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三島由紀夫,你是否知道這位日本主流文學大家還寫過科幻小説?日前,三島由紀夫一生中寫的唯一一部長篇科幻小説《美麗之星》被首次引進中文版,由新星出版社推出。這部小説裏最大的科幻元素就是飛碟。昨日,重慶晚報記者採訪了新星出版社幻象文庫編輯陳曦,他向記者講述了《美麗之星》的內容和風格,也説起了該書1962年在日本出版後的狀況。
除了飛碟
沒有其他的高科技
陳曦告訴記者,三島由紀夫一直喜歡儒勒·凡爾納、阿瑟·克拉克等歐美科幻作家,自己也是日本一研究飛碟協會的資深會員,“我認為《美麗之星》就是他對自己喜歡作品類型的一種嘗試,屬於三島由紀夫中後期的作品。”
重慶晚報記者了解到,《美麗之星》講述的是主人公大杉重一郎在某個夜晚看到飛碟後,深信自己一家人都是從火星、金星等各個星球飛到地球來的,於是帶領一家人為地球與外星球的和平而努力……陳曦説,書中的科幻元素就是飛碟,除此之外沒有其他的高科技了。
三島由紀夫寫飛碟:
“那飛碟紋絲不動,看上去像是淡綠色的橢圓,不過卻從一側開始逐漸向橙色變化,那也就是四五秒之間的事。在將要通體變成橙色的時候,飛碟突然激烈顫抖起來,以接近四十五度的角度,飛速向東南的天空直線飛去。”
飛碟有寓意
是三島對完美人性的渴望
陳曦告訴重慶晚報記者,《美麗之星》實際上仍是披著科幻小説外衣的現實主義小説,看上去主人公一家的行為很黑色幽默,實際上整體格調卻是陰沉悲觀,蘊含著作者對人類、文化的反思。
在陳曦看來,三島由紀夫借飛碟來比喻自己對完美人性的渴望,“小説中,真正善良的人在現實社會中不被認可,孤單易碎,在他們將死的時候,飛碟出現把他們接走了,通篇對人性的絕望中給讀者留下了一絲希望。”令陳曦印象尤其深刻的是該書的後半部,三島由紀夫用了整整40頁的篇幅來描寫了一次辯論,幾個人爭執的主題就是反思人類的缺陷,以及地球是否應該由外星人來掌管。
三島由紀夫
寫人類的墓誌銘:
“名為人類的一支種族,曾經居住名為地球的一顆行星上,於此長眠。他們是不錯的藝術家。他們用同樣的象徵形容悲喜。他們剝奪他者的自由,以此艱難地確立自身自由的相對性。他們無法征服時間,但至少嘗試欺騙時間……”
《美麗之星》出版受到巨大爭議
主流文學界科幻文學界都不認可
採訪中,陳曦説《美麗之星》出版後引起了日本文壇的強烈地震,主流文學家、批評家就本書爭論達數年之久,該書也被稱為“最具爭議的三島作品”。陳曦説,當時日本文學界一直將科幻小説視為兒童小説,因此批判三島由紀夫將飛碟等這些不必要的東西引入了主流文學界。“三島由紀夫本來以為能得到科幻界的認可,但科幻界卻認為這不是真正的科幻小説。”陳曦説,“可能正是因為負面評價太多,三島由紀夫沒有得到好的反饋,因此只嘗試了這一次,以後再沒寫過科幻作品了。”
不少文學大家都寫過科幻小説
陳曦透露,除了三島由紀夫,其實不少文學大家都寫過科幻小説,幻象文庫也正在考慮集中引進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出版過的科幻小説,做成一個系列,“比如説大江健三郎、博爾赫斯等。”
記者 周裕昶 見習記者 鐘洲毓 實習生 孫夢雲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