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青紮根杭州 築夢文創
新華社杭州12月2日電(記者段菁菁 席玥)八年前,時年22歲的臺灣青年周百祥第一次投稿參評大陸影視獎;八年後,他落腳杭州,實踐自己的“文創夢”。聊到自己的大陸鄉情,不善言談的他卻變得滔滔不絕。
2018年初,周百祥帶著一萬多元人民幣,從臺北出發,紮根杭州拓展文創事業。“清幽的西湖充滿中國風,杭州這座城市給人以幻想空間。”在周百祥看來,他從小學畫,熱愛文學、動漫和劇本創作,與杭州氣質相投。
與十名兩岸作家和朋友一起,周百祥創立杭州預兆文創公司,賺到人生“第一桶金”。“完全沒想到進展這麼順利。先前把我寫的故事給大陸的一些作者看,他們告訴我,很多大陸讀者可能不喜歡小説中有過多的角色和支線。”為此,周百祥“因地制宜”把小説手稿中的三個主角分別拆放在三本書中,每本書僅圍繞一個主角展開。
據周百祥好友、團隊助手介紹,團隊目前以臺灣作者寫大綱、大陸作者填內容的方式創作。在他看來,這是兩岸好創意與好寫手的一次“強強聯手”。
周百祥説,兩岸在文學、動漫上的合作並不多見,臺灣文創具有一定優勢,他希望借助大陸先進的動畫運算技術與經驗,共同打造動畫作品。“我們已經和杭州本地的玄機科技資訊技術動畫公司合作,將文學作品動畫化。”
大陸日前出臺《關於進一步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簡稱“26條措施”),其中“臺灣文創機構、單位或個人可參與大陸文創園區建設營運、參加大陸各類文創賽事、文藝展演展示活動;在大陸工作的臺灣同胞可申報中國文化藝術政府獎動漫獎”讓周百祥尤為關注,他們不僅今後可以更多參與大陸的文創創業機構,獲更大力度支援,還可以與大陸同胞一起參加比賽。
另一名創業臺青鄭智榮同樣關注惠臺政策的出臺,特別是“一些就業細則、創業鼓勵補貼以及關聯辦公室租賃等內容”。
鄭智榮認為,惠臺政策不僅為尋求來大陸發展的臺胞提供了機會,也能幫助已在大陸發展的臺企更好“落地生根”。
2013年,鄭智榮大學畢業後來杭州創業,帶領十多位臺胞共同創立巴適金湯餐飲管理有限公司,短短六年間,在全市開出8家餐館。
回憶當初註冊餐飲品牌時,鄭智榮稱讚當地政府給予的大力支援。“一開始我們像無頭蒼蠅似的自己去辦相關手續,後來臺辦工作人員帶著我們到工商、稅務等不同部門一家家洽詢。”
在經營餐館的同時,鄭智榮引入臺灣的管理和服務經驗,幫助浙江本地餐飲企業在保留當地菜特色的基礎上,提質升級餐館的味道、擺盤等。
鄭智榮舉例,“我們為烏鎮一家餐廳擔任顧問,堅持不引入杭幫菜、上海本幫菜等強勢菜係,而是以豐富擺盤、文案策劃的方式保留烏鎮元素。比如我們用烏鎮特色的手染做成小雨傘,以搭配菜品。”在他看來,把臺灣的文創經驗結合實業,得以體現文創的價值。
憧憬未來,鄭智榮希望結合兩岸優勢,為兩岸更多交流搭橋。“兩岸青年可以共同開拓本地甚至國際市場,把中華文化的創意産品和理念推向世界。”
周百祥也鼓勵更多臺灣年輕人來到大陸。“這裡機會多、競爭大,年輕人更有鬥志和挑戰精神。”他期待兩岸青年一同延續中華文化的傳承和海外輸出,“我們希望與內地出版社配合,把作品翻譯成英文、日文或韓文等語言,向海外推廣。”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