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作家蔡駿:懸疑的魅力對所有人來説都存在

2018年12月20日 08:48:00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2月20日電(任思雨)“懸疑的魅力對所有人來説都是存在的,因為每一個人都生活當中都充滿了神秘和問題。”作為中國知名懸疑作家,蔡駿從“榕樹下”網站上發表自己的第一篇作品開始,在近20年的時間裏出版了30多部中長篇作品,累計銷量破1400萬冊。

  懸疑文學的吸引力在什麼地方?如何始終保有創作的動力?近日,蔡駿接受了中新網(微信號cns2012)記者的獨家專訪。

  機緣巧合成為懸疑小説家

  蔡駿小時候的夢想,是成為一名國家地理繪圖員,後來卻因為機緣巧合成了一名懸疑小説家。

  2000年,22歲的蔡駿開始在“榕樹下”網站陸續發表小説。那年年底,他第一次創作懸疑類文學,原因是他和一個網友聊天時“打了個賭”,説能寫出像《午夜兇鈴》那樣的小説。

  那時的網路正傳播著一種叫“女鬼病毒”的網路病毒,蔡駿從中捕捉到了靈感,次年,十萬字的《病毒》發表。恐怖、驚悚、離奇,這種很少見的文學模式蔓延開來。

  《幽靈客棧》《旋轉門》《人間》《謀殺似水年華》……從2001年到今天,蔡駿創作了三十多部長篇小説,幾乎全部是懸疑小説。

  “我覺得一直有很好的創作慾望,還有重要的一點是,我一直對自己不滿足,永遠處於一個還能夠做得更好的心理狀態,所以會對自己有越來越高的要求。”

  蔡駿認為,平日所見的新聞和故事,都可以成為文學的素材,而自己隨時隨地可能都可以寫,比較容易進入寫作狀態。

  他曾這樣總結自己的寫作:“寫作是一場漫長的馬拉松,除了技巧以外,更需要高度的自律。”有很多和蔡駿同期成名的網路作家,大部分都漸漸地銷聲匿跡了。

  對此,他表示,“我的幸運只是在於我沒有放棄”。

  關注現實的懸疑文學

  2011年左右,蔡駿的創作開始更多轉向關注現實。“早期可能更加偏故事性、傳奇性,後來就是更加越來越現實,文學性越來越強。”

  “我們當代的中國作家是比較幸運的,因為我們活在一個大時代裏,這個時代在急劇地變化,對於敏感的人來説就從來不會缺乏靈感。”他認為,對一個作家來説,關鍵不在於一個人的生活經歷有多豐富,而在於是否能夠捕捉到各種資訊背後所隱藏的各種可能性。

  作為一個從懸疑文學起步的作家,他曾形容自己像一個“闖入者”,在努力打破類型文學與純文學之間的壁壘。2016年,他的作品獲得鬱達夫小説獎,今年6月,獲得首屆梁羽生文學獎傑出貢獻獎。

  他把自己的新書《無盡之夏》看作是一個轉型之作。他説,“可能這是我所有作品當中真實度最高的,最充分調動了個人記憶的一部作品”。

  《無盡之夏》將時間設定在了香港的回歸前夜,一位中學老師突然失蹤,她的學生推理出老師被綁架到了崇明島,於是,六位學生結伴,決定在颱風登陸的前夕跨過黃浦江,拯救老師,也拯救自己迷茫的青春。

  “雖然説是披著一個懸疑犯罪的外衣,救老師的外衣,但實際上我是想寫一個少年的勇氣之旅。他在這個過程中發現了自己,救贖了自己。”

  他書中的上海市區和崇明島,一邊是城市的中國,另一邊是鄉村的中國;香港回歸的1997年,是一個時代的結束,也是另一個時代的開始。蔡駿在這本書的寫作中穿插了很多真實的歷史事件,也融入了很多個人的生活經驗。

  懸疑在中國還有很大的市場

  一提到懸疑,很多人會感到恐懼。蔡駿認為,懸疑作為一種類型,只是一種文學的表達方式,懸念是形式,內核是要傳達世界觀和價值觀。

  “懸疑的魅力對所有人來説都是存在的,因為每一個人都生活當中都充滿了神秘和問題。沒有任何一個人能夠準確地預知未來,準確地預知自己明天會具體發生什麼事情,社會充滿著變化。”他認為,正是這種變化成為了人們的閱讀需求。

  十八年前,蔡駿通過《病毒》進入了懸疑文學的天地,儘管懸疑在歐美和日本已經是非常主流的文學類型,但是在中國還是“荒蕪的原野”。

  如今,懸疑題材的內容在國內有了越來越多的關注,蔡駿的部分作品已被翻譯為英、法、俄、德等十余個語種,今年九月,他的《生死河》法語版在歐洲上市。同時,他還擔任明星推理真人秀《明星大偵探》的顧問,參與了一些案件的設計。

  此外,他還和團隊致力打造 “泛懸疑”概念,希望通過推廣懸疑小説,讓越來越多的人喜歡上閱讀。

  對於未來,他説,“懸疑題材的內容在中國出現的時間還比較短,但是,隨著時間的變化,會有越來越多的讀者養成這個習慣”。他相信,懸疑還有更多空間可以挖掘。(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5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