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于正侵權案|全球百大品牌|掃心地|送詩人去流浪|

您的位置:中國臺灣網  >  兩岸文化  >  大陸文化看點

“江蘇各地方言口頭禪”走紅 網絡用語流行引擔憂

時間:2014年07月30日 15:11 來源:金陵晚報 字號:       轉發 打印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未改鬢毛衰。”近期,一則“江蘇各地人口頭禪匯總”的帖子就在網絡走紅了。這篇帖子匯集江蘇13個城市的方言口頭禪。“幹麼事啊”、“親娘來”等方言,喚起了人們對家鄉方言的記憶,也引發了各位網友對家鄉方言口頭禪的熱議。

  一則帖子引來大家說方言

  帖子中,匯集了包括南京、蘇州、淮安等全省13個城市的方言口頭禪,不少當地人看過後,立即心領神會,而不少網友看到不屬于自己城市的方言,往往十分費解:這些口頭禪到底什麼意思呢?

  這篇帖子中第一個提到的就是南京話。用來表示疑問的口頭禪“幹麼事啊”、“阿是啊”等。網友好玉如歌表示:“雖然標準的老南京話在年輕人中已不再見,但今天聽來依然是那麼親切,很有意思。”

  揚州人常說“乖乖隆的咚”

  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方言,採訪中記者發現,揚州人常說的方言有“抓”、“乖乖隆的咚,韭菜炒大蔥”、“犯嫌”等。“抓”要“幹什麼”在的意思,而“犯嫌”則是“不討喜”。

  採訪中不少人告訴記者,他們都記得家鄉話方言的口頭禪,但平時說的人卻不到一半。“身邊家鄉人少,沒機會說。”“工作中說的都是普通話,說多了人不懂啊。”對于方言,大家都認為聽起來就很親切,就是沒有太多說的機會。

  網絡用語成口頭禪引擔憂

  盡管方言被認為接地氣,但對于不少孩子而言,網絡用語成了他們的口頭禪,而方言卻很少用。上初中的小王說,除了普通話,他們用得最多的是網絡用語。比如“人艱不拆”、“麼麼噠”、“親”等。

  市民張女士告訴記者,她女兒上小學五年級,有一次她看到女兒和同學在聊QQ,上面很多網絡語言。“如果孩子在作文時用,老師會不會看不懂啊,這樣會影響作文分數的。”張女士擔心地說。

  揚州大學發展學院副教授薛平認為,口頭禪是本地人在長期生活交流中形成的精華,與生產活動有關聯,而網絡用語則更多的是在宣泄情緒,如“煩死了”、“沒意思”等消極詞匯,生活中還是要多些積極向上的口頭禪。實習生 尹馨 記者 姜靜

[責任編輯:楊永青]

向艷梅:一路走來不容易

  “我是不會放棄(奧運會)的。”4年前在最後時刻落選奧運會,讓女子舉重69公斤級選手向艷梅失落許久,卻沒有讓她就此消沉。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係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中國臺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