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于正侵權案|全球百大品牌|掃心地|送詩人去流浪|

您的位置: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大陸文化看點

重慶自然博物館展出亞洲最完整肉食龍化石(圖)

時間:2014年07月01日 14:29 來源:重慶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重慶自然博物館展出亞洲最完整肉食龍化石

  重慶自然博物館的恐龍化石展廳。 見習記者 楊晨 攝

  如果你看過大導演斯蒂芬·斯皮爾伯格的系列電影《侏羅紀公園》,一定對兇猛狡詐的霸王龍記憶猶新。眾所週知,霸王龍是生活在白堊紀的,那侏羅紀的霸主又是誰呢?答案就是大型肉食性恐龍——上游永川龍。令人驚喜的是,這尊穿越億萬年的恐龍化石目前正在重慶自然博物館“沉睡”。

  重慶自然博物館位於北碚區嘉陵江畔的文星灣。據悉,該館即將搬遷至北碚新城新館,而老館正在加緊整理展出標本。“鎮館之寶”上游永川龍化石到底長啥樣?建館之初該館又發生過哪些不為人知的故事?近日,記者前往這所博物館一探究竟。

  鎮館之寶

  亞洲最完整的肉食龍化石

  上游永川龍化石因出土于1976年的永川上游水庫而得名。“它是目前亞洲保存最完整的大型肉食龍化石。”館長歐陽輝介紹説。

  記者看到,這尊恐龍化石長約900釐米,臀部距地高約350釐米,仰首翹尾,威風凜凜。從去年10月到今年4月,重慶自然博物館有6件展品在香港科學館展出,其中就包括這只上游永川龍的複製品。

  “永川上游龍化石將在新館開放之際與市民見面。”歐陽輝透露,新館將圍繞“地球·生物·人類”的總主題,除恐龍化石廳外,還有貝林野生動物標本廳、古生物進化廳等六大展廳,展出面積約17000平方米。

  前世今生

  戰時中國科學界的“諾亞方舟”

  重慶自然博物館具有豐厚的文化積澱,最早為1929年由盧作孚先生創辦的峽區博物館,次年擴建為中國西部科學院。“這是我國第一所民辦科學院。”歐陽輝介紹,盧作孚將“科教救國”與“實業救國”的思想相結合,使該院在西部早期開發建設中扮演了“排頭兵”的角色。

  據史料記載,該院當時所開展較大規模的調查就有數十次,足跡遍佈重慶、四川、貴州、青海等地,採集到大量地質礦産標本和珍稀動、植物標本。“當時是中國最早研究大熊貓的科研機構。”歐陽輝説,我國第一副大熊貓標本也由該院製作完成。

  抗戰時期,國民政府西遷重慶,一大批重要的學術機關也向大後方遷移。中國西部科學院接受了許多著名學術機構和一流科技人才的轉移安置,一度成為學術研究中心,被稱作戰時中國科學界的“諾亞方舟”。

  1943年,中國西部科學院聯合十余家全國性學術機構,組建了“中國西部博物館”,“這是中國人靠自己力量組建的第一所多學科自然科學博物館。”歐陽輝説,新中國成立後,西部科學院和西部博物館合併先後改建為西南人民科學館、西南博物院自然博物館等,直至1998年才改為現名。

[責任編輯:楊永青]

向艷梅:一路走來不容易

  “我是不會放棄(奧運會)的。”4年前在最後時刻落選奧運會,讓女子舉重69公斤級選手向艷梅失落許久,卻沒有讓她就此消沉。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