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于正侵權案|全球百大品牌|掃心地|送詩人去流浪|

您的位置: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大陸文化看點

兩位94歲抗戰老兵74年後聚首:活到現在是命大(圖)

時間:2015年04月21日 14:46 來源:華商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因為抗戰,江蘇人馬繼平和陜西人竇希仁在1940年成為戰友。他們同為1921年生人,認識時都是不滿20歲的小夥子。1940年到1941年間,兩人曾是為白崇禧、李宗仁開車的司機兵。分別後,再無音訊。

  今年是抗戰勝利70週年,在有關組織的幫助下,分別74年的戰友昨日重逢,小夥子變成了耄耋老人,但是,“我還記得你用凡士林抹頭的樣子。”竇希仁對馬繼平説。

  “他用凡士林把頭髮抹得锃亮”

  昨日中午,華商報記者在西安鬥門街道辦馮三村中心街,見到了正坐在門口等待戰友的竇希仁,這棟整潔的農家院落裏挂著兩個牌匾,一個是“抗戰英雄”,另一個是村民贈送的“德操垂范”,感謝他三十四年來為村民修路的善行,鄰居王大爺説,“退休回到村子,竇希仁就開始為村民修路、修臺階,持續三十四年,在村子裏威望很高。”

  “七八十年前的事,我已經不大記得起來,但一聽説馬繼平,就有些印象。後來想了四五天,對不上號,但想起他年輕的時候,最喜歡用凡士林把頭髮抹得锃亮。我就確認真的是他了。”竇希仁説起1940年的事。

  馬繼平到了竇希仁家院子,是兩位老兵在1941年分別後第一次見面。“還有以前的模樣,咱倆都是1921年生人,”馬繼平看著竇希仁説,“1940年到一個部隊的時候,我剛滿20歲,你才19歲。我3月6號生日,你7月12號生日,我比你大4個月,我記得對不?”

  “都對著呢,沒想到74年後咱們還能再見面,我還記得你用凡士林抹頭的樣子。”竇希仁也對74年前記憶猶新。

  “人這一輩子,只有一次20歲,也只有一個74年。趁父親身體還不錯,一定要幫他完成這個心願。”馬繼平的兒子馬建安説,幾年前父親還託人找過竇希仁,“他總説自己在長安還有個戰友,很想見一見,但不清楚具體在哪,一次偶然的機會,志願者問我知道不知道竇希仁,我知道他就是父親一直在找的戰友。”

  “我們能活到現在,是命大!”

  馬繼平是江蘇宿遷人。1937年1月考入湖南長沙汽車駕駛兵教育營。畢業後編入汽車兵團,並分配到桂林工作,1939年調入湖北襄陽第五戰區司令部任職,給李宗仁、白崇禧等都開過車,“李宗仁將軍特別喜歡打網球,每天下午都會在中山公園打一會網球。”馬繼平回憶,“白崇禧在戰爭中受過傷,平時看不出來,有一次他穿著睡衣,我才發現他跛著腳,因為一條腿長一條腿短,所以一隻鞋是平底,一隻鞋裏有很厚的墊子。”

  1943年後,馬繼平調到西安工作,之後參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還參加過抗美援朝,1952年回國。

  竇希仁是陜西長安人,盧溝橋事變後參軍,也成了一名汽車兵,曾在第五戰區服役。新中國成立後分到東北一家鋼鐵廠成為一名鑄鐵工人,一直工作到1981年退休回到西安。

  1940年,馬繼平隨第五戰區司令部遷往湖北老河口,他和竇希仁就是在那裏結下了深厚的戰友情誼。馬繼平還記得,有一次日軍出動近百架飛機轟炸襄陽。“前方戰場太慘烈了,”竇希仁説,“過去的苦難,現在都不敢回憶,戰場上慘不忍睹。我們能活到現在,命大!”

  “好時代要健健康康多活幾年”

  中午,馬繼平在竇希仁家中吃了一碗麵,這是他倆74年來第一次一起吃飯。馬繼平現住在安東街,兒子馬建安在安東街附近經營一家電瓶店。每天早上6點,馬繼平準時去給兒子開店、看店。“父親已經94歲高齡了,身體不錯。”馬建安説,“父親平時吃得不多,喜歡打打麻將,愛喝酒,吃花生米。”

  説起打麻將,馬繼平瞬間來了精神,“以前最多打過兩天兩夜,現在兒子不讓我打了,嫌影響休息。”而竇希仁同樣精神奕奕,除了有點耳背和老花眼,身體很好,在自家院子裏進進出出,一點都看不出已經九旬高齡。聊起長壽秘訣,他説,“我每天什麼都不想,就在大門口坐著和鄰居諞一諞,聊聊社會局勢和變化。”

  “現在國家安定,不像過去一樣再受外國人欺負了。”臨走時,竇希仁對馬繼平説,“要好好保護身體,各方面都要注意,身體最要緊,在這麼好的時代,要健健康康地多活幾年。”

  華商報記者 任嬌

[責任編輯:楊永青]

向艷梅:一路走來不容易

  “我是不會放棄(奧運會)的。”4年前在最後時刻落選奧運會,讓女子舉重69公斤級選手向艷梅失落許久,卻沒有讓她就此消沉。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