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志剛説歷史
《左傳》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從某種程度來説是至高無上的,它是中國留傳下來的第一部史書,因其真實和文采對後世産生了巨大的影響。可以説,如果沒有《左傳》,中國的文化會遜色許多。
可是,一個問題長期懸疑:誰是《左傳》的作者?
孔安國的説法是左丘明,魯國太史,如今基本上也採用這樣的説法。不過後世對此多有懷疑,提出了很多候選人,譬如漢代的劉歆。但是,種種跡象表明,左丘明就是子夏。或者説,不管左丘明是不是子夏,《左傳》是子夏寫的。而子夏,並不是魯國太史。
左丘明就是子夏
首先我們從“左氏”説起。
春秋時,衛國有地名為“左邑”,又叫“左丘”以及“左氏”,子夏的弟子吳起就是“衛左氏中人”,子夏很可能也是左氏或者左丘人。子夏晚年失明,司馬遷寫道“左丘失明,厥行國語”,《國語》也是左丘明所著,而子夏恰恰就是晚年失明。
所以,左丘明就是子夏的可能性非常大,因為失明,所以自稱為左丘明。古人以地為名的情況非常多,譬如展禽,死後就被稱為柳下惠。因此,子夏可能在死後被弟子們稱為左丘明,祝福他在另一個世界能夠看到光明。
《論語》上有這樣的一段話。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翻譯過來就是,孔子説:“花言巧語,裝出好看的臉色,擺出逢迎的姿勢,低三下四地過分恭敬,左丘明認為這種人可恥,我也認為可恥。把怨恨裝在心裏,表面上卻裝出友好的樣子,左丘明認為這種人可恥,我也認為可恥。”
人們認為這段話證明了左丘明不可能是子夏。但是,如果了解子夏的個性則會發現,這恰恰説明左丘明就是子夏。
《論語》原本就是弟子們在孔子死後若干年整理的孔子師徒的言論,因此,子夏被以左丘明的名字記載是有可能的。而這一段話,恰恰反映了子夏那種孤傲的性格,這恐怕不是一種巧合。再想想看,孔子如果與魯國太史談論這樣的問題,似乎有些不大恰當。
還有,以魯國的文化傳統,魯國太史應該乙太史為姓,《三國演義》中的太史慈,就是魯國太史的後人。
下面,再來看更有説服力的證據。
多個條件指向子夏
要寫出《左氏春秋》,需要很多必要的條件,而這些條件,算來算去,也只有子夏一個人具備。
第一,此人手中要有大量的第一手材料。《左傳》脫胎于《春秋》,其中運用最多的史料來自魯國和晉國,孔子修《春秋》時,其史料主要來自魯國,而作為孔子修《春秋》的第一助手,這些史料子夏是具備的。而晉國史料從哪來?魏文侯以師禮待子夏,並邀請他到魏國講學,魏國佔有原晉國首都新絳和曲沃,因此擁有晉國史料。即便魏國不擁有這些史料,當時三晉的關係非同一般的好,子夏要從韓國或者趙國借閱這些史料也是輕而易舉。相反,如果是魯國太史或者其他人,他如何能拿到晉國的史料?並且,晉國史料中有很多“限制級”的內容,不是一般人可以拿到的。
第二,此人的《詩經》一定非常好,是《詩經》,而不是《詩》。因為孔子修訂《詩經》,從3000多首中集萃了305首。《詩經》僅在少數孔子弟子中流傳,外人無從得到。所以,如果不是孔子的弟子,不可能了解《詩經》。《左傳》中大量運用《詩經》裏的詩,都非常恰當,而內容又沒有超出《詩經》。由此可以斷定,作者不僅《詩經》嫺熟,而且一定是孔門弟子。而子夏恰恰是孔子學生中《詩經》方面的第一高手,因為他也是孔子修《詩經》的頭號助手,其理解力令孔子也大為讚嘆。如果是魯國太史,即便他精通《詩》,他也不能在《左傳》中把《詩》的使用控制在《詩經》的範圍之內。
第三,此人與孔子的關係非同一般,而且不僅僅是一般弟子那麼簡單。《左傳》中大量引用孔子對歷史事件和人物的評語,證明作者曾經跟隨孔子修《春秋》。如果是魯國太史,他如何知道孔子怎樣評價各個歷史事件和人物的呢?
第四,《左傳》的才華四溢,顯示作者的才華非常出眾。事實上,子夏的才華是孔子弟子中最出色的一個。《論語》中就曾這樣記載,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以言詩已矣。”
第五,子夏的思想與孔子並不完全相同,孔子修《春秋》,目的在於“大義”,以周禮為準繩。子夏不同,他以切問而近思為原則,講案例講方法講實用,更傾向於計謀和權術的應用,傾向於人性的本質,傾向於歷史事件的理性總結。《左傳》中,我們可以明顯地看到子夏的思想貫穿全文。而子夏的徒子徒孫恰好是一群法家,李克、商鞅等人都是他的嫡系學生,田子方、段幹木等人則是一時的大賢。
譬如,《論語》中記載,子曰:“晉文公譎而不正,齊桓公正而不譎。”意思是,孔子認為晉文公狡猾而不正直,齊桓公正直而不狡猾。在《左傳》中,並沒有這麼寫。
可以説,《左傳》從內容和傾向上來説,更符合子夏的思維模式和價值觀。
第六,《左傳》中有大量關於孔子以及孔子弟子的記述,不僅大量記載子貢的事跡,甚至包括“樊遲作為勇士,和有若加入敢死隊”這樣的並不重要的事情。從《論語》中我們能夠看到,恰恰子夏和他們關係不錯,而如果是魯國太史,他會記載孔子那些不知名的弟子嗎?
第七,《左傳》迅速流傳開來,説明作者是個大師級人物,子夏在魏國西河講學,是當時最大的大師。當時的霸主魏文侯親自拜他為師,再加上眾多出色的弟子,因此作品被迅速流傳開來順理成章。而如果作者是魯國太史,他的作品首先在流傳上就有問題,因為他沒有任何渠道。
第八,另外兩本《春秋公羊傳》和《春秋榖粱傳》的作者公羊高和榖粱赤都是子夏的學生,這兩本書與《左傳》一併被稱為春秋三傳。三本書中大量的內容相同,顯示其來源一致,只是角度不同。
以上的種種證據和跡象都指向一個結論:子夏就是《左傳》的作者,就是左丘明。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