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瞭望·藝術〗呂國英:“氣墨靈象”高妙開講

2023-05-31 14:21:00
來源:瞭望中國新媒體
字號

  “氣墨靈象”高妙開講

  十三屆中國文化進萬家融合發展論壇·講座

  呂國英

  編者按:文化學者、藝術評論家呂國英先生,原創文藝理論專著《“氣墨靈象”藝術論》出版後,受到學界關注,也為不少讀者所稱譽。5月27日在京召開的第十三屆中國文化進萬家融合發展論壇,特別邀請呂國英先生與會,對這部專著進行主題意義開講,受到熱烈回應,有多位與會同志希望讀到這篇演講文稿。現將文稿整理刊出,以饗讀者,並期待大家討論。

  前段時間,寫了一部書,書的名字叫做《“氣墨靈象”藝術論》。在座的朋友,有知道的,也有看過的。

  這部書,在出版前,主要立論及相關篇章,就陸續在海內外各類媒體連載、選載、傳播。

  有朋友説,“氣墨靈象”,一聽這幾個字,就感覺很生僻,從來沒聽説過。要讓讀者産生興致雅趣,難。

  也有朋友覺得,“氣墨靈象”藝術論,作為一種文藝類學術著作,論于經文典籍中,見所未見,聞所未聞,屬前無古人,也屬高論絕學,因為若“後有來者”就屬模倣、抄襲,或引論、隨論,已無原創意義。但也正因為如此,很容易“曲高和寡”,要想得到更多人的關注與認同,還須大力推廣,或尚待時日。

  這兩種看法,非常具有代表性。也算是非“圈內”或非專業人士的看法。

  如果對藝術哲學、對現代美學、對藝術創作與審美境界有所涉獵,或是本就從事文藝相關事務、亦或本就是作家、美術家、書法家或戲劇、影視、音樂等各類藝術家,情況就有些不一樣了。

  比如,一位學者朋友説,氣墨靈象,高維審美,照見未來。藝術新開掘,美學新境界,原創、高遠,不可思議,非常美妙。一位畫家朋友説,氣墨靈象,一聽,沒有過,一説,還有些別嘴,但只要想一想,就越琢磨越有感覺,越琢磨越有味道,越探究越深邃,越深思越高遠。

  現場也可能有人會問,氣墨靈象?不知道,還真沒聽説過。

  或者,會有人覺得,氣墨靈象?從何而來?胡編亂造,故弄玄虛吧?

  的確,“氣墨靈象”,作為美學新範疇、藝術新命題、審美新境界,文藝理論與現代美學新體系,確實沒有過。就是僅僅作為一個新名詞,一種新詞彙、一個新概念,也未見出現過。

  本次會議主席武振江先生,讓我講講這部書,給我出了個不大不小的難題。難在哪呢?難就難在“不知道”“沒聽説”,難在“生僻”“新鮮”“沒有過”,説到底,難就難在“認知上”,不知道對接點與契合點在哪?難就難在“原創上”,不知道從哪兒説起?

  會前了解到,參加這次會議的,既有文化藝術領域的領導、專家,還有不少畫家、書法家、作家、詩人,還有一些藝術收藏家,以及與文化産業相關的企業家。大家都是大家,時間非常寶貴。所以,內心很忐忑,非常擔心無益佔用、消耗大家時間。所以,儘管這次分享“氣墨靈象”是從命而為,但還是儘量少説點兒,説的明白點兒,説的有用點兒。

  為了讓大家對《“氣墨靈象”藝術論》有個總體印象,先為大家簡單介紹一下,這部書的總體構成。

  本書32萬4000字,1/16開本,412頁。全書共四個篇章,分別是:眺瞻·立論篇,縱橫·尋蹤篇,察變·慧靈篇,觀象·超越篇。

  為什麼是這四個篇章呢?或者説這幾個篇章的邏輯關係如何構建的呢?

  立論篇,是本論的核心與靈魂;尋蹤篇,是本論“大數據”與“雲計算”;慧靈篇,是本論的回眸與眺瞻;超越篇,是本論的審察與問遠。

  具體説:

  立論篇,有8個“立論”——

  1.逸形入靈,大藝立象;

  2.如氣化墨,載靈承象;

  3.氣墨創作,靈象藝術;

  4.藝法靈象,至美審美;

  5.氣墨靈象,高學大德;

  6.潤靈樂境,推挽築峰;

  7.創新藝術,超驗境界;

  8.美是“氣墨靈象”。

  尋蹤篇,有七個“延伸”——

  1.“靈象”是“象”的遠方;

  2.“氣墨”是“筆墨”的未來;

  3.“氣墨”“靈象”互為形式內容;

  4.“藝法靈象”揭示藝術本質規律;

  5.“高學大德”方入至美審美;

  6.“潤靈樂境”推輓文藝高峰;

  7.“精神實現”皈依超驗審美。

  慧靈篇,有12個“縱橫”——

  1.語言,終究還是語言;

  2.經典,感性美與思想美不可或缺;

  3.創作,用性靈開啟“筆墨”;

  4.立象,拒絕現實物象;

  5.構建,美在“意想不到”;

  6.去蔽,“呈現”美的無限;

  7.超越,向藝方生、向術即亡;

  8.抽象表現,超越中敞開美的澄明;

  9.審美,無力不達“彼岸”;

  10.藝術流變,從“完美”到“自由”;

  11.書寫之美,貴在有“象”;

  12.“書象”之美在“通象”。

  其中,後兩篇(11、12篇),主要提出“書象”審美命題,論證現代書寫藝術,重在建構“書象”審美體系,並如何實踐書寫審美超越?

  超越篇,有10大命題——

  1.作“大”難,作“厚”更難;

  2.至簡難,至繁更難;

  3.感性難,理性更難;

  4.師“外”難,師“內”更難;

  5.求變難,求恒更難;

  6.意象難,抽象更難;

  7.追典難,離典更難;

  8.融合難,無界更難;

  9.“境”美難,“神”美更難;

  10.立象難,立念更難。

  這10個“難”與“更難”,是藝術創作論,也是審美境界論,更是藝術哲學論。

  那麼,問題也就來了。為什麼要寫這樣一部書,其現實緊迫性與未來引領性——也就是本論的重要意義在哪?

  我們知道,曾在較長一段時間內,文化藝術界嚴重存在著諸多亂象問題,這些亂象突出體現在:抄襲模倣、恣意複製、醜惡低俗、粗製濫造、搜奇獵艷、渲染陰暗、花拳秀腿、投機取巧、感官娛樂、自我悲歡,等等。

  我在一篇文論中,將這些亂象涉及的層面及其表現,歸結為八個方面——

  1.藝術創作層面,存在抄襲模倣、千篇一律,複製性生産、快餐式消費的問題,突出表現在既抄經典,也抄現代,既倣古人,也倣今人,既抄同胞、也抄西人,既複製名家,也重復自己;

  關於抄襲、複製,非常典型的有三大醜事:一是青海美協主席(王筱麗),抄襲天津老畫家(馬寒松),算是家醜;二是四川美術學院教授(葉青)抄襲比利時畫家西爾萬,而且一抄就是30年,被在網際網路上舉報示眾,這是國恥;三是知名畫家(范曾)因“流水作業”狀告收藏家(郭慶祥),這屬自辱。

  三類抄襲中,自我抄襲來得更簡單,更方便,也比抄襲他人更隱蔽,更無忌。結果也更戕害、更可怕。

  三位抄主中,一位是省級美協主席,一位是藝術名校教授,一位是知名畫家,哪個智商低,哪個學養差?

  事實上,抄襲複製問題,反映在藝術領域的諸多方面。

  2.審美境界層面,存在獵奇逐艷、低俗諂媚,善惡不辨、以醜為美問題,突出表現在調侃崇高、扭曲經典,糊塗亂抹、粗製濫造,甚至渲染陰暗,製造文化與藝術“垃圾”;

  3.藝術創新層面,存在追求形式、缺少內容,蔑視傳統、遠離現實問題,主要體現在重形式包裝、缺內容支撐,追求奢華、炫富擺闊,甚至熱衷於“為藝術而藝術”;

  4.創作心態層面,存在浮躁與急功近利問題,主要體現在心緒浮華、精神迷離,甚至投機取巧,沽名釣譽;

  5.文化心理層面,存在缺少文化自覺、文化自信問題,突出表現以洋為美、以洋為尊、唯洋是從,把獲得國外獎項作為最高追求,甚至於“去思想化”“去價值化”“去中國化”“去歷史化”“去主流化”;

  6.藝術氛圍層面,存在江湖氣、“圈子”化,近親繁殖、“門派”思維問題,主要體現為師傅帶徒弟式傳承、家族作坊式生産,熱衷於“抱團取暖”、進“圈”為榮;

  7.藝術市場方面,存在以“職”定價,以“銜”論價問題,突出表現為自我炒作、聯手炒作、刻意運作,“假拍”“拍假”“守株待兔”;

  8.藝術批評層面,存在庸俗吹捧、阿諛奉承問題,主要體現在無底線拔高,無標準叫好,仿佛隨處有“大家”、人人是“大師”。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

  文藝是文化的重要載體。這些亂象的存在,嚴重惡化敗壞社會風尚,嚴重浸淫腐蝕人們的精神世界。

  這些亂象的存在,是長期積累的結果,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但多少年來,缺乏一個理論上的回應與引領,不無關係。

  剛才説過,本論成書前,就開始在各類媒體上刊載、傳播。我舉個例子,大家就很明白本論的生適其時的意義了,著名畫家、中國美協副主席何家英先生,當看到“立論篇”的第一篇文章——《逸形入靈 大藝立象》後,即發來評論,開宗明義:欣悉大作,誠研讀,所論精闢,字字珠璣。文章概括而深刻,語言通俗而清晰。跌漲起伏,文理通達。您的觀點非常具有現實意義。著名大寫意畫家、國家畫院研究員張錄成先生,在海南半山半島創作期間,正是一天創作後的海邊小憩,此時已夜幕降臨,看到手機跳出的第二、三篇立論《如氣化墨 載靈承象》《氣墨創作 靈象藝術》,一下了興奮起來,讀後當即回復:大作拜讀,宏論高遠。(所論命題),似衝出老朽愚頑之陋巷,頓感清風拂面,目明神遠。攝慧者當醒世明志,臻品上乘。此刻,老夫正在南海一隅,面對茫茫大海,突見大海深處似有星點漁火,引我無盡之遐想……

  發完資訊,又打來電話,對“氣墨”之命名、審美之遠眺,尤顯興奮、激昂,説,老夫搞了幾十年的筆墨,從畫形到意象,從寫意到大寫意,寫意後面是什麼?如何走到更遠?在您的文章裏,看到了……

  説到張錄成,前不久在中國國家畫院隆重舉行了大寫意作品展,本來兩個星期的展期,國家畫院破例延長了兩個星期。在其作品研討上,我遇到幾位著名專家,均給予較高評價,足見大寫意藝術創作之成就。

  這兩位大家,一位是美協的資深副主席,一位是年近古稀的著名老畫家,他們的言論“高山”,又在“大海”,説明本論回應時代、引領時代,立足現實、邀約未來的意義。

  在更大視野、更多領域中,審示本論的時代針對性、未來眺瞻性,有個不錯的視角與場景,這就是于整部文論出版後,在《“氣墨靈象”藝術論》學術研討會上,與會專家以不同專業(領域)、不同角度(視野)給出的研討評論。

  本論學術研討會,與會專家學者涵蓋文化藝術領域的諸多方面,有美學理論家、藝術批評家,有國畫家、油畫家,有作家、詩人,有音樂教育家、文化傳播家,還有書法家。

  先看幾位學者的評論。

  一個是王鏞先生。作為著名美學理論家、中國藝術研究院資深研究員,他在研討中談到:

  “氣墨靈象”藝術論,最大的貢獻,是傳承中華美學精神,創造新的審美範疇,構建新的美學體系,引領與走向文藝未來,讓藝術創作與精神審美,自由自在,禦靈飛翔。

  他談到,“氣墨靈象”藝術論所構建的美學體系,更將歷史的文化藝術源流通渠遠方,這樣的理論,脫離了古典畫論、與藝術哲學的規範,獲得了更大的自由與更廣闊的空間,更容易和當代審美觀念接軌、融合,引領與走向未來。我覺得這是對我們從事美學和藝術研究,特別有啟發的,也是非常值得關注與思考的。

  一個是許向群先生。許向群是中國美協理論委員會委員、著名藝術評論家,也是有名的畫家。他談到:

  “氣墨靈象”是一部高屋建瓴的藝術理論專著,自成體系、邏輯嚴密,作者具備貫通古今、觸類旁通的智慧與卓見,具有高瞻遠矚的視野,悟對通神的心得,思妙想的學術建構。

  一個是尹鐵良先生。尹鐵良是著名學者,作曲家、首都師範大學音樂學院教授、博士師導師、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他談到:

  《“氣墨靈象”藝術論》的出版,可以説我們文化藝術界的一個好事、一件幸事、一件大事。也許是人們在藝術創作過程中,多年來都在默默、泛泛創作。冥冥之中,實際上正在期待著,期待有一個中西可以合璧的一個藝術理論,也是融會貫通藝術理論,用這個理論指導我們的藝術實踐……如今,它終於來了,這就是《“氣墨靈象”藝術論》。

  尹鐵良先生特別特別引用藝術(音樂)史上,三部非常經典作品——俞伯牙與鐘子期“知音”相遇之“高山流水”,將古典主義音樂推向高峰、兆示浪漫主義音樂到來的貝多芬之“第九交響曲(生命交響曲)”、音樂先鋒派大師約翰·凱奇之無聲(鋼琴獨奏)音樂“4分33秒”,印證、解讀、稱譽與讚美,他所理解與認知到的“氣墨靈象”藝術論的高妙與深邃……

  再看幾位藝術家的評論。

  一個是李曉柱先生。李曉柱是著名畫家、中國國家畫院人物所所長。他談到:

  “氣墨”是“墨”的未來,“靈象”是“象”的遠方,真是很妙、非常妙。我覺得“墨”作為藝術創作的重要元素,通過藝術家之運化,在與諸創作元素多次“天人合一”“天我為一”的化妙中,和融于創作境界,進入精神高維,呈現審美狀貌,矗立大美生命之存境。就藝術立象從具象、意象、抽象、“三象合一”之演進而言,相對應的“墨”從經歷了線墨、意墨、潑墨、樸墨,最終將走向“氣墨”,真是看到了遠方,看到了未來。真是好,太好了。“靈象”是“象”的遠方,“氣墨”“靈象”一體、且互為形式內容,我覺得是一種很高甚至是至高的藝術境界與審美追求。

  再一個是張坤山先生。張坤山是著名書法家,連續五屆任中國書協理事。他談到:

  《“氣墨靈象”藝術論》非常厚重,學術性非常強,是當前關於藝術哲學、審美、藝術創作于一體,有意義、有價值,值得深入思考的一部大著作,同時又是中西文化融合的一部理論結晶,我感到這是一個時期以來一項文化藝術的研究成果,一項了不起的成果。既有理論建構價值,也有創作引領意義。這個理論,很新鮮,又很親切,一直影響著我的藝術創作。

  還有駱根興先生。駱根興是著名油畫家,國家重大主題創作藝術委員會委員。他談到:

  “氣墨靈象”這個藝術論,從字面上理解,感覺像從中國的傳統藝術如水墨、書法上立論命題,實際上不是,這個命題涵蓋了藝術領域裏的方方面面,只不過是一個“引子”而已。所以我覺得它有兩個高度,一個是他的最高層級。按其理論中的説法,繪畫藝術,從具象、意象到抽象,再到“三象合一”,經過“真象”(借用“三象”求真之名),最後達到的目標,應該是“靈象”,我覺得這是一個很高遠的建構。其實我們在前面的具象、意象、抽象之諸形態中,能做好某一“象”就已經很不錯了。將“三象”能夠結合起來,已經是非常高的高度。“氣墨靈象”看到的,是“三象合一”之後的東西。這個高度,我想是至高之象。    

  舉這麼多例子,好像有點兒“王婆賣瓜”、自我表揚的嫌疑。其實,本意還是想通過不同專業學者專家,以旁觀者的眼光,説明“氣墨靈象”的意義,尤其申明,(這種意義)不僅于當下,更是于未來。

  前面談到的,文藝亂象問題,要説隨著文藝座談會、“雙代會”的召開,整個文藝戰線嚴厲整肅的展開,作為亂象之環境、市場受到制約,原來的瀰漫整個藝術領域的“烏煙瘴氣”有所收斂。但應該看到的是,作為根本性問題、關鍵性環節的藝術創作一直未見如願,説到底就是在出作品、出好作品、出大作品上,無法令廣大讀者滿意,連具有在某一領域、某一時代經典痕跡級的作品都難創作,更遑論出國家、民族級、世界級的作品了(舉例,比如反映中國改革開放40多年恢宏歷史的作品……),而見諸於各種傳播媒介的文學、美術、影視、音樂、戲劇等所謂作品,基本處在寫形描像、自娛處樂、媚俗庸俗,低層級、低維次的審美中徘徊。而問題癥結在於,沒有前瞻藝術理論的建構與引領,難以甚至無法洞見藝術之遠方、高維之大美。

  “氣墨靈象”藝術論,要解決的正是這個根本性的問題。它不僅是藝術論、美學論,也是審美境界論、文藝方法論與藝術創作論。

  説(本論撰著)背景,談回應,論當下,眺未來,説了這麼多,還是要回到“氣墨靈象”上,“氣墨靈象”從哪來?為什麼是“氣墨靈象”,而非其他什麼“墨”、什麼“象”?或者既不是什麼“墨”,又不是什麼“象”?

  先説“靈象”,檢視藝術史,可以發現,藝術之化變,審美之演進,其實就是關於“象”的演進變化。先是具象,後是意象,再是抽象,再之後呢……

  藝術創作,是審美觀念、審美趣味與審美理想的物化與體現。美學是關於藝術的哲學,研究審美關係、審美活動,揭示審美境界。而由審美境界檢視藝術生發,第一境界是求形,就是繪形寫貌,就是描摹物象;也就是具象,第二境界是寓意,就是情感寄託,就是思想蘊含,也就是意象,第三境界是由心,就是境由心造,象自心生,也就是抽象,第四境界是悟真,就是透表問質,去偽存正,可稱為“真象”,第五境界也就是最高境界是潤靈,就是天人合一,天我為一(天人合一是哲學,天我為一是藝術),自由自在。這是生命理想、精神實現,審美極致,大藝大美,可命名為“靈象”。這就是“靈象”是“象”的遠方。

  再説“氣墨”。藝術創作,是象承墨顯,反觀之,就是以墨載象。也就是審美呈現什麼樣的“象”,就以什麼樣的“墨”表達,進而呈現。“象”有具象、意象有、抽象之分,相應,“墨”有線墨、意墨、潑墨之別。因為,氣為天地人本之源,氣之交感是天我合一的精神境界,也體現最高的審美情態,是最為理想、安好、自在的精神狀貌,其相應的墨可命名為“氣墨”。這就是“氣墨”是“墨”的未來。

  在這個語境下,我們談思維、語言、文字、文化、文明,看看其中奧妙。語言是思維的邏輯情態、狀貌頻譜,文字是思維情態物化顯現,文化的基本元素是語言、文字,文明是文化的顯性存在。思維有具象、意象、抽象等思維,由此所引發的語言、文字、文化、文明的諸多狀貌與情態,表達審美境界,影響文化、文明與時代精神。如此,“氣墨靈象”論,是人類文明這精神世界演進的總概括、大哲思、高維美,涵蓋文化藝術及其審美的諸方面,是文藝理論的新建構,是美學體系的新拓展。

  這樣,就可以看到,《“氣墨靈象”藝術論》有三個核心概念,一個是“靈象”,一個是“氣墨”,再一個是“氣墨靈象”,或稱“靈象氣墨”,靈魂是“氣墨靈象”或“靈象氣墨”。

  “氣墨”中有“墨”,此“墨”不是具體的墨,而是的墨的集合與抽象,不僅包括水墨、油彩、毛筆、刷筆、宣紙、亞麻畫布,還包括語言、文字、音符、節奏、影像、光影,還包括舞臺、樂器、場景、環境等,是包括或尤其包括創作主體、創作環境、創作過程等在內所有創作元素的總稱,這都屬於墨的範疇。而“氣墨”者,是“墨”的生命抽象、靈性化境與超越,也是“墨”的應和、融匯與靈化,是諸“墨”在創作主體的“喚醒”“為一”與運化中所“呈現”出的“審美情態”“精神狀貌”與“至美境界”,是一種靈化、美妙、此在自在、自由自在之“形態”。

  “靈象”中有“象”,此“象”也非具體的象,而是象的集合與抽象。包括具象、意象、抽象,包括“三象合一”,就到底,包括藝術審美而顯或隱的象的全部。就藝術創作言,我們知道,運“墨”而“象”顯,立“象”藉化“墨”。如此,該“象”是因墨而生成,由墨而存境。亦如此,“靈象”者,就是“象”的化境與超越,也是“象”的和融與靈化,是諸象“配合”創作主體並與創作主體“天人合一”“天我為一”、建構生命理想之精神實現的審美境界,是象的精神狀貌,是象的高遠審美與高維形態。這樣,“氣墨”與“靈象”,或者“靈象”與“氣墨”,就被“賦予”了神聖使命,有了審美擔當。

  要説明的是,“氣墨靈象”,這是一有機整體,分不開,也不能分開,是一種特殊的審美境界與精神狀貌,于高維境界與審美理想中存在與呈現。“氣墨靈象”,不是“1+1又+1再+1”等於4,也不能僅僅從“氣”“墨”“靈”“象”四個字意分別解讀。因為,茲高維境界與審美理想藉深、藉厚、藉高遠。

  這樣,説“氣墨”説“靈象”,可能給人的感覺有點兒“懵”、有些“繞”。

  簡單點兒概括一下,可以説,“墨”可道,“氣墨”非常道;“象”可名,“靈象”非常名,而“氣墨靈象”非常道,“靈象氣墨”非常名。

  從前面的論述中,可以知道“氣墨”“靈象”互為形式內容,這是《“氣墨靈象”藝術論》作為建構藝術新命題、新思想,審美新範疇、新境界的高光與輝煌。進一步解釋一下就是,“氣墨”是“靈象”的“墨”;“靈象”是“氣墨”的“象”,或者説,“氣墨”是“墨”的“靈象”,“靈象”是“象”的“氣墨”。“氣墨靈象”相輔相成,完美至臻。

  要強調的是,審美決非藝術家的專利,而是蕓蕓眾生每一個人應該享有的自由與權利。這是一種生命理想、精神實現的審美境界,是人之所以為人的精神尊嚴與價值意義。當你進入到“氣墨靈象”這個狀態,或者“天人合一”“天我為一”這種境界的時候,你自然就進入了“靈象”,就會感知與體悟“大美”之存境,就會沉醉於這種境界,享受這種境界,達到身心的解放,實現生命的愉悅。當你自由出入世俗與審美之中的時候,你就實現了審美理想中的自我,完成了自我救贖。當然,我們尤其期待更多藝術家、大家實踐“氣墨靈象”,創作“氣墨靈象”,將我們帶入“氣墨靈象”的審美境界。

  可能會有朋友説,“氣墨靈象”終歸不太好明白。我説,可能還是我沒有説明白。大家都知道有個大哲學家叫維特根斯坦的,他有兩句話非常有意思,或者可以作為其哲學思想的靈魂,這就是:凡是可説的,都能夠説清楚;凡是不可説的,就應該保持沉默。維特根斯坦的意思是,經驗世界的事物都可説,而且都能夠説清楚;超驗世界的事物不可説,應該保持沉默。再進一步,經驗世界用經驗語言,當然可以説清楚,也能夠説清楚。要説明白超驗世界,顯然不能用經驗語言,而須用超驗語言才能説清楚。什麼是超驗語言,説通俗一點兒,就是創新語言,就是要説新話,就是要對應或努力對應超驗世界的語言。而藝術哲學、精神境界、審美存境、宗教信仰等等都在超驗世界中。

  還有,人文演進,走向未來,審美籍高維,精神眺遠方,所有的文化藝術在超越中矗立新高度、走向新境界,古今、中西不僅可以打通、連接,而且可以匯集、和融,“人類命運共同體”就是一個偉大的哲學命題,也是一個高妙的美學命題。剛才説到美的自由與自由的美,人文演進的至高目標,自由發展,價值實現,是我們奮鬥的,也是我們所特別缺少的。藝術創作與審美境界須“先行一步”。所以,藝術家更責無旁貸、責任重大。“氣墨靈象”可以給藝術家提供更大的可能與自由空間,不管文學、美術、音樂、舞蹈、戲劇、影視、書法、雕塑等,皆可在“氣墨靈象”的審美存境中,悠然信步,大美創作,儘早出好作品、大作品,出民族級、世界級的好作品、大作品,還當下辛苦勞作、惶惑悲苦的人類,還如今混亂無序、動蕩不安的世界,一個審美的時空、一個精神的遠方。

  我就先説這些。佔用了大家時間。謝謝。

  2023.05.27·北京

  呂國英

  【作者簡介】呂國英,文化學者、藝術批評家,解放軍報社原文化部主任、高級編輯,中華時報傳媒集團藝術總監,長期致力於哲學、美學、文藝學、文化史與思想史學研、探究,創立“氣墨靈象”文藝理論新體系,開拓美學新認知;提出“‘書象’審美”新命題,追臻狂草新境界;探索哲慧新詩派,構建詩美新維境;抽象精粹牛文化,國學千載“牛”縱橫。出版專著多部、原創藝術評論多篇、撰寫哲慧詩章上千首,榮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五次,多篇(部)作品獲國家、軍隊重要獎項。

  主要著作:《“氣墨靈象”藝術論》《大藝立三極》《未來藝術之路》《呂國英哲慧詩章》《CHINA奇人》《陶藝狂人》《神雕》《國學千載“牛”縱橫》《中國牛文化千字文》《新聞“內幕”》《藝術,從“完美”到“自由”》。

  主要立論:“靈象”是“象”的遠方;“氣墨”是“墨”的未來;“氣墨”“靈象”形質一體、互為形式內容;“藝法靈象”揭示藝術終極規律;美是“氣墨靈象”;“氣墨靈象”超驗之美;精神維次決定審美境界;超驗審美統攝藝術未來;“書象”由“象”;書美“通象”;詩貴哲思潤靈慧。

[責任編輯: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