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大學敦煌研究所所長鄭炳林19日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稱,該研究所自2013年聯合香港、臺灣潛心研究“敦煌學”的著名學者蒐集整理的《港臺敦煌學百年成果》一書將於近日在中國大陸和臺灣地區面世。
鄭炳林介紹,“百年”指1907年到2007年間,港臺學者對敦煌學的研究成果。此次首次整理第一集共60冊,此後還將陸續整理續集。臺灣南華大學敦煌學研究中心主任鄭阿財和鄭炳林聯合為該書寫序。同時,該書所蒐集的“敦煌學”經典著作主要發表在1949年至1980年間,有港臺學者潘重規、饒宗頤、朱鳳玉等學者對敦煌學的研究成果。
敦煌學是指以敦煌遺書、敦煌石窟藝術、敦煌學理論為主,兼及敦煌史地為研究對象的一門學科;是研究、發掘、整理和保護中國敦煌地區文物、文獻的綜合性學科;與徽州學和藏學齊名,是中國的三大區域文化之一。
“港臺地區,尤其臺灣對敦煌學的研究從未間斷”,鄭炳林介紹説,以蜚聲海內外的敦煌學家饒宗頤為代表的香港學者,對敦煌學的研究涉及多領域,研究巴黎及倫敦所藏敦煌畫稿及法京所藏敦煌寫卷,並校勘敦煌曲子、敦煌白畫等。而臺灣學者對敦煌學中的語言、文字都有深入研究,這些成果將會在該書中詳細介紹給海峽兩岸學者。
“該書的編排出版,促進了香港、臺灣和中國內地學者關於該學術的交流”。鄭炳林説,港臺很多學者研究一輩子敦煌學,目前,香港、臺灣有很多成熟的研究中心,研究者多對甘肅的“敦煌”情有獨鍾,學者鄭阿財的家,設計得更像是一個搬到臺北的“莫高窟”。
鄭炳林説,敦煌學是以資料為核心的一門新興學科,本身不是孤立而有系統之學問,港臺敦煌學研究成果在文學、經學、佛教典籍、語言文字等領域,該書的面世將會對海峽兩岸學者研究敦煌學提供更多資料。(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