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色天香》主持郭德綱和寧靜。(天津衛視提供)
《國色天香》作為天津衛視原創的中國首檔現代戲曲真人秀節目,用“歌改戲”的方式對流行歌曲進行了戲曲化的改編。通過丫蛋、張遠、黃徵、李玲玉、葉童、杭天琪等18位明星進行竟演的方式,將流行歌曲用京劇、評劇、豫劇、越劇、黃梅戲和二人轉的唱腔再度演繹。兩期節目播後,觀眾爭議一片,“歌改戲”到底是成就了經典還是糟踐了藝術?通過兩期節目的觀摩,及現場採訪了解到的情況,記者不揣鄙陋,希望對這檔節目的功過進行一下分析。
戲曲成為小眾藝術
《國色天香》讓傳統文化再放光芒
雖説戲曲是中國的國粹,京劇、豫劇、越劇等劇種在不少專家眼中,幾乎都上升到了神聖不可侵犯的程度。但不可否認的一點是:戲曲是小眾藝術。這從戲曲在春晚上的地位就能看出一二,1983年第一屆春晚,有黃梅戲《夫妻雙雙把家還》、京劇《空城計》《霸王別姬》等6個傳統戲曲類節目。到了2012年龍年春晚,縮水只剩下一個《戲迷一家親》,時長6分30秒,是“容嬤嬤”李明啟和“白三爺”劉佩琦這兩位影視票友和四位京劇戲迷票友大賽金獎選手完成的經典選段大比拼,著名戲曲演員一個也沒上。馬年春晚,戲曲節目依然沒能在“文化辦春晚”的馮小剛導演那裏得到恩寵,仍然只有唯一的一檔京劇節目《同光十三絕》。
相比這些劇種,二人轉改編的作品,觀眾接受度就強了很多,一來是因為二人轉這個劇種更貼近於民間,二來就是趙家班多年來兢兢業業的推廣,讓更多觀眾接受了這種表演藝術。儘管小香玉也一直在不遺餘力的推廣豫劇,但近些年來已經鮮有聽聞她的動向,印象中小香玉和她的孩兒們最後一次出現在春晚上,還是和趙麗蓉共同演出的那個98年央視春晚小品《功夫令》。
所以,面對天津衛視在週六晚九點黃金檔推出的《國色天香》,以戲曲的傳唱為基調,讓明星改編流行歌曲進行演唱,增加了戲曲的推廣,得到了諸位名家的微博和網路首肯。
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于魁智表示:感謝天津衛視做了《國色天香》這麼一檔節目,讓傳統文化再放光芒。京劇應該是屬於每個人的,通過這種方式能夠讓更多人接受,也是一件好事。
著名豫劇表演藝術家小香玉表示:參演明星中有的很具實力,明星來唱戲,通過他們的傳唱,戲曲才會顯得不那麼老舊。
譚門第七代嫡傳人、國家一級演員譚正岩表示:《國色天香》會讓您耳目一新,不僅讓流行音樂變得傳統了,也讓戲曲更時尚更現代了。
《國色天香》形式創新
但“歌改戲”傳唱度不夠
上週六晚剛播出的《國色天香》,沒能像首期節目那樣迎來叫好聲,“歌改戲”的弊病露出端倪,讓很多觀眾感覺“渾身不舒服”。 除了丫蛋那首二人轉版的《城裏的月光》被認可之外,其他的五首備受爭議,甚至很難留下印象,想要哼一哼都想不起來旋律。
回看第一期節目,加上第二期的六首作品,八成網友認為丫蛋的《High歌》、《城裏的月光》,張遠的《至少還有你》和黃徵的《濤聲依舊》改編的不錯。而王小利的《走四方》和汪正正的《征服》卻是失敗之作,相較之下,郭德綱的主持串場倒是為節目增添了很多樂趣。
唱得過關才是保證
編曲不能偏離戲曲太遠
都説現在的藝人不好當,除了自己的專業之外,十八般武藝都要會,一會去跳水了、一會去旅遊了,現在又來唱戲了。但和那些相比,《國色天香》的根本還是唱,不管是唱歌還是唱戲,所以來的嘉賓必須得會唱才能保證節目品質,但是編曲不能偏離戲曲太遠。
這點在歌手出身的黃徵與演員出身的葉童身上得到了印證。黃徵在第一場中演唱的《濤聲依舊》被改編成了越劇,唱得相當不錯,不但保留了歌曲的部分精髓,還演出了越劇的那種感覺。但同樣改編成越劇的《千年等一回》,葉童一唱就汗了不少。歸根結底還是因為葉童的唱功太弱,連唱歌都不能算專業,再加上戲曲的技法,簡直是快要被逼死的節奏。猶記葉童演唱完之後,宋小川老師上臺教唱,葉童學的那兩句,都被郭德綱調侃:“哎呀!咱別哭了成嗎?”
當然,以當藝人的勇氣來説,葉童值得佩服,但她確實沒有演繹好節目的能力。
結語:不管怎麼説,傳統戲曲作為我們重要的文化資源,需要發揚光大,需要在電視觀眾中得到普及。《國色天香》這檔節目的突破和創新,多少起到了一些普及作用。若説糟蹋傳統藝術,恐怕是談不上的,戲曲藝術歷經數百年,你唱或不唱,改或不改,她就在那裏,怎能是一檔節目就糟蹋得了的?本報記者張明春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