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報告揭中國青年編劇生態 75%受訪者曾被“騙稿”

2020年04月14日 09:06:00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4月13日電(記者 宋宇晟)疫情之下,影視行業遭遇衝擊。身處其中的青年創作者狀態如何?日前,華語國際編劇節聯合多家機構發佈了《2019-2020中國影視行業青年編劇生態調查報告》,我們可以從數據中一窺中國青年編劇的期待與焦慮。

  編劇不只有文科生

  報告顯示,84%的受訪編劇具備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歷,同時近半數受訪者曾在全日制高等院校接受過相關專業教育(戲劇影視文學),其他受訪者的最高學歷也多為文科類專業。

  受訪編劇的最高學歷所學專業中,以戲劇影視文學為主的文科類學科佔絕大多數,超過80%。同時,報告也發現,還有不少諸如建築學、醫學、會計學、電腦科學等背景的人走進這一行。

  報告認為,編劇學科背景的多樣化,一定程度上有利於多類型、多題材行業劇的開拓。

  同時,超過九成的受訪編劇認為,“講故事的能力”是編劇的核心技能。有編劇特別強調了講故事的能力中“邏輯能力”的重要性,認為不少故事缺乏基本的邏輯。

  口碑排在收入前

  調查數據顯示,近六成的受訪編劇還處於單打獨鬥的狀態,沒有加入經紀公司、製片公司或是編劇工作室。大多數人平均每年接一到兩個劇本項目。

  新入行的年輕人收入不會太高。受訪編劇上一年的稅後年收入普遍在20萬元人民幣以下,這個比例超過七成。僅有7%受訪編劇對收入明確表示“滿意”。

  雖然對收入並不滿意,但“被認可”是多數受訪編劇心中“成功編劇”的衡量標準。同時也有不少受訪編劇表示,“寫出有價值、經得起時間考驗的作品”才算是成功的編劇。

  報告認為,“收入”在衡量編劇成功標準中被排在了後位。對於青年編劇來説,獲得業內外的認可才是他們目前最為迫切需求。

  有編劇明確表示,只要寫出一兩部受到觀眾和業界肯定的作品,自然能收得名利,但是“不能為了名利而創作,那就是本末倒置”。

  75%青年編劇曾被“騙稿”

  在法務方面提到最多的是被“騙稿”(如劇本被採用但無署名,被盜用創意大綱或核心情節等),受訪青年編劇中有過這一經歷的比例高達75%,且近半數是入行不到三年的新手編劇。

  有“被騙稿”經歷的年輕人中,近七成是獨立編劇。其中,大多數編劇表示很難維權,業內缺乏有效的保障手段和維權支援,要證明創意大綱或者相關內容的版權歸屬本就不易,還要耗費自己的時間精力,一般只能“認倒楣”。

  參與調研的青年編劇們除了為個人生計發愁,還有很多焦慮于沒有項目、沒有資金、創作瓶頸等。

  有43%的受訪者持續焦慮,而從不焦慮的比例僅佔受訪者的2%。

  疫情影響幾何?

  疫情爆發後,61%的受訪青年編劇轉移到線上溝通工作項目。

  報告顯示,受到疫情的影響,有45%的受訪青年編劇明確表示2020年度收入將會有不同程度減少。報告認為,對於收入不高的青年編劇來説,未來生存壓力會更大一些。

  有編劇表示,減産是肯定的,而且行業也會面臨一段時間的困難期。相比之下,編劇已經算是整個影視行業中受疫情影響最小的工種。雖然整個行業停擺,委託項目會減少,但是這段時間正好可以停下來,好好思考和沉澱自己,或者把現有的作品打磨的更加成熟。整體看行業發展,還是很有信心。(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5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