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當傳統藝術遇上臺灣潮男潮女

2019年12月05日 08:51:00來源:福建日報

 

  她是一名臺灣寵物訓練師,換下職業裝,穿上傳統勁裝,隨手便可打出行雲流水、剛柔並濟的詠春拳,令人嘖嘖稱歎;她們是校園三姐妹,跨海來到福建展示自己的才藝,用美妙的鋼琴聲,搭配低沉的大提琴、悠揚的小提琴,演奏出充滿中國古典風味的曲目,令人耳目一新;他倆一位是篆刻師、一位是畫師,夫唱婦隨一起來閩拜師,學習壽山石雕刻技藝,令人心生艷羨……

  11月26日至11月28日,由福建省文化和旅遊廳主辦,福建省閩臺文化交流中心承辦的“最美家園潮文化”藝術節在福州舉行,數百名兩岸青年藝術家、文創業者齊聚一堂,共饗藝術盛宴。此次藝術節吸引了不少心繫傳統藝術的臺灣青年的目光,他們用自己的方式,演繹著傳承與發展的故事。

  臺灣詠春拳尋根

  衣袂起、掌風掠,左右兼顧、來留去送……今年33歲的臺灣寵物訓練師李絜駖跟隨臺灣詠春拳運動學會會長龔耀光學習詠春拳已有一年,打出的詠春拳有模有樣。她説,自己最初學習詠春拳是為了防身,而隨著對拳術的了解,拳法中注重內功、沉穩低調的精神,讓她開始真正喜愛上詠春拳。

  “習武如是,做人亦如是。”此次是李絜駖第一次隨龔耀光來大陸參加文化交流活動。在見識到福建詠春拳後,她又萌發了到福建學習地地道道詠春拳的念頭。

  天下詠春師出福建。對於李絜駖的想法,龔耀光頗為支援,因為他又看到了在臺灣傳播詠春拳的動力和希望。“在臺灣,有一批熱愛詠春拳的老少中青,但這個群體還較為小眾。因此,我一直擔憂著詠春拳在臺灣的傳承與發展。”龔耀光告訴記者。

  2018年,國家非遺詠春拳海峽兩岸交流中心在福州成立,龔耀光與福建五枚詠春拳傳承人鄭祖傑決定共同開展兩岸詠春拳的學術研討、比賽及文化交流等活動。“在我看來,這是臺灣詠春溯源尋根、認祖歸宗的機會。”龔耀光希望,通過兩岸詠春人的交流與合作,可以讓這項中華傳統武術文化被更多人知曉,甚至走進校園、走進社區。

  “通過這次交流活動,我認識了不少大陸詠春人,希望今後能多來福建溝通交流,與福建詠春人相互切磋、共學共進。”李絜駖説,因為知曉了師傅的心願,也因為真心喜歡中華傳統文化,自己願意為詠春拳在島內的發展盡一分心力。

  三個姐妹一台戲

  不論是《梁祝》,還是《茉莉花》,陳靚嘉、張芝庭、陳怡羽三姐妹合奏起來都駕輕就熟。對於中國古典音樂的喜愛,讓她們走到了一起,成立了這支三重奏樂隊。此次在藝術節上的展演,是她們第二次登上福建的舞臺。

  “上一次,我們在廈門文博會合體演出時,我還有點緊張。但這一次在福州演出,變得坦然許多。閩臺語言相同、風俗相近、氣候相似,讓我有一種深深的親切感。”負責小提琴演奏的陳靚嘉説。

  三位姑娘畢業于臺北藝術大學,在島內時便常常合作演出。隨著大陸經濟的蓬勃發展,她們萌生了到大陸發展的想法。為了接地氣,她們在微博、抖音等註冊了賬號,透過這些平臺向外界展示自己,也因此獲得了不少演出機會。

  近年來,大陸出臺了一系列惠及臺胞政策,其中就有支援臺灣同胞在大陸從事演藝事業的措施。最近大陸新出臺的“26條措施”也提及,臺灣文創機構、單位或個人可參與大陸文創園區建設營運、參加大陸各類文創賽事、文藝展演展示活動;臺灣文藝工作者可進入大陸文藝院團、研究機構工作或研學。這讓三位臺灣姑娘更加看好未來在大陸的發展前景。

  “希望今後這種展演能常態化,讓更多大陸觀眾認識我們。”張芝庭是樂隊裏的大提琴師。她説,福建與臺灣一水之隔,歷史淵源深厚,許多臺灣人的祖籍地就在福建。今年,三姐妹與閩臺家園臺灣青年創新創業基地合作,準備進軍福建演出市場,“希望今後能獲得更多發展機會,讓我們可以在更大的舞臺上展示自己”。

  以石傳情拜師學藝

  “一件優秀的壽山石雕作品,往往要經過相石、雕刻、磨光等多道工序才能夠成型,這些步驟為現在壽山石雕刻的標準流程,且各個工序環節都有一定的原則和操作細節,對於壽山石雕工作者有著很大的指導作用……”走進福建壽山石工藝美術大師陳益晶的工作室,臺灣篆刻師劉俊男與妻子繆慧文終於有機會悉心求教。

  今年9月,福建省文化和旅遊廳赴臺舉辦“福建文化寶島行——福石傳緣兩岸壽山石交流活動”,10名來自臺灣各縣市的青年匠人和壽山石愛好者向福建壽山石工藝美術大師、非遺傳承人拜師,一對對跨越海峽、踐行“傳幫帶”技藝傳承方法的師徒關係正式結成。劉俊男與繆慧文拜陳益晶為師,一起學習壽山石雕技藝。

  “這次我們來福州參加藝術節活動,就是希望借此機會來拜訪老師,並進入老師的工作室學習一段時間,提升自己的篆刻技藝。”劉俊男説,陳益晶還專程送了一套“壽山石雕工具”套件,讓他倆暖心不已。

  繆慧文是一名畫師,在丈夫的影響下,漸漸喜歡上了篆刻藝術。“壽山石雕技法豐富多樣,在發展過程中廣納眾長,融合了中國畫和各種民間傳統工藝的雕刻技藝及藝術精華。我希望從此行中尋找、體會兩岸共同的文脈,提升自己的藝術創作能力。”繆慧文説。

  “不論是大陸同胞還是臺灣同胞,都需要傳統文化的長期浸潤,才能保持對文化藝術的熱情。”收下這兩名臺灣徒弟後,陳益晶對傳承中華傳統文化藝術有了更深的認識。“中華傳統文化閃耀著先人的思想火花,但也需要集結現代人的技藝和智慧。閩臺文化同根同源、一脈相承,兩岸業者應當攜手合作,共同開展人才培養,讓經典文化在兩岸實現代代傳承。”陳益晶説。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5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