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淩晨3點30分,著名評書表演藝術家袁闊成因心臟衰竭去世,享年86歲。曲藝界一直將袁闊成、劉蘭芳、單田芳、田連元並稱為“評書四大家”。其中榮獲中國曲協頒發的“終身成就獎”的評書大師袁闊成在上世紀80年代就已家喻戶曉。在很多人的記憶中,一家人的晚飯時間都是在聽袁闊成的評書《三國演義》中度過的。2006年9月,袁闊成和馬季等著名曲藝表演藝術家一起,齊聚南京獲頒“終身成就獎”。據姜昆透露,袁闊成先生的葬禮將於3月8日舉行。 揚子晚報記者 張 楠
9年前來南京領獎,激動連説“謝謝”
袁闊成,北京人,出於評書世家,1929年生於天津。伯父袁傑亭、袁傑英和父親袁傑武號稱“袁氏三傑”。袁闊成自幼隨父習藝,14歲就在北京登臺,18歲即以短打書《十二金錢鏢》、《施公案》享名。就傳統書來説,袁闊成功底紮實,各體皆能。藝術上他博採眾長,吸收話劇、電影、戲曲以及相聲等藝術形式之長,形成自己的風格,以形傳神,具有“漂、俏、帥、脆”等特點。袁闊成先生擅長的書目有《三國演義》、《封神榜》、《水滸》、《西楚霸王》、《碧眼金蟬》等。1981年,袁闊成應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之邀,錄製365講的《三國演義》,1985年播出後受到好評。袁氏電臺版《三國演義》,成為評書史上評價最高的三國題材評書。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評書《三國演義》風靡一時,袁闊成也因此家喻戶曉,達到了他藝術道路上的頂峰,在海內外引起強烈反響。人們評價他説“古有柳敬亭,今有袁闊成”。2006年9月,袁闊成與馬季等藝術家在南京獲頒曲藝最高獎牡丹獎“終身成就獎”,那也是牡丹獎落戶江蘇後首次在南京舉辦。在頒獎晚會上,袁老激動地連説四個“謝謝”,質樸的風範感染了在場觀眾。而作為他後輩的田連元、劉蘭芳、單田芳,都曾得到他的提攜。
同為評書大家,田連元對袁闊成的評書藝術盛讚不已:“袁先生的表演獨具風格,不僅説得好,而且具有觀賞性。他的颱風漂亮,帥氣幹練,節奏鮮明,藝術見解也有獨到之處,比其他同行高出一籌,是我們評書界闖新路、表演上獨具風格的泰斗級人物,也是我的良師益友。”田連元説自己這些年在北京買了房子,和袁闊成一直有聯繫:“他病重時我曾去看過他,雖然他已是86歲高齡,又在病中,但他頭腦很清醒,談笑風生,和我聊的很好。沒想到這麼快人就走了!他的去世是評書界、曲藝界的巨大損失!讓人遺憾!”
沒收過徒弟,晚年想學周傑倫
袁闊成也是評書藝術改革的帶頭人。他首先撤掉桌案,使評書由高臺教化的半身藝術,變為講究氣、音、字、節、手、眼、身、法、步的全身藝術,推翻了百年來評書的傳統。袁闊成從小就練摔跤和武術,他在説武俠書時能夠加入很多肢體的動作,且惟妙惟肖。袁闊成晚年發現很多人使用評書的播講方式來講法制、説財經,效果還不錯。他由此認為,傳統評書的發展遇到了瓶頸,必須求變。“我一直在研究周傑倫的成功之處,他在臺上一口氣似説似唱地一通折騰,臺下孩子搖著熒光棒瘋狂揮舞,人家就特別有市場。我也想過讓評書這麼來一段試試。”令人遺憾的是,堪稱一代宗師的袁闊成沒真正收過一個徒弟,雖然諸如有汪文華等人挂名門下,也是有名無實。袁闊成也沒有苛求5個女兒繼承父業,只有三女袁田喜愛評書。袁田之後,袁氏家族中無直系子嗣學習評書。
江蘇省曲協秘書長蘆明告訴記者,袁闊成的藝術成就與他虛心向學、博採眾長密不可分,他曾專程來江蘇向金聲伯、康重華等蘇州評話、揚州評話表演藝術家問教。與北方評書的通俗易懂相比,南方評話更具地域特點,刻畫人物細膩,注重細節。比如康派《三國》的特色是清晰、輕鬆、風雅、雋秀,刻畫人物栩栩如生,描繪情節絲絲入扣,聽其書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後來,袁闊成的《三國》吸收南北評書評話的眾家優長,形成獨家特色。他還擅長通過語言來表現各種人物不同的情緒。他的文史功力也在《三國演義》中得到了充分的顯現,每當故事中出現一個典故,袁闊成總要把他的來龍去脈解釋清楚。
相聲表演藝術家李金鬥説自己從幼年時就喜愛袁闊成先生的評書藝術,“他的評書藝術,真的是具有警示後人的正能量!袁先生出身評書世家,他的評書,可以説是老書説得到位,新書説得精品。他的新書《烈火金剛》、《暴風驟雨》、《林海雪原》、《紅岩》……每一部都是精品!”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