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湖南長沙研討木偶藝術傳承合作 鄧霞 攝
中新網長沙6月30日電(記者 鄧霞)6月30日,中非木偶皮影表演藝術家齊聚湖南長沙,就如何加強對外文化交流合作、如何將非遺保護落到實處、木偶皮影如何傳承發展和開拓市場等話題進行研究探討。
此次研討會是“2014中國(湖南)·貝南非物質文化遺産木偶皮影藝術交流展示”活動內容之一,貝南塔卡穆木偶團、湖南省木偶皮影藝術保護傳承中心、上海木偶劇團等團體的代表參與了研討。
木偶藝術的傳承和保護是大家共同面臨的難題。來自非洲貝南的于德·祖恩姆努説,非洲木偶起源於古埃及的法老時代,但隨著現代文明的興起,木偶藝術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小,貝南木偶藝術還曾一度瀕臨消失。“是眾多木偶藝術家的不懈努力,才讓貝南提線木偶重新恢復生機。”
于德·祖恩姆努也是其中的“功臣”之一。這位創立了TENI TEDJI國際木偶藝術節的藝術家,曾于2012年在塞內加爾舉辦的“非洲城市峰會”上成為首個榮獲Harubuntu獎(基隆迪語,有價值的)貝南人。目前,TENI TEDJI國際木偶藝術節已成功舉辦四屆,吸引了不少貝南周邊國家的木偶藝術家參加。
“這次能來長沙與中國同行交流非常難得。”于德·祖恩姆努希望,能和湖南木偶界在木偶藝人培訓、木偶製作技藝、木偶劇團管理等方面加強交流學習,並邀請湖南木偶劇團支援今年10月舉行的第五屆TENI TEDJI國際木偶藝術節。
由湖南省木偶皮影藝術保護傳承中心創排的大型木偶劇《馬蘭花》,剛剛在首屆中國南充國際木偶藝術周上榮獲藝術周最高獎項“最佳劇目獎”。但該中心主任張帆認為,拿獎只是提升節目品質、品牌的一種手段,作品最終是為觀眾服務的。
他説,木偶傳承需要有好的作品,劇團發展的關鍵也在於演出,創作者應該清楚作品是給誰服務的,是給評委看還是給觀眾看?“給評委看,那是為了拿獎,給觀眾看,才是傳播。因為只有觀眾喜歡了,他才會買票去看,作品才會有生命力。”
跟國有專業劇團相比,民間木偶劇團的生存更為艱難,其傳承人和藝人大都白髮蒼蒼,鮮有年輕面孔。對此,國際木聯亞洲太平洋委員會主席唐大玉表示,要對這些傳承人和藝人進行錄音、錄影、唱本整理等活態保存,不能讓這門古老藝術消失。湖南杖頭木偶戲傳承人譚奇書則建議,讓木偶戲走進學校,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了解、喜歡這門藝術。(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