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古人有癮】《祭侄文稿》之外,顏真卿是個什麼樣的人?

2019年03月04日 10:42:00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3月2日電 題:《祭侄文稿》之外,顏真卿是個什麼樣的人?

  記者 宋宇晟

  2月的最後一天,遠赴日本展出的顏真卿《祭侄文稿》返回臺北故宮。臺北故宮同時宣佈,展後的《祭侄文稿》將在庫房休息三年以上。

  這件被認為是“天下第二行書”的書法,因這次日本之行成了大家關注的對象。但在這件書法之外,顏真卿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其實,他的謚號“文忠”已説明瞭一切。

  正直到“不諳世事”

  玄宗一朝可以説是唐朝由盛轉衰的時代。後世認為,唐玄宗前期重用賢臣,勵精圖治;而他在位後期,開始重用李林甫、楊國忠此類奸臣,政治腐敗。

  顏真卿出仕為官的時候,恰恰趕上了這後半段。

  可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出身名門、頗具家學的顏真卿卻正直得有點“不諳世事”。

  天寶八年(西元749年),顏真卿任殿中侍御史,職責為糾正朝官不守秩序者。才到任上不多時,他就上奏“懟”了當時立下戰功的隴右節度使哥舒翰,結果反被唐玄宗指責是侮辱功臣。

  其實,顏真卿此前出使隴右時,哥舒翰還曾設宴接待,其兄顏幼輿還曾在哥舒翰幕府任職。可顏真卿全然不徇私情。

  到了楊國忠當權時,顏真卿也因不參與結黨而在政治上備受打擊。

  天寶十二年(西元753年),顏真卿被排擠出長安,貶至平原任太守,這時他已經四十五歲了。

  安史之亂中的一門忠烈

  顏真卿離開長安前,詩人岑參為他寫了一首《送顏平原》,詩的最後一句是“蒼生已望君,黃霸寧久留”。

  黃霸是漢武帝後期大臣,因治理地方郡縣有功而官拜丞相。在岑參看來,顏真卿任職地方官員,一定會做出一番成績的。

  從這一點來説,顏真卿確實沒有辜負這句詩。但岑參沒有預料到的是,顏真卿在平原太守任上的主要功績是抵抗安祿山。

  天寶十四年(西元755年),安祿山在范陽起兵造反。而顏真卿任職的平原,正處於安祿山掌控之下。

  安史之髮發生後,顏真卿與堂兄顏杲卿共同抵抗叛軍。期間,顏杲卿及其子顏季明被叛軍殘忍殺害。

  幾年後,顏真卿才尋得顏季明的頭骨和顏杲卿的部分屍骨。那件聞名天下的《祭侄文稿》便是為死於戰亂的顏季明而作。

  艱苦的抵抗、親人遇害都沒有改變顏真卿的本性。

  當玄宗、肅宗重回長安時,顏真卿卻因“事乖執法,情未滅私”而被貶馮翊太守。

  但其實,他被排擠的理由仍是過於正直。《顏真卿評傳》就將這次被貶歸因于“對軍國大事知無不言,招致宰相厭惡”。

  朝廷大員,卻窮到吃不上飯

  代宗廣德年間,當時的權臣元載定下制度——俸祿使外官厚京官薄,即京官俸祿少於在外的官員。

  規定施行後,由於京官政治地位高於外官,索取錢財賄賂輕而易舉,以致腐敗滋生。

  偏巧這時顏真卿在京城做官,可他不願與那些貪腐官員同流合污。所以,雖是官至刑部尚書,這時的顏真卿家中卻窮到了吃不上飯的地步。

  不得已,一家人為了節省糧食,只好吃粥充饑。這樣持續幾個月後,家中卻連一碗粥也熬不出了。

  顏真卿自嘲不善於生財持家,無奈只好向同朝為官的朋友借米下鍋。

  拙于生事,舉家食粥,來已數月,今又罄竭,只益憂煎,輒恃深情,故令投告,惠及少米,實濟艱勤,仍恕幹煩也。——顏真卿《乞米帖》

  恰巧這段時間,顏真卿的夫人韋氏染病。醫生開出的藥方中有一味藥是鹿脯,比較昂貴,也難買到。連米都要借的顏真卿,自然是難以負擔。

  無奈,顏真卿再次提筆寫下了《鹿脯帖》,希望能有幸從好友處求得一點可以入藥的鹿脯。

  病妻服藥,要少鹿肉乾脯,有新好者,望惠少許,幸甚幸甚!——顏真卿《鹿脯帖》

  死前自作墓誌、祭文

  永泰二年(西元766年),五十八歲的顏真卿再一次因剛正直行而被貶。這一次他在外輾轉了十餘年,直到六十九歲才返回朝中。

  對於此時的顏真卿來説,貶謫在他人生中已是家常便飯。但他依舊有自己的堅持。

  他在告誡子孫的《守政帖》中這樣寫道:“政可守,不可不守。吾去歲中言事得罪,又不能逆道茍時,為千古罪人也。雖貶居遠方,終身不恥。”

  貶官途中,他經過江州,登上廬山,想起了曾在此地任職的陶淵明,寫下了“嗚呼陶淵明,奕葉為晉臣”的詩句。

  顏真卿雖然羨慕陶淵明的隱逸生活,但這首《咏陶淵明》的重點仍在於抒發自己忠於國家之情。

  建中四年(西元783年),叛軍李希烈部攻陷汝州,騷擾東都洛陽週邊。

  七十五歲的顏真卿被任命為宣慰使,深入敵營安撫李希烈,卻被扣留拘禁。

  滯留在叛軍之中的顏真卿自感難以活命,於是自己寫下了上朝廷的遺表,又自作墓誌、祭文。這段時間,他時常指著寢室的西墻下,對人説“吾殯所也”。後世人認為,這是因為長安在西面,即使死後,也要向著朝廷所在。

  被囚禁長達幾年後,貞元元年(西元785年),顏真卿被移囚蔡州龍興寺,他留下了平生最後一紙書帖《移蔡帖》。

  貞元元年正月五日,真卿自汝移蔡,天也。天之昭明,其可誣乎!有唐之德,則不朽耳。十九日書。——顏真卿《移蔡帖》

  此時的大唐雖已千瘡百孔,各地藩鎮叛亂不已,但顏真卿作為李唐臣子,仍寫下了“有唐之德,則不朽耳”的句子。

  這年八月,顏真卿被殺,至死仍對叛軍罵不絕口。

  次年,李希烈被部將所殺,余部歸順朝廷。顏真卿靈柩才得以回到京師。(完)

  參考資料:

  1 [唐]顏真卿 著,[清]黃本驥 編訂:《顏真卿集》,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2 [後晉]劉昫 等撰:《舊唐書》,北京:中華書局,1975年版。

  3 匡亞明主編,嚴傑 著:《顏真卿評傳》,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

  4 [美]倪雅梅 著,楊簡茹 譯、祝帥 校譯:《中正之筆——顏真卿書法與宋代文人政治》,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18年10月版。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5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