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凸顯藝術個性 鑄就史詩品格

2019年01月02日 14:42:00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40年來取得的成就不是天上掉下來的,更不是別人恩賜施捨的,而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用勤勞、智慧、勇氣幹出來的。我們用幾十年時間走完了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工業化歷程。在中國人民手中,不可能成為了可能。為了向這段偉大的歷程致敬,電視劇工作者紛紛行動起來,創作了一批從不同視角描繪改革開放40年燃情歲月的現實題材電視劇,在2018年的電視熒屏上集中呈現。從年初的《初心》《陽光下的法庭》,到年中的《最美的青春》《年年歲歲柿柿紅》《歸去來》,再到年末的《黃土高天》《正陽門下小女人》《我們的四十年》《風再起時》《你遲到的許多年》《創業時代》《大江大河》,為了將40年來全民族偉大而又深刻的歷史變革、思想觀念的進步,影像化、故事化、細節化地呈現出來,創作者們秉持“自我革新、勇於創新”的審美追求,嘗試在主題內容上“多維與核心”並重;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注重對生命意義的深刻追問;在思想價值層面堅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使這批作品整體表現出“新史詩”的藝術品質,譜寫出感人至深的精彩華章。

  “多維與核心”並重的敘事魅力——“新史詩”的史學價值

  近期的改革開放題材電視劇將歷史大事的深遠意義和生活小事的動人情節有機結合,以“多維與核心”並重的敘事魅力,架構改革開放歷史的藝術真實。

  首先,橫向輻射到農業、工業、商業、司法等各行各業,用多角度、多層次的現實生活立體還原40年來的歷史風雲。《黃土高天》《年年歲歲柿柿紅》《最美的青春》《右玉與她的縣委書記們》以鄉村生活為背景,講述改革歷程中幾代農民脫貧致富、守護和美化生態環境、追尋自我價值的故事;《陽光下的法庭》在典型案例的基礎上,描繪一批具有公正信念的司法工作者推進國家司法改革的理想藍圖;《正陽門下小女人》《你遲到的許多年》《風再起時》《我們的四十年》從不同側面反映了改革時期民營企業家們白手起家、馳騁商海、不忘初心的滄桑沉浮;《歸去來》《創業時代》《你和我的傾城時光》則演繹海歸留學生、大學畢業生等青年創業者大膽闖、勇敢試、爭做高科技時代弄潮兒的赤子風采。

  其次,縱向來看,大時間跨度、縱橫交織的敘事線索,使這些劇目對當代社會改革變遷史的觸及深度超過了以往同類作品。《黃土高天》中豐源縣百姓生活裏的土地政策變革、家庭聯産承包責任制等舉措的細節化表達,將改革開放之初“解決人民溫飽”的壯舉娓娓道來;《正陽門下小女人》中徐慧珍看似幸運地將衚同裏的小酒館經營成酒店、賓館,甚至房地産公司、新科技公司,實則從另一個側面講述了改革開放第二階段“建設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政策的惠民之道;《創業時代》裏郭鑫年那一場和傳統電信産業的公開訴訟,演繹了新世紀以來改革開放進入“全面深化階段”後的民心所向。如此生動地凸顯重要改革政策的全景式“史詩”,使“站起來、富起來再到強起來”的整個改革開放進程深入人心。

  生命意義的深刻追問——“新史詩”的詩性力量

  近期的改革劇涌現出眾多栩栩如生又血肉飽滿的人物形象,他們以“開拓型和平民化”的性格內在性重塑了改革浪潮中一批可敬又可愛的新英模形象。

  開拓型英模的性格魅力首先在於將“改變”描繪為人物的核心行動線。《最美的青春》裏以馮程、覃雪梅為代表的塞罕壩人歷經半個世紀將沙漠變綠洲、荒原變林海,打造出“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森林”;《那座城這家人》裏以礦工王大鳴和妻子楊艾為代表的唐城人,不甘被命運捉弄,相互扶持,把廢墟變新城;《正陽門下小女人》裏徐慧珍面對丈夫背叛、家道中落的人生動蕩,處變不驚、直面生活、振興家族、幫扶他人。這些人物骨子裏帶著“從無到有”的拓荒精神,無論是面臨物質層面的匱乏還是精神層面的困境,他們始終相信“改變”的力量,都有一種自強不息、剛健有為、不逃避責任、不怨天尤人的毅力和魄力,令人動容。

  在這些改革劇中,“革新”意識成為開拓型英模的重要性格特徵。改革的陣痛往往來自於對陳舊落後觀念、制度的挑戰。《黃土高天》中秦學安、趙秀娟帶動鄉親承包土地,打破集體經濟體制下“大鍋飯”對生産力的束縛;《風雲再起時》裏方邦彥力排眾議,大力推進國有企業股份制改革;《歸去來》中書澈反思“一個人到底是要做對的事情,還是做對自己有利的事情”,以此演繹年輕一代與當今社會某種世俗規則和陳舊觀念的對抗。

  對新時代改革開放進入深水區後社會風貌的描寫,是這批改革劇的另一可貴之處。物質逐漸富足的時期,推動改革的動力更多被刻畫為開拓型英模人物對“創造”“圓夢”的理想追尋。《你遲到的許多年》轉机業軍人沐建峰放棄安逸的公職進入通訊工程領域,堅持走自主研發之路,創建民族技術品牌;《創業時代》裏IT精英郭鑫年、羅維秉持網際網路的自由分享精神,拼搏創業,研發世界領先的軟體産品。他們身上流淌著創業者“弄潮兒勇向濤頭立”的熱血豪情,正是這些人物對生命意義始終不懈的探問與追求,彰顯了改革開放發展的歷史驅動力,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與實踐。

  生命的意義不僅在於自我價值的實現,也在於人性的完滿與和諧,這也正是近期改革劇人物形象塑造的又一亮點——將英雄還原成普通人。群像中,有退伍軍人、法務工作者、創業者、農民、工人、個體小商販。面對櫛風沐雨、大浪淘沙的社會變革,蛻去了時代英雄的光環,他們的信念與智慧、淳樸與良知,引發著觀眾的情感共鳴,使主旋律更富人性美和人情味。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堅守——“新史詩”的精神本質

  2018年播出的這批改革劇在價值引領上的重要收穫在於,通過獨特的“家國敘事”言説著個體命運與國家民族命運共同體的休戚相關,個人努力改變自我命運的同時也在改變家國的命運,個體的奮鬥史、成長史、家族史匯聚在一起便是國家改革開放的歷史全貌。從《北部灣人家》裏韋大壯老人的溫暖小家,到《正陽門下小女人》徐慧珍、蔡全無勤勞經營的小酒館,《我們的四十年》裏馮都、肖戰成長留戀的北京老衚同,《外灘鐘聲》中杜心生、杜心美視為“圍城”的後街老弄堂,再到《那座城這家人》裏三代“王大鳴們”重建的唐城,小到一個家,大到一座城,每一個生活于其中的人都是改革時代的親歷者、踐行者、見證者,而不再是被動跟隨者或僅僅是改革成果的受益者。這樣帶有啟發色彩的價值觀引領,本質上就是以個體方式映射改革開放的宏大敘事,以有溫度的故事,感召觀眾尤其是青年觀眾,體味改革開放之於每一個國人的真正意義。

  此外,這些作品“以小見大”的家國敘事都超越了“一己悲歡”“杯水風波”,置身於各自所處的歷史方位或地域文化,比如劇集中巧妙融合了陜西方言、京腔京味、吳儂軟語的地域特色,以及中醫中藥、“雪煙綾”、古董珍玩等文化遺産,喚起了觀眾對民族傳統文化的自豪感。同時,創作者們緊跟時代脈搏,融入“振興國有品牌”“一帶一路”等新時代發展的全球化背景,彰顯出時代新人開拓創新、弘揚國威的豪氣與將改革進行到底的時代精神。

  總之,這些優秀的改革劇以“新史詩”的品質堅守,帶領新時代的觀眾再次鄭重回望改革開放40年一路走來的艱辛歲月、榮耀時刻,書寫出整個時代從普通人到英雄模範的心靈史,讓觀眾在感動之餘,激發了繼續創造美好生活的熱情嚮往,也為改革題材電視劇的發展繁榮創造出新的成功經驗。(作者霍美辰為東北師範大學傳媒科學學院東北亞影視文化研究中心博士)

  《光明日報》( 2019年01月02日 15版)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5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