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于正侵權案|全球百大品牌|掃心地|送詩人去流浪|

您的位置: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大陸文化看點

各地博物館建設亂象:江寧織造府開放6年藏品寥寥

時間:2015年03月03日 14:09 來源:現代快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設置準入門檻、規範藏品來源、明確服務內容……博物館條例2日“出爐”,我國將以法律形式規範博物館建設。然而,記者調查發現,近年來各地博物館建設“高燒”,速成館、掛牌館、空殼館等亂象頻出。博物館條例是否能夠化解這些高燒“並發癥”? 據新華社

  《紅樓夢》作者曹雪芹筆下“大觀園”的原型,來自於他出生的“江寧織造府”。2009年元旦,耗時3年、花費逾7億元的南京江寧織造府博物館面向公眾開放。然而,在開館後很長一段時間,這家博物館沒有一件文物入藏,辦公室墻上周汝昌、馮其庸的2幅墨寶,算是這個博物館僅有的文物。6年過去了,“缺少藏品”仍然困擾著這個博物館。

  “現在很多地方是‘鞋子先做好,不管腳大腳小’,有的地方甚至連展品都是‘零起點’。”復旦大學文物與博物館係教授陸建松説。

  據了解,十二五期間,全國多地啟動“博物館之城”建設,西安、昆明、揚州等均提出了佈局數十、甚至上百所博物館的目標。四川省大邑縣安仁鎮甚至計劃5年投資20億元,將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鎮建設成為世界級博物館小鎮。

  政府重視博物館建設,這本不是壞事,但為了“湊數”,一些博物館魚目混珠。 一位業內人士透露,他曾看到一家民營博物館展品中90%都是現代工藝品。“文物部門看不出來嗎?是不想看出來吧。”

  業內人士介紹,某地航太博物館打著所謂的央企旗號,先搞航太主題樂園,批到地建好房子,配套一個小博物館,裏面弄幾個模型擺一下,時間長了沒人看,又可改為商業和物業,一舉多得。

  江蘇省收藏家協會會長徐湖平指出,更多打著“藝術館”“收藏館”“陳列館”為旗號的各類民營收藏陳列機構,都不是真正在做博物館,有的是搞很原始的圈地,更多的是搞金融炒作,而“博物館”只是挂個牌子、當個幌子。

[責任編輯:楊永青]

向艷梅:一路走來不容易

  “我是不會放棄(奧運會)的。”4年前在最後時刻落選奧運會,讓女子舉重69公斤級選手向艷梅失落許久,卻沒有讓她就此消沉。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