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帶上80部經典,我們開啟一場“環球旅行”

2024-04-26 09:15:00
來源:中國青年報
字號

  80本書,是80堂文學課,從新銳的當代作品到永恒的經典作品,從冷酷的犯罪小説到天馬行空的奇幻作品,都被他納入獨一無二的私人“旅行書單”。

  ——————————

  擅長旅行的人會撰寫攻略,熱愛讀書的人能推薦書單。還有人,能把兩件事結合在一起,讓你在文學裏完成一趟轟轟烈烈的環球旅行。

  2020年春夏,當所有旅行都被取消的節點,哈佛大學比較文學講席教授、世界文學研究所所長大衛·丹穆若什教授,決定以80本書的形式開啟“紙上航行”。80本書,是80堂文學課,從新銳的當代作品到永恒的經典作品,從冷酷的犯罪小説到天馬行空的奇幻作品,都被他納入獨一無二的私人“旅行書單”——《八十本書環遊地球》。

  丹穆若什模倣凡爾納《八十天環遊地球》中的福格船長,但不同的是,他的起點變成了自家書房,交通工具則是一本本書籍。每天憑藉一本書帶來的靈感,這位文學“船長”帶領讀者從倫敦出發,途經巴黎、開羅、耶路撒冷、加爾各答、京都、上海……直到再回到倫敦。

  從伍爾夫、狄更斯、但丁到卡爾維諾、沃萊·索因卡,再到吳承恩、魯迅、張愛玲、莫言、北島、三島由紀夫、馬爾克斯和奧爾加·托卡爾丘克……讀者隨他一起探訪世界各地,與經典和現代文學對話,觸碰當地風土人情。

  愛讀書的人,分分鐘能開啟一場“紙上壯遊”。地球上那個地理坐標,也因為文學而被賦予了新的生機。

  用文學重建生活的秩序:每天用一本書到達一個地方

  土耳其作家、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奧爾罕·帕慕克曾評價:“丹穆若什教授是世界上讀書最多的那個人。”

  大衛·丹穆若什是哈佛大學厄內斯特·伯恩鮑姆比較文學講席教授、比較文學系主任,哈佛大學世界文學研究所所長,曾在全球50個國家講學。他在世界文學與比較文學方面著述頗豐,代表作包括《什麼是世界文學?》《被埋沒的書籍》《比較多種文學:全球化時代的文學研究》等,編有《朗文世界文學選集》(六卷本)。

  《八十本書環遊地球》裏,一座城市能對應一群作家、一部作品,隨便翻開一頁都能讓你“打卡”得眼花繚亂。

  倫敦的關鍵語是“發明一座城市”,想像一下在那座城市街道閒逛時,弗吉尼亞·伍爾芙、查爾斯·狄更斯、阿瑟·柯南·道爾這些作家走過你身邊;到了巴黎,你就來到了“作家的樂園”,是時候重溫一下普魯斯特《追憶似水年華》或者杜拉斯的《情人》;紐約是“移民的大都市”;來到中國的城市,從上海到北京,丹穆若什書寫的是吳承恩、魯迅、張愛玲、莫言、北島。

  《八十本書環遊地球》中文版譯者,同時也是作者學生的宋明煒提到:“丹教授有一個最基本的信念:透過文字讓人與人之間建立良好的溝通。”

  丹穆若什嘗試用文學重建生活的秩序:每天用一本書到達一個地方,每週“旅行”5天,16周完成一次“環球航行”。於是,自由的文學突破了隔離與屏障,為世界各地的讀者打開了窗、架起了橋。

  “丹教授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新的契機,能夠重新認識文學的意義。我們總是覺得文學沒用了,覺得它很虛,也不能創造GDP——但就在那個時候,你突然發現越是虛的恰恰越是最自由的,能夠把我們聯結在一起。”復旦大學教授嚴鋒認為,文學是我們在危機時刻的避難所,文學能把內在和外在打通,讓人和人重建一種聯繫。

  從文學出發又超越文學,打破虛實的“次元壁”

  寫到倫敦,寫到《福爾摩斯探案全集》,丹穆若什説,世上難得有夏洛克·福爾摩斯這麼成功的文學人物,不僅在文藝作品中不斷重獲新生,在倫敦當地甚至“獲得實形”。

  英國廣播公司對英國青少年的一項調查中,超過一半的受訪者相信福爾摩斯是真實人物。即使確切説這個人並未存在過,但很有趣的是,大家可以訪問他位於貝克街221B的客廳——那個地方是夏洛克·福爾摩斯博物館,入口上方牌子還註明了這位著名“住客”的身份。

  “受過夏洛克訓練的遊客會敏銳地注意到,日期並不是他不存在的生卒年,而是那些故事發生的年代。”

  文學作品的“虛”,與現實世界的“實”,巧妙地纏繞在一起。這何嘗不是文學的魅力?

  嚴鋒説,他現在特別喜歡這種“次元壁打破的瞬間”,虛和實結合在一起的時候,“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

  這種旅行從文學出發,又超越了文學。“貝克街221B是歷史上從來沒有的東西,完全虛構的門牌號。但它通過文學讀者,最後獲得了一個形體,真的成為一個門牌號。”

  嚴鋒指出,《八十本書環遊地球》的文本本身是關於旅行的,讀者能從中看到很多時空維度的穿越,“從最虛最無形的文字,一直到更具有實體性的行動、旅行、合作、互動和參與”。

  “這種虛實結合、虛實融合,虛實當中你生我、我生你,很有今天文化的特點,但是文學當中很早就有。丹教授不但把這個文本的意義揭示給我們,而且用他的行動來向我們展示文學的虛實相間、虛實相生的力量。”嚴鋒感慨,他現在越來越感覺到,“虛”不是假,在文學藝術當中,虛擬中包含很多非常真實的,或者即將變成真實和現實的東西。

  在旅行中成長,重啟我們時代的“文學壯遊”

  《八十本書環遊地球》不僅為全世界的讀者建立了文學上的聯繫,也為譯者建立了難得的聯繫紐帶。

  2020年,當丹穆若什有條不紊地進行他的紙上環球航行之際,宋明煒萌生了一個主意:為這個週游計劃做一條中文版的並行軌道。

  宋明煒著手組建起中文版翻譯團隊,陸續組織了18位譯者,將丹穆若什的文章同步翻譯過來。在持續16周的翻譯工作中,譯者們也得以從現實生活中抽離出來、進入自由的文學空間。

  宋明煒很早就知道丹教授是《魔戒》的骨灰級粉絲,所以他們把自己這支中文翻譯團隊,命名為“護書使者團”。

  “我們大家在翻譯的過程中,無比快樂,我們有一個群,大家在群裏,每天討論這些翻譯,每天像過節似的。討論過程也會産生很多快樂,包括翻譯上,我們會為一個詞去爭論。”

  宋明煒認為這本書有很多有趣的地方,例如作者寫他的姑母已經九十幾歲了還想再去世界旅行——既寫專業事,又寫瑣碎家常。“這既是一本文學書,也是文學和生活聯結在一起的産物。這是一個實踐:文學可以成為這樣的生活方式,即便是哈佛大學的教授,看起來寫的都是學術性的東西,裏面也透露出許多的生機。”

  《八十本書環遊地球》在中國的“文學首航”發佈會,主題為“重啟我們時代的文學壯遊”。

  復旦大學中文系副教授、本書譯者之一康淩説,“壯遊”在現代文學中是非常重要的一個詞——“它講的是青年人怎麼成長的故事,青年人必須通過在世界當中的旅行克服各種困難,把克服困難的過程融化在自己生命當中,慢慢成為完整的人。”

  在康淩看來,讀者要記得的是:這樣的旅行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是高臥在床頭翻書或只是在圖書館看書而已。“借用福柯的一句話,這當中體現的是不屈不撓的博學。”

  《八十本書環遊地球》有一個耐人尋味的結尾:丹穆若什寫了“第八十一本書”。

  他很幽默地説,就像“凡爾納不滿足於把他的主人公僅僅送去環球旅行,還把他們送去月球,送到海底兩萬里以下”。所以,無論選擇何種方向開始旅行,我們永遠無法止步于第八十本書,這是一場沒有盡頭的旅行。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沈傑群

[責任編輯: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