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古老黃河水車亟待“入市”謀傳承 冀守傳統手藝“溫度”

2020年04月14日 09:02:00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蘭州4月13日電 (高康迪)每個地方,都有一些堅守著自己老手藝的手藝人,在工業化可以“複製”出任何東西的時代,他們依然用自己的雙手做出無法取代的佳作。黃河穿蘭州城而過,多少年來,由於河岸距河面落差較大,兩岸民眾吃水靠肩挑驢馱,更沒辦法用河水灌溉農田。

  明代蘭州人段續借鑒南方水車創造了“黃河水車”,利用黃河水流的衝力,驅動木製巨輪徐徐轉動,水桶依次舀滿水,緩緩上升,至上方時,桶口向下傾斜,將水倒入掌盤子“集水槽”,再流入木槽,引水入渠,灌溉農田,使數千年乾旱的土地得到了黃河水的灌溉。

  “伴著隆隆水聲、陣陣水霧,在黃河岸邊長大。”黃河水車製作技藝非物質文化遺産國家級傳承人段怡村已經78歲,是段續的20代孫。

  段怡村對黃河水車有著特殊的感情,榆樹、柳樹、槐樹……這些黃河邊土生土長的樹木經他的雙手“搖身一變”成了蘭州特色水車。

  “定期在軸承間上點機油,就能進行轉動,如今雖不需要灌溉,黃河水車也成為蘭州的城市特色景觀之一。”段怡村在尋找韌性度強適合作為黃河水車材料的樹枝同時,在祖父留下的資料基礎上,多次實地查勘、研究、改進,回想起那段時間,他經常是天還沒亮就在黃河邊,“繪製出一幅蘭州獨一無二水車工藝圖紙”。

  段怡村所説的獨一無二主要是因為,蘭州黃河水車不僅外形設計精巧美觀,極具結構學的勻稱美,力學平衡美。遵循古老技藝製作的水車除軸端鋼圈外,不用一根鐵釘,水車製作,穩定年限可達40年。

  “手藝就是要手工製作,機械化生産根本無法替代。”令段怡村感到憂心的是,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機器流水線黃河水車出現,甚至被廣泛應用,“機械化黃河水車省略了很多重要製作步驟,只是將外型‘複製’,不到三年就會出現傾斜、散架等問題”。

  “要讓這門手藝開枝散葉。”段怡村帶過的徒弟有十多人,讓他感到迷茫的是,真正潛下心來學的人不多,“年輕人心態也有變化了,隨著新生活方式的出現,老手藝不適應市場經濟”。

  “要生存下來,才能保護手藝背後的文化。”段怡村説,要對其文化內涵有深入了解,這不僅是手藝人自己的事兒,全社會都要有這個意識,這樣傳承才有生命力。

  如今,段怡村將水車生活化與市場相結合,注重衍生品的開發,設計做出了“禮品水車”“室內景觀水車”“露天景觀水車”“江河實用水車”等一系列水車産品,共有20多種規格。接下來,他將潛心研究更加精緻穩定的黃河水車。(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5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