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蘭州6月8日電 (楊娜)7日晚,郭宏帶著自己的美國朋友早早地來到蘭州黃河劇院,等待檢票入場。一部融合了雜技、武術、魔術、歌舞等多種形式的雜技劇《敦煌神女》讓她和朋友們感到新鮮又好奇,能用多形式融合的方式呈現甘肅的絲路文化,這也讓郭宏在外國朋友面前覺得“揚眉吐氣”。
當晚,大型雜技樂舞劇《敦煌神女》在蘭州黃河劇院上演。該劇以敦煌莫高窟壁畫故事為基礎創作,集歌舞、音樂、魔術、雜技、武術于一體,用故事形式向觀眾講述了美麗勇敢的鹿女曆盡磨難、不惜生命造福人類的感人故事。
“我們創作編排這樣的劇目,想要通過多元化的藝術形式對甘肅文化進行更好地宣傳。”甘肅省雜技團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易兆銘介紹,《敦煌神女》在敦煌駐場演出近十年,此次選擇回到省會蘭州,是想將這部獨具特色的雜技歌舞劇打造為蘭州駐場演齣劇目,讓更多的遊客到達蘭州,即可領略到甘肅絲路文化的魅力。
而通過打造蘭州駐場演齣劇目,甘肅旅行社方面負責人吳鐵功表示,此次進入蘭州進行常態化演出,也有助於豐富蘭州的文化市場,打造“一本書、一條河、一碗麵、一部劇”的蘭州名片,進一步提升蘭州市民的文化素養。
從6月5日的首場預演到第三場,吳鐵功笑稱,自己能明顯地感覺到,觀眾不斷增長的熱情。一個小時的表演時間,有二十多處掌聲的起伏,而演出結束之後,觀眾更是會起立鼓掌答謝演職人員長達三至五分鐘,“這就説明蘭州市民對這部劇的喜愛程度在逐步增加,也在逐步提高自己的文化素養”。
《敦煌神女》全劇以雜技藝術為主要表現形式,將威亞特技、魔術藝術融入雜技,運用威亞特技讓“神女飛天”在舞臺上空來回穿梭,並通過實景展現將大漠、壁畫、古樹等場景搬上舞臺。同時融合寶瓶舞、傘舞、敦煌舞、波斯舞等形式,增加了“千手觀音”、“飛天”等敦煌舞的比重,更好地呈現出絲路文化。
參觀過敦煌莫高窟的楊俊莉帶著十歲的兒子看完演出,在展板海報前合影留念。與靜態的壁畫形式不同,動態的雜技、歌舞的表現,兒子的興趣很濃厚,對於自己家鄉文化的認知也更加深刻。
據了解,該劇將於6月20日——10月31日進行常態化演出,此後也將作為由甘肅省雜技團、蘭州黃河劇院、旅行社攜手推出的一部長期劇目在黃河劇院駐場演出。(完)
延伸閱讀: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