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于正侵權案|全球百大品牌|掃心地|送詩人去流浪|

您的位置: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交流與合作

《臺共黨人的悲歌》新書發佈會在京舉行

時間:2014年09月16日 08:46 來源:新華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新華網北京9月14日電(記者查文曄) 臺灣知名作家藍博洲所著的紀實文學作品《臺共黨人的悲歌》一書日前由中信出版社出版,新書發佈會暨“尋找失落的臺灣歷史記憶”座談會14日在北京臺灣會館舉行。

  該書講述了當年中共在臺地下組織領導人張志忠、季沄夫婦及其子楊揚的生命故事,勾勒出1947年臺灣“二二八”事件及其後五十年代“白色恐怖”中臺共黨人的悲壯群像。這段白色恐怖時期的歷史曾因政治禁忌被掩蓋,作者花費大量時間查閱檔案資料,探訪親歷者,從堆積如山的史料中重新建構歷史。該書初稿1994年即已完成,但作者在10多年間反覆修訂增補,于2012年才首次在臺灣出版。

  據考,張志忠1910年出生於臺灣嘉義,14歲時赴廈門集美學校就讀。1932年,他加入中國共産主義青年團並於同年入黨,其後回臺建立黨組織,因被檢舉而遭日本殖民當局逮捕。次年,他裝瘋得以脫獄,逃亡大陸。全面抗戰爆發後,張志忠被派往八路軍129師,從事對敵宣傳工作。抗戰勝利後,他于1946年返臺,後任中共臺灣省工作委員會委員兼武工部長。1949年底,張志忠夫婦被捕,在獄中堅貞不屈,直至犧牲。

  出席發佈會的全國政協原副主席、臺盟中央原主席張克輝説,本書的出版十分有意義,臺共黨人的鬥爭史是臺灣歷史上不應忘記的重要一頁。藍博洲是“用雙腳寫作”的作家,建立在歷史真相上的作品會傳之久遠。

  清華大學中文系教授汪暉表示,作者在寫作過程中,奔波于里巷墳頭、鄉村都市、臺灣南北、海峽兩岸,過程可謂艱苦卓絕。通過這本書,讀者得以接近當年革命者的思想與精神世界,了解他們的生活與鬥爭,從而為理解20世紀中國革命史提供新的契機,這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

  “我碰到了歷史,歷史改變了我。”藍博洲説,臺共先輩們為了理想而獻出生命的精神震撼了他,使他走上了這條“打撈被遺忘的歷史”的寫作道路。他希望更多的兩岸青年能讀到這本書,了解臺灣人民也曾積極參與中國共産黨領導的民族解放與革命鬥爭,了解臺共也是臺灣歷史的重要組成部分。

  藍博洲,1960年生於臺灣苗栗,現為臺灣知名作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著有《幌馬車之歌》《消失在歷史迷霧中的作家身影》《尋找祖國三千里》等作品。

[責任編輯:楊永青]

向艷梅:一路走來不容易

  “我是不會放棄(奧運會)的。”4年前在最後時刻落選奧運會,讓女子舉重69公斤級選手向艷梅失落許久,卻沒有讓她就此消沉。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