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中國2》(本版稱《舌尖2》)已經播到了第三集《時節》,不管是節目內容被吐槽,還是不滿美食遭嚴重壓縮,有一點卻是得到了觀眾肯定,就是片中極具美感的解説詞。很多人以為這都是由專業人士撰寫,《時節》導演胡博告訴記者這都是由分集導演各自撰寫的,“其中的很多感悟都是導演有感而發,而一些專業解説詞由科學顧問把關”,之後由製片人審一稿,最後由總導演陳曉卿和節目總顧問沈宏非把關二審。這些解説詞還將集結成冊推出圖書。此外,在《舌尖上的中國》第一季開播後不久,書市裏已經是一片熱烈響應了,但是第二季卻沒有讓美食書迎來預計中的火爆。
1
舌尖上的解説詞
導演撰寫沈宏非把關潤色
“春耕、夏種、秋收、冬藏,中國人講究按時令吃食物,而不同的食物也在不同的時令産生。只要對自然和時序産生敬畏,每一道菜,每一家人,總會得到最甘甜的回報……”《舌尖2》已經播到了第三集《時節》,不管是吐槽節目內容,還是不滿美食遭嚴重壓縮,有一點卻是得到了觀眾肯定,就是片中極具美感的解説詞。這些解説詞都是誰撰寫的呢?很多觀眾可能認為這是由專業的美食家操刀,真實的情況卻是由各分集導演執筆,《時節》中的解説詞就是由導演胡博撰寫的。
胡博是一個80後女生,被很多人稱為理工科女漢子,但是也有萌妹子的細膩和感性。她告訴記者,開始之前他們會有一個完美方案,這個方案是在紙上調研後最完美的預期,然後再帶著思考去拍攝,拍攝完素材後根據表達的需要先初剪出一個影片,導演會看著影片進行解説詞的撰寫。在撰寫的過程中需要注意一個方面,因為解説詞是需要翻譯成外語的,所以還要考慮外語能否準確地翻譯,這就不得不捨棄原來的表達,換成一種容易翻譯的表達,“在剛開始的時候,我就考慮到‘時節’是否方便翻譯,然後決定在影片中多出現還是少出現時節詞語。”導演撰寫好初稿後,再由製片人和有時間的同事審一稿,大家一邊看片子,一邊看解説詞是否合適或者素材是否需要加減。最後由陳曉卿和節目總顧問沈宏非把關二審,“沈老師能夠寫出一些非常優美的話語,由他幫著我們潤色,同時讓解説詞的風格大體上保持統一。”
2
極具美感的感悟
雖有預設但大都有感而發
《舌尖2》裏的解説詞,除了有美食方面的介紹,還有一些非常專業的講解,比如第一集《腳步》貴州魚醬的故事中,“乳酸菌和酵母菌促進香氣的生成,揮發性有機酸滋生出魚醬獨特的酸味。”胡博告訴記者,這類比較專業的解説詞,他們會請比較專業的科學顧問把關,“這些都是可證的,不是偽科學,不是口口相傳就可以了。”
當然,《舌尖2》的解説詞最被人津津樂道的還是那些人生感悟之類的點睛之筆。胡博説,大方向他們會提前有個預設,比如説《時節》中他們要表現中國農民的兩個願望,一個是風調雨順,一個是丁財兩旺,然後根據這兩方面的需求選擇人物。再比如《時節》中那句“儘管生活越來越遠離自然,但人們在餐桌的方寸之間,也能通過時間的變化,體察時間流逝、四季輪迴”,為了表達這個主題,他們才會選擇在樹下吃飯的人家。雖然有預設,但是真正深入到拍攝的時候,會被很多事情感動,因此很多感悟也是有感而發。比如有一句“極致的美食,只留給最勤勞的人們”就是有感而發,胡博説他們在拍浙江的鄉村的時候是很熱鬧的,他們早晨四五點鐘就起床勞作,從上午七點到十一點整個鄉村都是空的,然後一直勞作到晚上,然後再拿出最好吃的黃泥拱來犒勞自己,“當你跟著他們一起勞作,在品嘗到黃泥拱的時候,這句話就自然而然地産生了。”
3
增補美食溯源
《舌尖2》同名圖書6月出版
如今,這些優美的解説詞不單單出現在影像中,還要集結成冊推出圖書,由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聯合中南博集天卷出版發行的《舌尖2》將要在5月20日左右完成製作,6月6日左右正式上架。
《舌尖上的中國》總導演陳曉卿曾在訪談中提到:“美食,和其他學問一樣,越研究,就會越感到自己無知。這條路沒有窮盡,需要不斷地補充知識 。”博集天卷的劉碧思説,為凸顯圖書和紀錄片的不同,給讀者以驚喜,圖書中將增加大量精華內容,利用文字的優勢帶給大家不同的感官享受。而除了真實還原精彩絕倫的紀錄片之外,《舌尖2》同名圖書還增補了美食溯源、文化考據及名家名篇等,引領讀者穿越美食的香氣,看到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文化、人與傳統,甚至人與時間的關係。而貫穿這些的是流連在我們味蕾上的親情、人情與鄉情的味道。
4
書店裏靜悄悄
並未帶動美食圖書熱銷
《舌尖 2》解説詞集結成冊並不是第一次,在2012年《舌尖上的中國》第一季播出後,書店裏就一度熱鬧非凡。在同名正版圖書還沒有出版的時候,很多冠以“舌尖”之名的美食書就已經大行其道,甚至一直不溫不火的其他美食書,也因這部紀錄片而迎來一波銷售熱潮。但是這次《舌尖 2》已經播出到了第三周了,書店裏卻仍是一片寂靜。記者在新華書店書城二樓美食圖書區逛了一圈,並沒有發現冠以“舌尖”之名的新書上架。
書城二樓的韓主任告訴記者,在《舌尖 2》播出期間,確實有一些讀者過來詢問《舌尖2》圖書,但是對其他美食書影響不大。紀錄片火爆並未帶動圖書熱銷,韓主任分析一方面與《舌尖2》圖書還沒出版有關,“《舌尖上的中國》第一季的時候,也是圖書出版後,才引起了熱銷。《舌尖上的中國》與其他美食書受眾不同,《舌尖上的中國》更偏重飲食文化,對這些書感興趣的多是小資讀者,它對飲食文化這方面的圖書帶動可能多一些。而其他美食書偏重菜譜,普通讀者更希望通過這些書學做菜。”
■相關新聞
抄襲BBC?已經得到授權!
《舌尖 2》播出後一直風波不斷,從美食派和人文派的爭吵不休,到藏族小夥採集野蜂蜜的鏡頭抄襲BBC 紀錄片的質疑,如今到了第三集,其中講述飛魚的段落又被質疑照搬了BBC紀錄片《生命》之《魚類》的素材。
胡博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該集中共有五個鏡頭來自BBC的紀錄片,除了飛魚段落有四個鏡頭外,該集結尾還有一個鏡頭,“這五個鏡頭都有BBC授權的,無論在流程上還是法律上都不存在問題。”
本欄撰文 記者 劉禮智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