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5月24日電(上官雲) 24日下午,由《國家人文歷史》雜誌社主辦的“黃埔,誰之黃埔”沙龍在北京舉行。軍事人物傳記作家陳予歡、黃埔軍校研究專家曾慶榴受邀出席活動,為讀者講解黃埔軍校建立、發展的過程。
校址選于珠江門戶小島
由於在歷史上發揮過重要作用,黃埔軍校的建立原因一直受到讀者關注。曾慶榴介紹,建立黃埔軍校的決定是在1924年國民黨一大上做出的。但黃埔軍校並非最早的軍事院校,至少早在37年前,該軍校所在地便已經出現了軍校,黃埔軍校的建立也與這種辦學傳統有關。
“這個小島其實總共才八平米多一點,但一直擁有辦軍校的傳統。”曾慶榴回憶,儘管面積狹小,但三十餘年來,這個小島上辦軍校的行為一直未曾停止,堪稱軍校之島,在軍校教育史上很能佔有一席之地,“大概在1887年,黃埔島出現廣東水陸師學堂,後來陸師部分成為黃埔武備學堂。這是中國近代第二所新式學堂,第一所則是建於1885年的北洋武備學堂。”
留美學生詹天佑在學成歸國後也在黃埔軍校擔任陸軍學校教官。據曾慶榴介紹,黃埔軍校校址是孫中山選定,原因就在於這裡距離城區遠,黃埔島又是珠江門戶,在此練兵、辦學自有好處。“國家強盛要從振興軍隊開始。並且當時還需要北伐,因此振興軍隊在當時成為必然要求。”
陳予歡則稱,黃埔軍校的成立影響到中國的發展,“黃埔精神也一直給人激勵。之後黃埔學生軍能很快打垮北方軍閥並培養許多優秀將領,與之不無關係。”
前蘇聯教官曾帶來軍事教材
黃埔軍校成立後,確定教官人選成為一個重要問題。在當時,黃埔軍校教官的組成並不單一。陳予歡透露,教官主要來自當時國內建立較早的一些軍校,比如從雲南講武堂等地走出的早期學生,這些人已經有了帶兵經驗,是當教官不錯的人選。
“除了蘇聯教官,還有一些來自日本士官學校。”陳予歡表示,那一批蘇聯教官多為校級軍官,前前後後約有四五十人,“但他們很少直接教課,主要擔任部分指示性的工作,類似“顧問”,同時也帶來一些比較先進的軍事教材。”
黃埔軍校在建立之初本將學制定為一期一年,但第一期學員的學制卻被壓縮到6個月。陳予歡説,這是受到東征的影響,“扣除學生軍打仗的時間,他們在課堂裏學習的時間最多三個月。”臨近北伐前,教官隊伍進一步擴大,蘇聯教官更成了軍事顧問團。
“當時前蘇聯軍官在理論于實踐經驗方面造詣都比較高,黃埔早期學員能夠接受他們的熏陶十分難得。”曾慶榴也肯定了蘇聯教官當時起到的積極作用。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