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于正侵權案|全球百大品牌|掃心地|送詩人去流浪|

您的位置:中國臺灣網  >  兩岸文化  >  大陸文化看點

南京千年王氏宗祠未能修舊如舊 歷史年代定為現代

時間:2014年07月02日 14:51 來源:江南時報 字號:       轉發 打印

  南京江寧公布104處新文物,其中就有這座新建的“古建築”

  南京市江寧區昨天公布了104處新的文物資源點,涉及古遺址、古墓葬、古建築和近現代重要史記及代表性建築。現在,姊妹橋、焦村4號民居、谷里街道民國軍事設施、上峰影劇院、潭山水庫渡槽等都是江寧區的不可移動文物啦!其中,古建築當中的“柏樹琵琶井”和近現代重要史記及代表性建築中的“王氏宗祠”是自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後發掘出的最新文物資源點,亦是首次被公布于世。

  清代的柏樹琵琶井,位于江寧區谷里街道柏樹社區琵琶井自然村小廣場上。江寧區文化局文物科的工作人員告訴江南時報記者,這口井在2007年-2011年的全國第三次文物普查中,被遺漏了。“這口井是去年區里打造‘美麗鄉村’建設的時候發現的。街道在進行‘美麗鄉村’建設的時候特別注意發掘歷史文化方面的東西,在後來的‘美麗鄉村’建設中,都刻意避開了這口井。”

  據該工作人員介紹,琵琶井之所以叫琵琶井,是因為它所在的村莊叫琵琶村。“全村十幾代人喝的都是這口井里的水,每個村民都有小時候在這個井邊玩耍的記憶。可以說,這口井伴隨著村里每個人的成長。”

  在近現代重要史記及代表性建築中,位于江寧區橫溪街道石塘村的王氏宗祠名列其上,其歷史年代被確定為2000年。據了解,石塘村鼻祖王氏的宗祠始建于1205年,太平天國時期損毀。從其殘存情況看,大約原有兩進,前一進屋頂尚存,後一進僅存東西兩壁,其余大部分已經不存在了。2000年在王氏尊長們的召集下,後人捐款籌資重修祠堂。

  既然王氏宗祠始建于1205年,為什麼卻被文物部門定為2000年的現代呢?江寧區文化局文物科工作人員表示,文物部門確定其年代為2000年,主要是因為王氏宗祠2000年在進行復建的時候沒有請文物部門的專家進行指導。“根據國家文物保護的有關規定,古建築修繕,要嚴格遵循盡量保持古建築原有風格,力爭修舊如舊。王氏宗祠當初在修繕的時候沒有遵循這一點,但它又確實是有歷史文化的內涵在里面,並基本保留了清代的建築風格,所以我們把它的年代確定為2000年。”

  該工作人員表示,以後王氏宗祠如果要修繕,將會在文物部門的指導下嚴格遵循修舊如舊的原則。

  江南時報記者獲悉,為了更好地保護現有文物資源點,今年江寧區文化局計劃投入500萬元文物保護經費,啟動相關文物維護修繕項目。“前期已經對所有文物進行過摸底調研,目前名單已經基本確定,大概有十幾處,就等最後開會敲定了。”江寧區文化局文物科工作人員說。(記者 程嵐嵐)

[責任編輯:楊永青]

向艷梅:一路走來不容易

  “我是不會放棄(奧運會)的。”4年前在最後時刻落選奧運會,讓女子舉重69公斤級選手向艷梅失落許久,卻沒有讓她就此消沉。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係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中國臺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