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建黨百年百篇文學短經典》:歷史的見證 時代的號角

2021-09-01 08:37:00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建黨百年百篇文學短經典》:賀紹俊等主編;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

  為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週年,人民文學出版社推出了《建黨百年百篇文學短經典》。這套文集按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歷史分期,共分為4卷,近200萬字體量,堪稱厚重。編選者從反映建黨百年光輝歷程的優秀中短篇小説及散文紀實文學中精選出100位作者的100篇作品,其中既有魯迅、茅盾這樣的現代文學大師,也不乏王安憶、遲子建等至今筆耕不輟的名家,《荷花淀》《高山下的花環》《潛伏》等人們耳熟能詳的經典都囊括其中,展示了一百年來文學如何“感國運之變化、立時代之潮頭、發時代之先聲,為億萬人民、為偉大祖國鼓與呼”。

  文學是歷史的見證,也是時代的號角。編選者在文集開篇特辟欄目,選入建黨先驅的作品。1918年7月在《言治》季刊第三冊發表《雪地冰天兩少年》時,李大釗已經初步了解了俄國十月革命。他在同一期雜誌刊載的《法俄革命之比較觀》,便是中國最早歡呼社會主義革命的文章。《建黨百年百篇文學短經典》特意選入《雪地冰天兩少年》這篇抒情濃郁的小説。小説講的是一位北方少年荷槍裹糧、冒險遠行,在黃沙迷日、白草縈足、冰天雪地,救下另一個被群狼圍困的少年,兩人一見如故,志同道合,共赴前程。文學是感性的,未必能把革命的理論講得有理有據,但感性自有感性的力量:雪地冰天裏那兩位少年儘管還沒有為前行找到明確的方向,但是他們的沉痛和慷慨,卻能夠喚醒無數青年的救國熱血,鼓舞他們一起去探求真理的道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最早的傳播,恰恰是從提倡文學革命的新文化運動陣營裏開始,這並非偶然。從那時起,文學就始終以強烈的感染力鼓舞著求解放的激情,以深邃的思考力辨明瞭救危亡的方向,以形象的闡釋力推動馬克思主義的普及,成為鼓舞革命、凝聚人心的重要力量。

  而在此過程中,文學也同樣實現了自身的成長和發展。100年來,中國共産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進行的一切奮鬥、一切犧牲、一切創造,為文學補充了前所未有的新經驗,也激發了前所未有的新情感。在此之前,從未有過一種政治理念,對於未來的世界藍圖有那樣科學和宏闊的構想;也從未有過一種奮鬥實踐,是懷著那麼遠大和無私的抱負而展開。以這樣的理念為引導,在這樣的實踐中産生的文學,因而具有了一種格外堅定、澎湃、正大的審美品質和精神力量。以《荷花淀》為例,千百年來,冀中平原的月光永遠是那樣的潔凈,冀中平原的女性也長久地在這樣的月光下柔和地編著席子,但因為有了一群為更重要的事業離家的人,那月光才會有別樣的情致。再就愛情而論,對它的歌頌自古有之,但是在《柳堡的故事》《洼地上的“戰役”》裏,這種人類永恒的情感因為和為黨、為祖國、為集體、為大家的情感匯于一處,而呈現出不同的精神,也成就了從未有過的動人力量。100年來,崇高的信仰培育了高尚的文學。對遠大理想的篤定,對進步事業的忠誠,對偉大精神的追求,使文學超越了個人的喜悲,走向一種雄渾、悲壯、誠摯、深切的抒情。

  《建黨百年百篇文學短經典》收入魯迅的《中國無産階級革命文學和前驅的血》一文,文章指出,無産階級革命文學和革命的勞苦大眾是在“作一樣的戰鬥,有一樣的運命”。文學與人民的事業休戚與共,文學的情感也必定日益深厚與豐富。從戰爭年代的篳路藍縷,到和平年代的奮發圖強,再到新時代在科技等領域的一次次突破,對於偉大歷史、偉大事業和偉大成就,文學從未缺席。我們從中可以看到,在不同時代,面對不同問題,那些鮮活而具有代表性的文學人物,是如何以具體行動體現了對黨的忠誠、對祖國的熱愛和對人民的深情。今天,百年大黨青春再出發。我們有理由相信,還會有更多的優秀文學作品應運而生。(何瑛)

[責任編輯: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