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畫在岩石上的猙獰面孔 表達了人類祖先怎樣的思想感情?

2020年01月16日 08:55:00來源:科技日報

  青藏高原首次發現人面岩畫

  畫在岩石上的猙獰面孔 表達了人類祖先怎樣的思想感情?

  人類歷史的眾多未解之謎中,神秘莫測的人面像岩畫當屬其中之一,幾千年前的遠古人類,將目瞪猙獰的面孔刻于石壁之上,其表達和傳遞著什麼?考古學家們一直在找尋答案。

  “院長,通天河下游又發現幾處岩畫,請您去看看……”時至冬日,高原已是銀裝素裹。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玉樹歷史文化研究院院長甲央尼瑪正在辦公室查閱史料,手機突然響起,他收到了稱多縣文聯工作人員索南穩驟發來的資訊。

  就在近日,位於三江源頭的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有了重要考古發現。在玉樹州稱多縣拉布鄉南雲社,兩處神秘的人面像岩畫“現身”,而這是青藏高原首次發現人面岩畫,神秘莫測的人面像岩畫再次引發世人關注。

  人面岩畫斷代研究仍是世界性難題

  玉樹,地處青藏高原,屬黃河、長江、瀾滄江三江發源地之一,三江源國家公園範圍內。平均海拔4000米,神奇的高原地貌、山宗水源、野生動植物的天堂,孕育著幾千年來獨特而複雜的人文奇觀。在這裡,幾千年前的岩畫遺存已查明59處。包括3400個單體圖像,距今約為3500年至2600年間。

  “鑿刻于離地220釐米左右,兩個人面像都基本為正圓,濃眉大眼,三角鼻,一字嘴,嘴角兩側有兩條下劃線,禿頭,面目稍顯猙獰。”在稱多縣拉布鄉南雲社附近,甲央尼瑪在兩處石壁上找到岩畫時,眼前的畫面讓他大吃一驚。

  隨即,甲央尼瑪會同專家組對人面像岩畫展開了週密的分析。“青藏高原岩畫形式主要是牦牛和鹿,而此次稱多縣的岩畫,除了塔形物畫像,還有兩處人面像,以我多年對岩畫的研究分析,這應是青藏高原首次發現人面像岩畫,在距今3500年至2600年間。”甲央尼瑪對科技日報記者説。

  甲央尼瑪多年來專業從事玉樹岩畫的研究工作,他將玉樹岩畫劃分為早、中、晚三期風格,沿著通天河的上、中、下游分佈,表現方式分別是通體鑿刻法、線刻蝸紋和樸素描繪方法,總體時間跨度為距今3500年到2000年之間。

  岩畫所呈現出的圖案,雖然人眼可見,但其背後的故事或社會形態,需要考古專家團隊研究判斷。那麼,岩畫應如何準確斷代?對此,我國著名岩畫研究專家朱利峰指出,目前國際上的一些考古學家和岩畫專家雖然都在努力嘗試,卻尚未找到特別理想的斷代手段,可以説,岩畫的斷代研究是一個世界性難題。

  參與玉樹岩畫斷代科考的岩畫微腐蝕斷代的創始人羅伯特·貝德納裏克介紹,微腐蝕斷代法是通過對各種岩石上製作痕跡風蝕程度的測定和分析來確定岩刻畫的製作年代,是目前國際上少數能夠對岩畫進行直接斷代的一種方法。他認為,在世界上所有的國家裏面,中國最適合進行岩畫微蝕分析。“這是因為中國具有許多可以進行科學標定的岩畫遺址,擁有大量可以精確知曉歷史年代的自然岩石表面,包括碑刻、雕刻及各類岩石結構。”羅伯特·貝德納裏克説。

  岩畫上神秘圖形符號有待破解

  距今幾千年前的神秘詭異圖形符號,究竟刻畫反映了哪些內容?至今為止,國內外考古專家對人面像岩畫包含的秘密還在探究階段。

  朱利峰在《環太平洋“人面岩畫”研究述略》中撰文指出:“環太平洋區域的人面岩畫確實或多或少地表現出超自然的屬性和原始宗教意味。可以肯定的一點是,在原始社會的歷史長河中,不論是在亞洲腹地的牧場,還是在北美洲的太平洋西北海岸,亦或是南太平洋的海島之上,人面像岩畫類型被創造者賦予了特殊的意義和精神內涵。”

  研究表明,在新石器時代早期,無論是河北易縣北福地遺址人面像面部圓穴、安徽蚌埠雙墩遺址,還是賀蘭山岩畫、陰山岩畫、赤峰岩畫、黑龍江下游岩畫,以及加拿大、美國的人面像岩畫,均出現在新石器時代,即距今8000—7000年。這一歷史時期,人類已經進入了農耕時期,已從攫取經濟狀態進入到了農業生産和畜牧業的新時代。

  鬼神、動物、工具、面具、花草,以及各類神秘符號……人面像岩畫中呈現出的圖案形式複雜多樣,令人費解。經過長年分析研究,賀蘭山岩畫發現者李祥石認為,人面像岩畫中表現出的神鬼敬畏,是求助於神靈保祐人們平安,討好和安撫或鎮壓住魔鬼,而面具是多元文化的産物,是萬物有靈、拜物教、圖騰崇拜、巫術崇拜、頭顱崇拜的衍生物。面具掩飾了真人的面部和心靈意圖,通過巫術意識的物化,達到娛神、溝通、情感交流的目的,在身心上産生虛幻的敬畏感和歡娛感。人面像岩畫中表現出的祖先崇拜,則是對部落首領或部落酋長的崇拜或者氏族部落的英雄人物。

  而關於人面岩畫的文化解釋,專家學者都有各自的觀點,主要有“傳播論”“面具説”“生殖崇拜論”“薩滿巫術論”和“二元論”。其中“傳播論”和“面具説”佔主導。

  南京師範大學湯惠生教授在他的著作《青海岩畫———史前藝術中二元對立思維及其觀念的研究》中,引用大量考古學材料,論證了中國人面岩畫是二元對立思維及其觀念的體現,是原始宗教文化中諸多“肯定因素”的象徵物。他支援人面岩畫的“東夷起源説”,從文化類型角度將中國的人面岩畫分為初期型、繁榮期型和衰落期型。

  那麼,此次發現的藏區人面像岩畫和世界範圍內的人面像岩畫有哪些聯繫?其傳播路線是什麼樣的?甲央尼瑪認為,玉樹岩畫中出現的牦牛、鹿等動物圖像表現的是當時人們的生活場景,塔形物、巫師等圖案表現的是當時祭祀的場面,而如六芒星、渦紋等圖像至今仍然無法破解。

  延伸閱讀

  我國20個省份有人面像岩畫分佈

  在世界岩畫系統中,有一種沒有身體,僅表現人或類人形面部特徵的鑿刻類岩畫,就是通常所説的“人面岩畫”或“人面像岩畫”。

  青藏高原出現人面像岩畫雖屬首次,但這一類型的岩畫,在中國並不鮮見,風格迥異。

  “人面像岩畫與動物、植物、符號、自然物以及人造物等岩畫題材相比,是一個具有獨特表現形式的岩畫系統,與其他類型的岩畫具有明顯的差異。”朱利峰指出。

  從世界範圍來看,全世界有70個國家分佈有岩畫,而人面像岩畫僅僅分佈在環太平洋國家和地區。在我國,早在西元五世紀,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在其名著《水經注》中就留下了有關岩畫的大量生動記載。截至目前,江蘇、山東、內蒙古、寧夏等20個省份都有人面像岩畫分佈,人面像岩畫在中國呈有規律的帶狀分佈,大體可分為類人面像岩畫和人面像岩畫,類人面像岩畫通過符號或符號組合組成人面,人面像岩畫的發展經歷了一個由簡單到複雜的過程。

  李祥石認為,人面像岩畫是與人類最親近、最相似也是最難以理解、判定其含義和歸屬的一種文化形態和思想意識。人面像岩畫豐富多彩,有的美麗、有的清秀、有的發怒、有的歡樂、有的苦愁、有的困惑、有的恐怖,它承載了千萬年以來人類的艱辛與痛苦、喜悅與歡欣、探索與追求。

  他還認為,人面像岩畫看似簡單,但如果加上人面頭飾、耳飾、項飾卻是內涵深刻的。既有外在的現象、圖式、變化,又有內在的表達、訴求、嚮往,還有心理的活動、渴望、信仰。人面像是人對自己的描繪,人對自己的認識,人對自己的理解,人對自己的覺悟,是第一自我的表現;另一方面,人面像又是人對自己同類的描繪。還有,人面像看似人,卻又像遙不可及的神靈鬼怪,反映了人對超自然的認識和理解。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5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