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網4月24日臺北消息 由當代斫琴與演奏兼善的古琴藝術家王鵬及他的“鈞天雲和”樂團自北京帶來精心創意策劃的“高山流水”兩岸古琴藝術雅集,于2014年4月24日晚將正式亮相臺北市中山堂。同時作為2014兩岸城市文化互訪系列“北京周”活動的重要篇章,與臺北市民見面並分享兩岸文化同根同源一脈相承的碰撞與對話,並特邀臺灣藝術家同臺交流表演,共同演繹兩岸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高山流水”兩岸古琴藝術雅集由北京市文化局、北京海峽兩岸民間交流促進會和臺北市文化局、臺北市文化基金會共同主辦。活動旨在促進兩岸城市間文化交流互訪,突出共用與融合之主題,以古琴藝術為核心,融中西方及傳統與現代多種藝術形式加以創新演繹,通過跨界融合的形式展現傳統文化藝術的當代風尚與活力。
“高山流水”兩岸覓知音
4月23日臺北書院。“高山流水”兩岸古琴藝術雅集在演出前夕舉辦了一場廣邀兩岸藝術家、文化學者及媒體等參加的文化交流活動。現場除參與藝術雅集演出的來自北京的藝術家外,還特邀了來自臺灣的古琴藝術家李孔元、茶文化推廣者呂禮臻、主持人謝家勳,兩岸文化與藝術的經典碰撞,開啟了兩岸文化交流更廣闊的大門。臺灣著名禪學家、藝術家林谷芳與古琴藝術家王鵬交流互動,分享對於兩岸文化與藝術發展的精妙見解。王鵬老師特別介紹了“高山流水”兩岸古琴藝術雅集的緣起,以及演出陣容和特色亮點,並現場演繹了雅集經典曲目,令現場的朋友們得以先睹為快。
雅集共賞品位新古典
“高山流水”兩岸古琴藝術雅集由“共用”、“樂動”、“融合”三個篇章構成,為大家帶來一場傳統與現代、東方與西方音樂藝術交織的“新古典主義”。“鈞天雲和”樂團創始人兼團長王鵬表示:“此次藝術雅集將呈現古琴與人聲、大提琴、吉他、崑曲、太極等東西方藝術形式的不同對話,更特邀臺灣古琴藝術家李孔元、茶文化推廣者呂禮臻、主持人謝佳勳同臺獻藝。雅集以‘高山流水’為主題,意在借此機會用古琴呼籲並尋找更多的知音,以共同傳承與推進中華傳統文化。”
第一篇章《共用》,體現開門奉茶以禮待,高山流水覓知音。兩岸文人共襄盛舉,講述中華古琴文化悠遠歷史和兩岸琴人同根同源的文化傳承。開場以來自臺灣的資深茶文化推廣者呂禮臻傾情演繹茶席之“動”“靜”,來自北京的古琴藝術家同臺即興古琴演奏,呈現當代文人琴茶對話的《靜心》,令琴音與茶香連接古今,浸潤心靈。接下來的《高山流水》承續伯牙子期知音難覓的典故,由王鵬和來自臺灣的古琴藝術家李孔元分別演繹琴曲《高山》與《流水》,二人琴音相和,心意相通,體現同根琴緣的共同藝術追求與文化傳承。
第二篇章《樂動》,從傳統到現代,從古典到創新,古琴將與大提琴、崑曲、太極等不同藝術形式激情碰撞,帶來非同尋常的音樂享受,展現深厚文化底蘊下中華文化的當代活力與創新。青年古琴演奏家兼跨界藝術家巫娜與崑曲男旦董飛之間獨具創意的演繹《良宵引》,將古琴與崑曲兩大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融合的相得益彰,氣韻非凡;古琴演奏家杜大鵬與先鋒大提琴藝術家宋昭即興合作的《無象》,則將東方音樂靈動的藝術美感與西方音樂史詩般的遼闊意境有機融合,古琴樂音清靈逸遠、風骨灑脫,大提琴低沉優雅、蒼勁渾厚,二者完美交織演繹得酣暢淋漓;古琴藝術家王鵬與“太極王子”高崇的跨界合作演繹《無痕》,更是將東方音樂藝術的氣韻與性靈在一靜一動間完美呈現,古琴若水,太極猶風,令人在呼吸間感受身心的和諧與統一。
第三篇章《融合》,強調文化和藝術的融合與分享,思考傳統藝術如何在當代煥發活力,並期待古琴所傳達的“清微淡遠,中正平和”的精神能夠凈化人心,是以回歸於心,回歸於生活,呈現藝術家更高層次的精神追求及當代藝術生活美學,留給觀眾思考與感受空間。由王鵬、杜大鵬以及琴歌演唱家金鵬合作用琴、歌、吉他共同演繹的《陽關三疊》不僅展現了依依惜別之情,更是將古琴的魅力與藝術感釋放地淋漓盡致,餘音繞梁,久難忘懷。演出結束後,觀眾或許還將有幸欣賞到幾位藝術家帶來的默契即興樂章作為返場節目。
這樣一場風韻俱佳,視聽兼備的藝術雅集,既是一場高端品位的雅集共賞,又是一台文化弘揚的藝術演出,從山高水長天地幽遠,到人間幻夢世相萬千,將古琴藝術及中華傳統文化真實而又創意十足地呈現于觀眾眼前,令人不禁撫掌稱讚,回味無窮。
“鈞天坊”的前世今生
“鈞天雲和”樂團團長、鈞天坊創始人王鵬是當代斫琴與演奏兼善的古琴藝術家,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古琴傳統製作技藝”傳承人。作為當代斫琴師中唯一一位畢業于音樂院校古琴製作專業的專家,王鵬受過系統深刻的學院訓練,加上經年累月的勤勉實踐、修復唐宋諸多名琴時工於研究而得的重要經驗,以及通曉演奏、雕塑、空間設計等藝術天賦,使得他所斫制的古琴工藝精湛。
然而,王鵬並非止步于斫琴,本著令古琴及製作工藝“流傳後世”的情志,以及令古琴及傳統文化精神“傳揚當世”的初心,他所創辦的鈞天坊從古琴斫制逐漸衍伸出了教學、演出、展覽、出版、美學空間設計等的産業鏈,引領出了一條新的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之路,即立體、活態地將非物質文化遺産融入當代生活,闡揚古琴及傳統文化的生活美學觀。
古琴作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的意義絕不僅限于樂器本身,而是在於它所承載的永恒文化藝術精神,這種精神超越了年代和地域,是人類皆能從中獲取通感的美的精神。王鵬對此有獨到的領悟和見解,他認識到傳承古琴文化藝術的本質就是傳揚它“清微淡遠,中正平和”的精神,更深諳“傳承”並非一味復古,而是需要使其更有生命力地與當代生活相結合,並根據當代生活的變化和審美不斷創新。如此一方面能拓寬非物質文化遺産的生存發展空間,另一方面能實現這種文化精神對當代人的社會意義,即凈化人心、開闊思想、使人産生真善美的思辨,進而熱愛自然、尊重生命、實現和諧。
在王鵬的探索中,鈞天坊逐漸尋找到了古琴這門非遺所承載的文化藝術精神最適宜的展現與傳揚方式——以古琴為核心,用生活美學與當代藝術手段詮釋中國傳統文化精神,將傳統文化元素琴、書、茶、花、香融入空間設計,創造出具有文化意蘊的美學空間。
近年來,王鵬設計製作的美學空間以展覽、音樂會舞臺布景等形式走訪過荷蘭、丹麥、德國、以色列、韓國、俄羅斯、沙烏地阿拉伯等國家以及臺灣地區,曾參加文化部主辦的非遺生産性保護展覽,2009年11月“根與魂”臺灣非遺展,2012年2月“臺灣北京文化周”展覽,以及2010年、2012年在國家大劇院以《高山流水——古琴藝術展》、《無痕——當代琴人生活美學與生命態度》為主題的大型展覽,在國內外産生了廣泛影響。王鵬也憑藉他獨特的美學理念與空間設計,跨界獲得了2013中國室內設計“陳設中國——晶麒麟獎生活藝術家”榮譽。
在演出領域,王鵬創辦的“鈞天雲和”開創了人文美學空間音樂會先河,作為當代以古琴為核心的專業樂團,“鈞天雲和”集聚了一群致力於推廣古琴文化及生活美學的多領域藝術家,節目形式不斷豐富,使傳統與當代藝術形式相融于無痕,以期在美學空間布景中,用視聽藝術綜合呈現出以傳統文化為核心的當代文人生活美學觀。“鈞天雲和”樂團近年來已舉辦2012上海新年音樂會,北京國家大劇院的2012古琴音樂會,“圓融”2013中秋古琴名家音樂會,“踏雪”2014新年古琴名家音樂會以及古琴名家系列專場音樂會等等,反響熱烈。
王鵬帶領鈞天坊走出了一條從古琴製作到教學、演出、展覽、出版、美學空間設計等立體傳承發展之路,為非物質文化遺産的保護作出了重要貢獻,因而,鈞天坊繼2010年被授予“國家文化産業示範基地”後,2013年12月又獲得了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研究基地”的稱譽。(台灣網北京通訊員 安健)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