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臺灣寫真:咏春傳人林海龍的“世外江湖”

2019年12月23日 09:25:00來源:中國新聞網

  遠離臺北市中心的內湖區有一家牛肉麵館,每到用餐時分,食客絡繹不絕。掌櫃林海龍招呼著客人,下單、上菜,和善親切如鄰家伯伯。麵館打烊後,林海龍換身裝束,咏春拳師身份“上線”,帶領一眾徒弟習武練功。

  1956年出生於香港的林海龍在10個兄弟姐妹中排行第九,自小生活不易。中學時,他就借父親身份證批發肥皂售賣,後來還賣過食具、跑過碼頭。起初他對學武並沒有興趣,哥哥林文學拜在咏春大師黃淳梁門下學拳後,輕輕一推就能把他拋出老遠,他覺得這功夫厲害,才跟著學。

  林海龍對來訪的中新社記者回憶,師父黃淳梁是咏春拳一代宗師葉問赴港後最重要的弟子之一,但並不像“功夫巨星”李小龍那樣有名。與電影《葉問》中的情節相似的是,黃當年到府交手之後才拜在葉問門下。

  按照輩分,葉問是林海龍的師公、李小龍是他師叔。林海龍在香港時,也曾跟隨師父黃淳梁見過葉問。

  1985年,林海龍與哥哥在香港開設迪暉拳館,不久邂逅了臺灣姑娘穆蘭。二人婚後,穆蘭不適應香港的環境,決定回臺灣生活。林海龍幾番斟酌,“為愛走他鄉”,和妻子共同經營牛肉麵館。林海龍祖籍廣東,穆蘭祖籍山東,麵館於是起名“東東麵食館”。

  起初,發源於廣東的咏春拳在臺灣鮮有人知。2008年開始,《葉問》系列電影火遍兩岸及港澳,咏春拳隨之聲名鵲起。穆蘭深知丈夫心繫咏春傳承,便鼓勵林海龍重新收徒教拳。起初,林海龍在公園裏教授咏春拳,6年前,徒弟們為了推廣武學,主動在麵館附近租房設立了臺灣迪暉拳館。約50平方米的拳館教室墻上,高懸著黃淳梁親筆題寫的“迪暉咏春”。

  在麵館,林海龍手捧麵糰,咏春拳的功底讓揉面動作行雲流水,純手工“四揉四醒”是他家麵條好吃筋道的“獨門秘笈”;在拳館,林海龍掌推木樁,爐火純青的功力在不動聲色中“四兩撥千斤”。

  “跟傳統套路武功不同,咏春是講實用、訓練人敏銳度與自然反應的拳法。”林海龍説,習武不是為了比誰更厲害,而是幫人拋除功利心、建立自信。他收徒不為賺錢,因此從來不收費,只要求徒弟向慈善機構捐款,交捐款收據抵“學費”。

  林海龍的徒弟來自各行各業,有商販、醫生、市井青年,也有藝術家,有的徒弟如今也開設了自己的拳館。徒弟柯宇紋身材高大、周身刺青,在林海龍面前總是半低著頭,輕言輕語、畢恭畢敬。他説:“師父教我的不僅僅是咏春拳法,更多是做人與處事,在他面前我永遠都是學生。”

  傳承咏春拳和做好吃的面,對林海龍來説都是人生中的不可或缺。好吃的面為館子積累了眾多擁躉和幾十年的老友,林海龍直言“開麵館交到的朋友比賺到的錢多很多,更有現金買不到的情誼”;至於傳承咏春拳,林海龍的孫女今年夏天才出生,他已經和兒子約定,將來要親自傳授咏春拳給孫女。

  “懂應對、知進退,敏銳自信、笑容面對。”是林海龍的人生格言,也成就了他特有的“世外江湖”。他更希望,把由“面與拳”總結的處世精神傳承下去。(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5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