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從《十一書》看主流短視頻如何深入人心

2020年01月06日 10:32:00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微紀錄片《十一書》發佈一週時間,在各網路平臺的總播放量達1.13億,觀看用戶集中分佈在18~29歲年齡段——

  從《十一書》看主流短視頻如何深入人心

  光明日報記者 牛夢笛 光明日報通訊員 胡錦雯

  近年來,短視頻成為網際網路傳播的新形式,其傳播形式尤其受年輕人的追捧,許多優質內容為觀眾帶來了新的傳播體驗,成為當下的一種視聽潮流。近日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中央“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領導小組辦公室、國家廣播電視總局聯合出品的微紀錄片《見證初心和使命的“十一書”》(簡稱《十一書》),受到社會廣泛關注和好評,為積極傳播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做出了新的探索。

  貼近時代的傳播特點被廣泛接納

  “我志願加入中國共産黨,擁護黨的綱領,遵守黨的章程,履行黨員義務,執行黨的決定……”一頭鶴發在陽光的照射下閃閃發亮,84歲的牛犇和身後黨員同志們齊聲宣讀入黨誓詞。與此同時,賀頁朵短短的“宣誓詞”也令人熱血沸騰。兩位黨員雖分處兩個不同的時代,但擁有著同樣的初心。悄然間,一場橫跨歷史與現實的對話讓紀錄片的張力頓顯。尾聲處,當牛犇帶領眾人于賀頁朵寫下入黨誓詞的榨油坊前莊重宣誓,看著牛犇因激動而顫抖的手,觀眾內心亦同樣受到震撼。

  微紀錄片《十一書》共11集,每集用5分鐘,再現了一位位共産黨人的感人故事。該片突破了傳統紀錄片的表達方式,通過把故事和紀實元素相結合,實現了重大題材的高密度輸出和紅色主題在網路上以短小精悍形態傳播的嘗試。

  在文化學者周逵看來,“無論微綜藝、微紀錄片還是其他短視頻傳播內容的節目形式,都有力地證明了短視頻已經成為一種貼近時代、符合受眾觀看習慣的傳播形式,是對既有的傳統傳播形式的補充和創新”。

  數據刷新了人們對主流視頻的新認知

  與以往大部分紀錄片相比,《十一書》邀請知名演員採用講述人的方式,加上情景演繹重現,讓書信內容變得更加生動,讓英雄形象變得更立體。“明星作為講述人,能夠吸引青少年的關注,不過關鍵是如何使二者更加契合。”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兒童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孫宏艷説。

  在網路平臺播出時,該片順應媒體融合時代移動優先的原則,每集短小的體量,更加適合移動端、網路平臺的觀看和分享,也更加符合當代年輕人的觀看習慣。相關數據顯示,《十一書》發佈一週時間內,在芒果TV、騰訊視頻、快手、抖音、微博、嗶哩嗶哩、趣頭條、梨視頻等網路平臺的總播放量達1.13億。在優酷和愛奇藝兩家平臺的熱度值均超過3000。其中,觀看用戶集中分佈在18~29歲年齡段。可以看到,該片受到了眾多年輕人的喜愛,準確的數據刷新了人們對主流視頻的新認知。嗶哩嗶哩上有網友發彈幕表示:“《十一書》這部微紀錄片讓我真切感受到了什麼才是中國共産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北京大學藝術學院學生張藝璇認為:“這部紀錄片讓11位先烈從螢幕中走到了現實,化為我們身邊有血有肉、有情有義的同齡青年,讓我們這些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人更加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

  雙向交流格局聯通了歷史和當代

  打通歷史與當下,在革命烈士和當代觀眾之間找到交集,是主流短視頻實現最大傳播效果的關鍵。借助短視頻的傳播載體,微紀錄片《十一書》通過邀請牛犇、呂中、張嘉譯、李建義、吳樾、海清、張藝興、杜淳、黃軒、楊爍、趙秦、楊奇鳴12位優秀演員作為主講人,為觀眾講述了英烈們的感人書信。他們或以扮演者講述,或以切身經歷體會,為觀眾深情演繹“十一書”背後關於信仰與犧牲的革命故事。在復旦大學新聞學院研究員唐俊看來:“該片巧妙地借用了藝人這個主觀能動性很強的元素,並給予他們一定的自身表達空間,聯繫了歷史與現實,形成一個囊括了藝人與歷史、歷史與觀眾、藝人與觀眾三個維度的雙向交流格局,讓英雄人物與觀眾之間的聯繫被構建起來,通過藝人自身的帶動能力加深了觀眾與歷史的熟悉感。”

  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傳播學部學部長高曉虹評價該片,在藝術表現手法大膽創新,著力從情感切入,挖掘革命烈士豐富的內心世界,運用網路時代的語言和敘事,把塵封的革命先烈書信生動地呈現在觀眾面前,實現了歷史與現實的隔空對話。“《十一書》最大的特點就是從普通人的視角出發,將11位英烈還原為普通人,以情動人,讓觀眾産生共鳴共情,這也符合當下的傳播規律。”騰訊視頻紀錄片工作室總監朱樂賢説。

  隨著5G時代來臨,主流短視頻的傳播價值還將進一步凸顯。國家廣電總局網路視聽節目管理司副司長李忠志説:“在網路視聽這個空間裏,過去我們往往擔心主流內容缺乏吸引力,通過《十一書》的傳播我們增強了信心,看到了正能量主流價值的力量。”

  《光明日報》( 2020年01月06日 09版)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5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