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大陸文化看點

明代“江南首富”沈萬三600年後成福泉“山水貴客”

2016年08月10日 10:09:44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明代“江南首富”沈萬三600年後成福泉“山水貴客”

  當地民間藝術團體表演和沈萬三有關的劇目。 楊雲 攝

  中新網福泉8月9日電 題:沈萬三:明初“首富”600餘年後成“山水貴客”

  作者 楊雲 黃蕾瑾 何珊

  “明朝的那些事兒已經久遠,許多事已演變成傳奇。”來自南京的文化學者溫紅,9日在貴州福泉山沈萬三陵園參觀時告訴記者,“但沈萬三是真實的,福泉人對他的愛護也是真實的,600多年前的王朝放逐成就了沈萬三的傳奇,他以新的方式在福泉生長,成為福泉人的'山水貴客'。”

  歷史上的沈萬三本名沈富,字仲榮,俗稱萬三,是元末明初的“江南首富”。

  沈萬三通過開展海外貿易致富,成為“資鉅萬萬,田産遍于天下”的江南第一豪富。周莊“以村落而辟為鎮”,也是沈萬三之功。

  朱元璋定都南京、修城,沈萬三“助築都城三分之一”,即現今南京城墻的中華門到水西門一段;洪武六年,他請求出資犒賞三軍,朱元璋怒斥其“匹夫犒天下之軍,亂民也,宜誅之。”將其發配雲南,最後客死他鄉。

  福泉旅遊中“沈家馬幫”再現當年的馬幫文化。 楊雲 攝

  沈萬三客死雲南,為何貴州與江蘇在600余後聯手在黔南福泉山為其修建陵園?

  福泉市文物管理所工作人員介紹,據本地史料載,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為避朱元璋詔求,武當道派創始人張三丰雲遊西南,見到流放雲南的沈萬三。此後,沈萬三跟隨張三丰到福泉山修道,辭世後葬於此山。

  福泉市地域,古稱且蘭國,明朝晚期稱平越府,現為中國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下轄縣級市。

  福泉多位民俗專家認為,《明史》記載沈萬三被發配至“滇”,實際上當時的“滇”也包括今日貴州西部。貴州在明朝第三個皇帝朱棣的永樂十一年(1413年)才建省。

  後來,貴州與江蘇兩省專家組對沈萬三原葬地、沈萬三後裔家譜、福泉山碑林進行深入考證,認為沈萬三于1392年追隨張三丰到福泉山修道,後逝于當地,葬于福泉山。

  2013年7月,福泉市政協與江蘇沈萬三研究會攜手,以政府撥款、社會籌資等方式,在福泉山修建中華商聖沈萬三陵園。貴州與江蘇兩地專家認為,這是讓“失蹤”了600餘年、一直在史學界有爭議的沈萬三原葬地,得以確定。

  據貴州安順市天龍屯堡沈氏族譜記載:“沈萬三,名富,字仲榮,明洪武初年,因富獲罪奉旨戍滇黔,88歲卒,葬貴州平越(現福泉市)福泉山。”經進一步考證,貴州史學界認為,明洪武六年至二十六年間(1373年至1393年),沈萬三有大部分時間生活在如今的貴州境內。

  貴州畢節市七星關區史志辦專家周遵鵬介紹,沈萬三被發配雲南時,沿長江而上入黔,在七星關停留之際,曾得到水西宣慰使奢香的禮遇。

  安順市平壩區天龍鎮的沈向東是沈萬三的第十八代孫。他的家譜裏,明確地記載著先祖沈萬三的情況。沈向東説,沈萬三愛馬,在貴州西部和中部各地,沈萬三發展馬幫的實物遺存很多。如在天龍鎮,就有沈萬三的放馬坪、鹽倉、糧倉、故居、染房等。這些遺存和實物説明,當年沈萬三在黔中的商業活動,以馬幫運輸為主。

  馬幫走南闖北生涯的一個結果,就是使當地與外界的資訊交流頻繁起來,各種手工技藝,遍及各個屯堡。屯堡的各種出産,除自用外,部分還通過馬幫運出銷售,貴州商品經濟冒出新芽。

  “沈家馬幫販運的貨物,包括手工藝品及藥材、豬鬃、茶葉等山貨。”福泉市民李俊強説,那時候,在福泉古城門前,每天都有進進出出的馬隊,目的地為雲南、四川、廣西、湖南,更遠的可達緬甸、越南等東南亞國家。

  在貴州,沈萬三大力發展的馬幫運輸方式,使黔中經濟呈現出生機。記者採訪了解到,清光緒年間,英國布萊特恩商會《中國之行的報道》一文中就寫道:“在我們經過貴州省的旅途中,在每一條商運大道都遇見一長隊馱著印度棉花或成捆土布的騾馬運輸隊。”此後,貴州馬幫已不限于沈萬三後裔,遍地開花,活躍時間直至二十世紀70年代。

  中國明史學會副會長毛佩琦曾評價,“明朝初年,沈萬三來到貴州,在當時也為貴州帶來了一些不同的東西。有先進的生産方式,也吸收了貴州多民族文化優秀的部分,最終形成了一種特有的雜交文化、商業文化,來推動貴州的發展。”(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