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于正侵權案|全球百大品牌|掃心地|送詩人去流浪|

您的位置: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要聞

澳門,你慢慢來

時間:2014年12月22日 10:52 來源:深圳特區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 穆欣欣

  澳門老城區某橫街窄巷內,有瓦罐咖啡售賣——咖啡置於瓦煲中慢慢煮成。這店面絕對是澳門式的,面積小到轉個身都困難。收銀兼櫃檯處,豎立一塊小黑板,上寫:“為確保品質,請耐心等候。”放眼一望,熙來攘往的人群中,遊客居多。想必店主常被顧客催促——“快點兒,快點兒”,索性放塊牌子,告訴你慢工出細活。

  正逢澳門回歸紀念日,按照逢五逢十大慶的習慣,今年趕上十五週年,內地媒體再次扎堆兒説澳門。我的個人故事因為有“回歸”做底色,總會在這個特殊時刻被提起。記憶中我又總是在相似的寒天冷凍中,面對不同的媒體人,或説澳門的變化,或總結個人的五年、十年道路。而每個採訪收尾之前,媒體人都愛這個問題:能夠展望一下澳門未來的五年或十年嗎?或者説,你希望澳門變成什麼樣?

  一國兩制下的澳門特區,無論如何是個“新生事物”。五年前,我説,澳門特區十周歲了,如果將之比喻為一個人,特區相當於一個十歲的孩子,我們要給他成長的時間,引導他多方面發展——這時也正是定下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化發展的方向;成長路上,我們要寬容待之。如今,澳門特區十五歲了。十五歲,是一個正在茁壯成長中的蓬勃少年,其責任感和承擔感應該有所體現,其發展所長也應該初現端倪。特區十年,是澳門發展最快速的十年,而十五歲之後,成長速度不會再如之前那般“瘋長”。十五歲之後,澳門應該放緩腳步,調整節奏,從容地聽聽自己內心的聲音。此時,記者打斷了我,他好奇我何以發此“謬論”——讓澳門慢下來?

  我深知在這個一切以快速發展為效率為標準的時代,慢,多少顯得有點不合時宜,也許並不合媒體的胃口。可我也不知怎的,腦海中就忽然出現了文章開頭瓦罐咖啡店的那塊小牌子——慢,其實是確保一切品質的關鍵。

  從1999年到2013年是澳門歷史上經濟發展最快的時期,也是同期世界增長最快的地區之一,本地生産總值年均實際增長12.7%。每人平均GDP同期增長4.8倍,2013年排名躍居為世界第四,亞洲第二。澳門人聽聞之後,笑稱自己“被富貴”了。其實,這些數字背後,最直接關乎每一個澳門人的生活的,便是房價、物價的驚人上漲。自置物業難乎其難,連外出用餐有時也會被價格驚得吐吐舌頭。家常小炒餐館,幾個人一頓晚飯吃下來,沒有鮑參翅肚,也要小一千元(澳門幣)。這是從前難以想像的。如果想環境安靜些,進包間的最低消費約在一千五百元(澳門幣)。當然,澳門居民的福利是讓亞洲其他地區人羨慕的,澳門人哪怕一丁點兒的牢騷都會有可能被指為站著説話不腰疼!

  澳門人並未完全適應如此快速的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慢慢來”,是澳門人喜歡説的一句口頭禪。遇到棘手的問題解決不了,澳門人會給你一句安慰:“慢慢來!”遇到和時間競賽的急事,澳門人會讓你“慢慢來!”這“慢慢來”體現在生活上是茶樓飲茶的一盅兩件一份報紙——澳門人稱為“嘆茶”,“嘆”——享受也。“慢慢來”還體現在廣式老火靚湯的飲食上——有熬至滴水成珠的精練。多年的“慢慢來”,使澳門人性格中有一份散淡、從容。澳門人中少有巧言令色,他們不喜歡大話、空話,他們不喜歡急吼吼地表白,他們永遠行先於言,事情做好了再説。

  太過急速發展的社會,勢必沖淡了“慢慢來”的澳門味道,欲速則不達並非深奧的大道理。“一切只向前不顧後,一味求變新,求速求快,本源易竭,則下流易滅……”這是錢穆先生論中國文化精神,放諸社會發展上也特別合適。澳門,你慢慢來!

[責任編輯:普燕]

向艷梅:一路走來不容易

  “我是不會放棄(奧運會)的。”4年前在最後時刻落選奧運會,讓女子舉重69公斤級選手向艷梅失落許久,卻沒有讓她就此消沉。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