神”有點生氣是合情的。
1129年八月,趙明誠不幸亡故。李清照為文祭之,文曰:“白日正中,嘆龐翁之機捷;堅城自墮,憐杞婦之悲深。”
葬畢趙明誠,李清照大病一場。
國勢日危,李清照南逃途中,文物散失大半。
1131年三月,李清照赴紹興,書畫被盜。她悲痛不已,至此,圖書文物幾乎全部散失。
1132年,李清照到達杭州。孤獨無依,再嫁張汝舟,遭虐待並很快離婚。
時人記載,李清照再婚離婚,成為南宋朝野“頭號新聞”,傳得沸沸颺颺。
李清照是否改嫁,歷來説法不一,堅持“改嫁説”和堅持“未嫁説”者,互扔磚頭。
到了現當代,這事兒還不消停。
胡適等學者,考證來考證去,得出結論是李清照未改嫁。胡適還強調了一點,李清照真改嫁了也沒啥不對,她對中國文化貢獻在於她的詞和才華,而非她嫁了幾次。
“男性文化裏面,其實非常不喜歡李清照,所以硬給她造出個改嫁故事來。”臺灣美學家蔣勳分析。
凡此種種,使得李清照成長歷程及文學成就,變得無法複製。
1156年或以後,李清照懷著對丈夫的思念,對故土難歸的失望,在極度孤苦、淒涼中辭世。
四、在開封,深情融于字裏行間
李清照從1089年到1108年,也就是6歲到25歲,開封生活近二十載,是李清照生命中最重要的年份。
婚前隨侍父母、受盡百般疼愛,婚後伉儷情深,充分享受了美滿的婚姻生活。
“她的開封歲月,歷程並不算長,而其心路歷程,卻超出常人許多。這既與李、趙兩家有關,更是人文薈萃的東京熏陶的結果。在開封生活,奠定了李清照一生詩、詞、文及金石考訂的基礎,也是她走向燦爛人生、成為一代詞家的開始。”開封文化學者王基道。
學者黃墨谷考訂,她在開封創作作品共計22首(篇),離汴後,還有不少“懷汴之作”。這兩類共計30首(篇),佔李清照存世作品一半少一點,這個比例,不算低。
李清照開封之作中,少女形象率真活潑。
她十四五歲寫《點絳唇》:“蹴罷鞦韆,起來慵整纖縴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見客入來,襪刬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41個字,刻畫了一個活潑、機靈又有點淘氣的少女,也可看作李清照的自我寫照。
十六歲,李清照寫出《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詞一齣,轟動京城,“當時文士莫不擊節讚賞”。
李清照婚姻美滿,她和趙明誠婚後有小別,寫出多首佳作。
比如《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李清照的“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才下眉頭、卻上心頭”,“其實是文化史上女性情感文化的一種直接表白。”蔣勳評價道。
李清照咀嚼離別滋味,又寫了《怨王孫·帝裏春晚》。
“帝裏春晚,重門深院。草綠階前,暮天雁斷。樓上遠信誰傳?恨綿綿。多情自是多沾惹,難拼舍,又是寒食也。鞦韆巷陌人靜,皎月初斜,浸梨花。”
又如《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結尾三句“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以花喻人,未直寫獨居痛苦與相思,深情融于字裏行間,意境優美無比。
據《李清照年譜》記載,這首詞作于1102年,趙明誠接到李清照從開封寄來的《醉花陰》,三日三夜填詞五十首,將這首夾在其中,請人評判。判者以為“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三句絕佳。
李清照開封之作,還有一首《慶清朝·禁幄低張》,描寫了開封全城競相觀賞牡丹的盛景。今日開封以菊花聞名,其實北宋時開封牡丹極盛。
“禁幄低張,彤闌巧護,就中獨佔殘春。容華淡佇,綽約俱見天真。待得群花過後,一番風露曉粧新。妖嬈艷態,妒風笑月,長殢東君。東城邊,南陌上,正日烘池館,竟走香輪。綺筵散日,誰人可繼芳塵。更好明光宮殿,幾枝先近日邊勻。金尊倒,拼了盡燭,不管黃昏。”
五、離東京,寫盡中州盛日夢
李清照後期作品涉及開封的,被後人稱為“懷京洛之作”。其中《金石錄後序》作為一篇傳記性的學術序跋,涉及開封內容較多,有較高的學術和史料價值。
詞作《永遇樂·落日熔金》中寫道:“落日熔金,暮雲合璧,人在何處?染柳煙濃,吹梅笛怨,春意知幾許!元宵佳節,融和天氣,次第豈無風雨?來相召、香車寶馬,謝他酒朋詩侶。
中州盛日,閨門多暇,記得偏重三五。鋪翠冠兒,捻金雪柳,簇帶爭濟楚。如今憔悴,風鬟霜鬢,怕見夜間出去。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
同是元宵節,臨安望汴京,淒楚無限,懷戀無限。
李清照的開封歲月,是一座城市的好年華與一位詞人的好年華的相遇。
來開封時,李清照是天真爛漫的6歲小女孩,離開開封時,她是20多歲的成熟少婦。雖有世事變故,“倖生來英豪闊大量”,她依然個性鮮明自信,又增加了深沉。
最後要補充一首李清照南渡後的代表作:《聲聲慢》。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淒悽慘慘慼慼。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李清照南渡後,保留北方文化優點基礎上,又吸收了江南文化的委婉,文字中出現一種慢和堆疊。開頭七個連句,男性絕寫不出來,它是純粹的女性化表達。
“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這個情境,拿過來就是現代詩,和當下新詩沒區別。“怎一個愁字了得!”全然口語。李清照把從前文法破壞掉,把古典詩的文法,轉成了最口語化的文法形態。
1987年,國際天文學會命名水星上第一批環形山,其中一座山以李清照命名。她過世九百年後,沒變成天上一顆星,變成了星上一座山。
作家巴斯馬諾夫在自己翻譯的《李清照<漱玉詞>》“序言”中道:“繼柔美的薩福之後,不僅中國,而且世界古代和中世紀詩歌史,恐怕都不曾有一位女性可與李清照相比。”
李清照素描
她是中國文學史上獨一無二的“女神”。
愛喝酒、愛打“遊戲”、愛逛古玩市場,乖乖聽爸爸的話,讓老公乖乖聽自己的話,連蘇東坡都敢批評,女神真性情。
她就是李清照。
李清照是詞壇婉約派宗師,“婉約以易安為宗,豪放推幼安稱首”。清·沈謙《填詞雜説》則道:“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極是當行本色。”
她和夫君趙明誠的關係如同知己,在傳統封建社會中,很少見。趙李之戀,極具現代感。
文學史上,李清照是“女性觀點”的代表。她的詞來自她的生活,詩詞中的表白,是文化史上女性情感文化的直接表白。
她的某些詞作,把從前的文法破壞掉,把古典詩文法轉成最口語化的文法形態,現代感很強。
李清照外貌,史書無載。新婚時她寫道:“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雲鬢斜簪,徒要教郎比並看。”敢與鮮花比美。她31歲與趙明誠偏居青州時,有幅畫像,趙明誠題字:“清麗其詞,端莊其品。歸去來兮,真堪偕隱。”這些文字透露出的資訊,李清照應是個“腹有詩書氣自華”的氣質美女。
或許,她的美,是大氣奪目甚至略帶堅硬感,因為她太重,她比絕大多數女人都要重,重到沒幾個男人能接得住,想接得住,也要耗盡力氣。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