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庫門的笑聲》一年笑倒4.3萬觀眾
《石庫門的笑聲》一年笑倒4.3萬觀眾
去年7月24日啟動的獨腳戲《石庫門的笑聲》將於8月20日迎來第50場演出。主創團隊昨天宣佈,作為上海“演藝大世界”唯一的駐場演出,這部獨腳戲短短一年演出50場,收穫票房逾1500萬元,觀劇達4.3萬人次。
每場都加入“每日新聞”
獨腳戲《石庫門的笑聲》由上海藝動天下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出品。回顧這一年,主演毛猛達坦言,“體力和腦力都遇到挑戰,不過50場只是畫上逗號、感嘆號,絕不是句號。今後,演出將更有精品意識。”主演沈榮海表示,“《石庫門的笑聲》能有今天的成績,我自己也沒想到。”
《石庫門的笑聲》以上海標誌性的石庫門為背景,用獨腳戲傳統的雙檔形式進行演出,作品借助脫口秀的外包裝,裹著傳統獨腳戲的內核。秉持“常演常新、常新常演”的原則,《石庫門的笑聲》每場都會加入新鮮熱辣的“每日新聞”,用即時創作的“滑稽説熱點”來點評焦點新聞。最新出爐的新一輪演出,毛猛達和沈榮海將上海人最關心的“垃圾分類”融入作品。未來演出將考慮以“抽屜式”的內容亮相,根據時效任意抽取。
在上海重大文藝創作小組副組長吳孝明看來,《石庫門的笑聲》是作品轉換為産品、再升級為商品的成功案例,也彰顯本土文化非遺獨腳戲的魅力。吳孝明提醒主創團隊時刻保持危機感:“這只是一個階段性勝利,等待我們的是100場甚至150場演出的挑戰。”他透露,《石庫門的笑聲》講滬語,但3%的票房來自全國和世界各地觀眾,不少美國、加拿大的華僑回上海探親時第一時間訂票,票房火爆。
戲院支援本土曲藝發展
早在策劃之初,《石庫門的笑聲》就明確要駐紮“演藝大世界”,聚焦現場舞臺藝術,而非熒屏。但這並不意味著“笑聲”被“圈禁”在劇場。《石庫門的笑聲》演出一年來,毛猛達和沈榮海將獨腳戲這一本土曲藝帶到醫院、社區、學校甚至交通崗亭。
不久前,毛猛達、沈榮海受邀前往蘇州滑稽劇團,為該團演員進行夏令集訓授課。“六一”兒童節,兩個加起來130歲的“老男孩”戴上紅領巾來到少年宮,給孩子們講獨腳戲。“五一”勞動節,他們來到延安西路、華山路口,慰問基層一線交警。毛猛達和沈榮海表示:“獨腳戲是上海的瑰寶,我們要讓它的魅力遍灑城市各個角落,給更多老百姓帶去歡笑。”
作為《石庫門的笑聲》大本營,中國大戲院也給予本土曲藝充分支援。對於每月一輪的演出,積極配合劇組做好後勤服務。自《石庫門的笑聲》駐場以來,中國大戲院先後引進滑稽戲《烏鴉與麻雀》《哎喲!爸爸》等作品,漸漸在牛莊路形成一個嶄新的本土“笑藝術”據點,與僅一條路口之隔、以懸疑劇為主的新光劇場相互輝映。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