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乾隆爺一年也只能用一次 這是啥神仙杯啊

2018年12月20日 08:48:00來源:北京青年報

  乾隆爺一年也只能用一次 這是啥神仙杯啊

  編者按

  近日,第二季《國家寶藏》迎來了首期播出,黎明化身“乾隆”,為大家講述“金甌永固杯”的前世傳奇。這只金光燦燦、珠光寶氣的杯子,不但吸引了現在觀眾的眼球,更是承載了太多太多的歷史資訊,見證了大清的國力強盛,也目睹了它的風雨飄零,

  在中國古代,文人雅士其實都沒有那麼愛金子。中國人愛玉,玉像君子,溫潤內斂,《詩經》上説:“言念君子,溫其如玉。”乾隆皇帝喜歡玉,大家都有所耳聞,他給自己皇子的名字裏都加入“玉”字旁。在《書劍恩仇錄》裏,金庸先生也加入了這麼個情節,説是乾隆送給陳家洛一塊玉,上面刻著“情深不壽,強極則辱,謙謙君子,溫潤如玉”。中國文人愛青銅、愛石料、愛字畫、愛陶瓷,就是不愛黃金。

  特別有審美主張的乾隆皇帝,造了很多小金盃

  黃金雖然自古以來就是貴金屬,但是在古人眼裏,就裝滿了一個字——“俗”。上古時期傳下來的金器極少,對於黃金最廣泛的應用,除了用來當貨幣的金錠,就是女孩子的首飾了。到了漢代以漸至於魏晉南北朝,各類金飾稍稍多起來。漂亮的金飾還多發現于中原的邊緣地區,如內蒙古達茂聯合旗出土西晉時代的金五兵佩,又河北磁縣東魏茹茹公主墓,太原北齊東安王婁睿墓所出金飾等。

  女孩子沒有那麼多講究,黃金漂亮,就愛黃金。草原民族也喜歡黃金,歐亞西部草原青銅時代中期,也就是西元前2700-2500年前,生活在草原上的貴族們就開始有意識地開採金礦、製作黃金製品。進入鐵器時代早起,中亞草原興起多支遊牧文化,開採、冶煉技術有了長足的發展,除了首飾外,還發展出大量動物紋黃金飾牌,並用黃金裝飾馬具、武器。所以今天我們在看一些草原民族的文物展品時,感覺滿眼都是金燦燦的。2000年俄羅斯與德國聯合考察隊在圖瓦共和國挖掘了一處墳冢,時間在西元前七世紀,墓主人為一對夫婦,出土金器5700多件,重20公斤。

  從現在文物出土情況看,黃金的流行和使用,是一個四週向中原包圍的過程。傳統的中原的文人們對黃金一直不太感冒,金風再好,也需要玉露。金酒杯就更不必説,當年李白抱著金酒杯,“金樽清酒鬥十千”,喝完了就鬱悶了,酒杯一放,筷子一扔,自己提著把劍四處轉悠。

  清代文人也不愛黃金,這些老儒生更是如此,尋遍了他們的書房,也找不出一件金器——或是有,但是都偷偷藏在小金庫裏。只有一個人特別有文化自信,也特別有審美主張,那就是乾隆皇帝。乾隆皇帝推崇藏傳佛教,佛教法器和佛像都是極其費金的,內務府所造金塔,動輒耗金萬兩。就單吃飯一項,他就給自己配備了金器295件,銀器569件,乾隆元年到九年間,宮廷每年的用金量,大概在3850兩左右。所以乾隆皇帝不但自己造了專屬的小金盃子,還不止造了一次,而是像星巴克的咖啡杯一樣,自主設計,配套周邊,出了多種限量款。

  喝屠蘇酒,自然要用“金甌永固杯”才配得上

  這件事的源起,是乾隆皇帝總覺得“明窗開筆”的時候,少點什麼。所謂“明窗”,就是乾隆到咸豐朝時,養心殿東暖閣的西頭南面臨窗,用木福扇另朋一間小屋,這間小屋叫有一方乾隆皇帝的禦題匾額,叫“明窗”。裏面臨窗有寶座床,面東坐褥,左手邊是紫檀炕案,右手以窗臺為案。

  嘉慶皇帝自己説,明窗開筆儀式,是雍正時開始成為定制的。每年元旦子時一到,皇帝既不下廚房煮餃子,也不出門點挂鞭,而是在明窗案上,開筆書福。此時皇帝就身著朝袍禮服坐在面東的坐褥上,紫檀案上設一金甌永固杯,裏面倒上屠蘇酒;設一玉燭長調燭臺,皇帝手引發光。然後用一款定制毛筆——管端可“萬年青管”,寫下一些吉祥話,祈禱來年政通人和。

  比如乾隆皇帝就寫過:“元年元旦,海宇同禧,和氣致祥,豐年為瑞。”“二年元旦,萬象同春,永永平安如意。”“三年元旦,敬迓福禧,時和年豐,內外安和。”之後,由臣下進“時憲書”,皇帝瀏覽一遍,寓意“授時省歲”,之後皇帝一一吩咐有司庋藏,禮儀完畢。

  當然,乾隆皇帝本人是一個雅致又多金的boy,這麼有寓意的酒,自然要選有寓意的杯子。寫了前三年之後,他覺得杯子不好,燭臺也不好。乾隆四年十一月,皇帝可能有一天想起再過一個月,要給自己的元旦添點兒新節目,於是讓太監胡世傑交給乙方造辦處一個case:“白玉梅共托,配做一蠟扦,上安琺瑯穩瓶,其名‘玉燭長調’,再配一金盃,其名‘金甌永固’,先畫樣呈覽。”不久後,乙方交出設計方案,大甲方乾隆認可,並且提出:“其金盃足子做象鼻足子,鑲珠寶點翠,金盃刻‘金甌永固’、‘乾隆年制’之款。”

  正月乙方交了杯子,顯然甲方皇上覺得不太滿意,在初三的時候,不顧正在休年假的乙方,提出要求:“將金甌永固往細裏做。”並且要求再加制兩件,還要那種“土豪金”的效果:“耳子夔龍上各安大珠子一顆,兩面,每面安珠子五顆,中間一顆安大些,花頭要圓的。”

  後來做的兩隻杯子,乾隆皇帝顯然很滿意,用了將近六十年。但是到了乾隆六十二年(嘉慶二年)的時候,已經是太上皇的乾隆皇帝,還不捨得離開自己住了六十多年的養心殿。這年的年底,差不多同一個時候,他又覺得,既然皇帝都換新的了,自己的小杯子舊了,也再做一件新的。於是十月二十八日,非常給力的乙方內務府,便造出了一件新的金甌永固杯——也就是我們今天看到故宮博物院貯藏的這只。

  這只杯通高12.5釐米、口徑8釐米、足高5釐米。夔龍立耳,夔龍頭各安珍珠一顆,三象頭卷鼻為足,杯身鏨寶相花,滿鑲寶石,口邊刻回紋。杯前正中鐫篆文“金甌永固”四字,後面鐫“乾隆年制”款式。用了“九成金二十兩、正珠大小十一顆、紅寶石大小九塊、藍寶石十二塊、碧牙石四塊”。

  值得一提的是,乾隆皇帝為了掩蓋金燦燦的土豪風,杯身特別用了點翠工藝,所以今天我們看到的杯身大體是藍色的。這種低調又奢華的工藝,是用小剪子剪下活翠鳥脖子周圍的羽毛,輕輕地用鑷子把羽毛排列在圖上粘料的底托上。翠鳥羽毛以翠藍色雪青色為上品,顏色鮮亮。被剪下羽毛的翠鳥通常會很快死亡,因為太缺乏動物保護精神,此種工藝今天已經用其他材料代替。

  四胞胎,金甌永固杯先後做了四個版本

  那麼,除了故宮博物院藏的這只頂級奢華版的金甌永固杯,還有三隻在哪呢?其中一隻金質金甌永固杯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另有兩隻——一為金質,一為銅鎏金質藏于英國倫敦華萊士博物館。如果四隻杯子均為真品的話,那麼內務府檔案所記載:乾隆四年一隻、乾隆五年兩隻、乾隆六十二年一隻,全部存世。但是令人唏噓的是,英國所藏的兩件金盃是華萊士勳爵在1872年巴黎的一次拍賣會上,從一位叫Allegre的藏家手中購得,據説來自圓明園。從成交時間上看,很可能是英法聯軍入侵北京城的時候,從圓明園劫掠的。

  這四隻金甌永固杯咋看上去就是四胞胎,不但器型相近,尺寸出入也不大。但是如果仔細辨別,其間的差異亦顯而易見。首先就是杯身花朵數量而言,華萊士鎏金銅盃——也就是第一次製成的金甌永固杯杯身兩側花朵數量不一,一側八朵,一側十朵,其他三杯兩面花朵數量相同,均為十三朵。其次花朵造型也不同,

  乾隆四年那只杯花瓣、花葉皆頗為尖銳。乾隆五年的兩隻造型比較接近,乾隆六十二年的金盃花葉最為圓潤,如小花,五個花瓣並非簡單的圓形而是略作波曲。大花最外的一週花瓣,其瓣尖的翻轉亦更顯柔和。這顯然是乾隆所要的:“花頭要圓的。”

  最後,就是這四隻金盃上所鑲嵌的寶石位置不盡相同。就內務府檔案記載,乾隆五年兩件金盃共用大珠子四顆、小珠子十八顆、碧璽八顆、藍寶石二十四顆、紅寶石大小十八塊。平均分下來,就是每個杯子用大珠二、小珠九、碧璽四、藍寶石十二、紅寶石九,這于北京所藏的乾隆六十二年所制的金盃是一致的。從圖片上看,寶石鑲嵌位置華萊士、北京、臺北三件金盃均相同。華萊士金盃在“乾隆年制”一面左上方則缺一塊藍寶石。而且大概是由於顛沛流離的緣故,收藏在英國的兩隻金盃三足似乎有變形,放置的並不水準,看起來沒有那麼“永固”了。

  唱著唱著“金甌”,大清就亡國了

  “金甌永固”語出《南史·朱異傳》,據説梁武帝“嘗夙興至武德閤口,獨言:‘我國家猶若金甌,無一傷缺。’”象徵國家領土完整,固若金湯,像金甌一樣無可撼動。但是遺憾的是,乾隆皇帝的“金甌永固”杯並不“永固”,用了五十七年,便“業經傷損”。乾隆皇帝的江山也並不“永固”,在他新的金甌永固杯做成後的第六十二年,1860年,英法聯軍在十月攻入北京城,搶走了他殘舊的“金甌”。中國人總認為,六十年是一個甲子,一個迴圈,似乎真的應驗了。

  1860年,兩隻金甌永固杯被侵略者搶走,我們中國人山河破碎的悲劇才剛剛開始。接下來的六十年,是中國的“金甌”不斷被打碎的六十年。但是頗有諷刺意味的是,清政府唯一一首法定的國歌,就叫做《鞏金甌》。

  中國在晚清時期沒有國歌, 1880年,清政府駐英國大使、曾國藩的長子曾紀澤在出使期間,認為大清帝國也應當有自己的國歌,於是上奏朝廷,呈上自己擬就的《國樂草案》,併為國樂定名為《普天樂》,但未能獲得批准。1896 年,李鴻章出使西歐諸國和俄羅斯,主方要演奏中國國歌,李鴻章十分尷尬,用唐詩和京劇旋律東拼西湊了一首國歌,但回國後也未使用。

  1911年(宣統三年)10 月4日,末代皇帝溥儀批諭內閣“典禮院會奏,遵旨編制國樂專章一折”,中國第一首,也是清政府唯一一首國歌《鞏金甌》誕生。這首歌曲由清政府海軍部參謀官、著名思想家嚴復作詞,禁衛軍軍官、皇室成員溥侗作曲。這首歌還有個別名叫《大清國雄踞列強萬萬年》。

  清政府到了倒臺的前一年,想著還是“金甌永固”的事業,國歌的內容為:“鞏金甌,承天幬,民物欣鳧藻,喜同袍,清時幸遭。真熙皞,帝國蒼穹保。天高高,海滔滔。”如今四隻金甌永固杯,見證了中國近代史的變革,海峽兩岸離合,文物之所以精彩,就是因為他背後,有説不盡的歷史滄桑。

  文並供圖/王敬雅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5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