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為“李霽野與兩岸文化融合”的李霽野先生誕辰110週年座談會2日在北京臺灣會館舉行。與會人士回憶了著名教育家、作家、翻譯家李霽野在臺灣工作期間為消除殖民影響、重建中華文化所作的突出貢獻,共同緬懷他的愛國精神和高尚人格。
李霽野1904年生於安徽省霍邱縣,1925年加入魯迅先生領導的“未名社”,積極投身左翼文藝運動,翻譯了大量進步書籍。1946年,應臺灣省編譯館館長許壽裳的邀請,他赴臺工作,任編纂兼名著編譯組主任,帶領同仁編譯出版了臺灣光復後的第一批世界名著。1947年至1949年,李霽野在臺灣大學任教,培養了一批在臺傳承中華文化的骨幹力量。1949年返回大陸,在南開大學外文系任教,數十年間培養了眾多優秀學生。
返回大陸後,李霽野還致力於兩岸文化融合。他積極聯絡臺灣省編譯館故舊和文化界友人,推動兩岸文化交流;多次發表對臺文章,通過廣播、錄音和臺灣朋友談心,呼籲促進祖國統一。他曾委託臺灣友人將幾十年前離臺時無法歸還的借書歸還臺灣大學並致歉,經兩岸報刊報道,成為文壇一段佳話。1997年5月4日,李霽野在天津逝世。
中華全國臺灣同胞聯誼會副會長楊毅周在座談會上表示,由於歷史和現實的諸多原因,臺灣島內還存有“文化臺獨”遺毒,臺灣社會仍然存在著民族和文化認同問題,阻礙著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進程。我們紀念緬懷李霽野先生,要弘揚他的文化精神,繼承他的未竟事業,更努力地推動兩岸文化交流與合作。
座談會由全國臺聯主辦,南開大學、中國現代文學館、上海魯迅博物館等機構協辦。李霽野的親屬、學生和友人後代等10余人在座談會上發言。(記者趙博)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