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神秘“樣式雷”家族:執掌“樣式房” 設計皇家陵寢

2018年12月18日 15:30:00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2月14日電(記者 上官雲)在清朝歷史上,曾有這樣一個家族,執掌宮廷“樣式房”200餘年,頤和園、天壇、承德避暑山莊等大批知名建築,都出自其手。這就是建築世家“樣式雷”。

  日前,在央視高分綜藝《國家寶藏》(第二季)中,故宮博物院帶來三件國寶,其中之一便是樣式雷建築燙樣,很快引發關注。12日,明清古建研究專家李衛偉接受中新網(微信公眾號:cns2012)記者專訪,講述“樣式雷”家族的故事。

  傳奇的序幕

  雷家先祖,很早便以木工建築手藝著稱。明末清初,這項技能傳到雷發達時,一個建築世家的傳奇才真正拉開序幕。

  雷發達生於江西,後於康熙年間被召入京城,在工部參與皇家建築營造。

  關於他的走紅,民間流傳著一個傳説:康熙皇帝重修太和殿,按規矩,需要舉行上樑典禮,皇帝也得親臨現場主持。

  意外發生了:上樑時怎麼也合不上榫。眼看皇帝要發火,一位官員找到雷發達救場。他拿著鐵斧,迅速爬上樑架,幾斧下去,大梁順利落下。

  目睹一切的康熙皇帝十分高興,當場授予雷發達工部營造所掌班的頭銜。

  當然,也有專家考證,故事的主角並非雷發達,而是另有其人。北京古建築研究所專家李衛偉表示,但可以肯定,雷發達因為表現突出獲得了賞識。只不過官職不大,相當於現在的“工長”。

  設計暢春園 執掌“樣式房”

  真正把雷家建築事業發揚光大的,是“樣式雷”的第二代傳人雷金玉。從他開始,雷家正式執掌“樣式房”。

  在父親雷發達“解役”回到南京後,雷金玉被召集到內務府,分在“楠木作”。

  他很快趕上一個好機會。康熙皇帝決定修建暢春園,雷金玉憑藉聰明才智脫穎而出,獲得七品頂戴的賞賜。此後一發不可收拾,最終被任命為內務府“樣式房”掌案。

  李衛偉解釋,樣式房就是專門為皇家服務的,設計修建宮殿、園林、陵墓等,“雷金玉的職務,差不多相當於‘皇家建築設計院院長’。他既懂設計,又擅長實踐,技能很全面”。

  時間推移到雍正朝,雷金玉又在圓明園等建築的建設中,憑藉爐火純青的技藝,贏得了雍正皇帝的賞識,並在七十大壽時,得賜匾額。

  設計皇帝陵寢

  在雍正年間,“樣式雷”可謂榮寵一時。雖然中間發生過一些小波折,險些失去“樣式房”掌案的頭銜,但第四代“樣式雷”雷家璽的出現,徹底扭轉了局面。

  “雷家璽聰明、勤奮,設計了乾隆皇帝的寧壽宮花園。”李衛偉説,乾隆皇帝想在寧壽宮終老,所以很上心。雷家璽出色完成任務,“乾隆皇帝特高興,把掌案的七品頂戴加到四品”。

  據説,此時的“樣式雷”負責設計了“三山五園”、熱河避暑山莊等皇家工程,以及圓明園中的同樂園大戲臺。李衛偉介紹,“樣式雷”還為乾隆皇帝慶祝八旬萬壽盛典建造了大量景點。

  也正是從雷家璽開始,“樣式雷”家族開始負責皇家陵寢的設計建造。

  “以前皇帝陵寢基本由掌管風水堪輿的欽天監負責。”李衛偉介紹,乾隆皇帝、嘉慶皇帝……到光緒皇帝的陵寢,都是“樣式雷”家族擔任主要設計人,只有道光皇帝是個例外。

  可惜的是,雷家璽去世較早,樣式房掌班一度被外姓同行接任,直到20年後,其子雷景修才重新接過這一職位,“樣式雷”的故事得以延續。

  榮光與家道中落

  道光六年(西元1826年),雷景修的長子雷思起出生。李衛偉説,同治、光緒兩位皇帝都想重修被毀的圓明園,指定雷思起負責設計。雷家為此趕制了數千件建築圖紙和“燙樣”,但工程最終沒能實現,只留下了數千件圖檔。

  “樣式雷”的第七代傳人是雷廷昌。他主持重建了天壇祈年殿以及慈禧太后萬壽慶典的點景樓臺等,還因惠陵金券合攏和隆恩殿上樑有功,被賜二品頂戴。 “樣式雷”的榮譽達到頂峰。

  但這不過是曇花一現。隨著清廷退出歷史舞臺,“樣式房”消失了。亂世中,雷家家道敗落,後人為生活所迫,開始變賣家族積累下來的珍貴圖紙和燙樣。

  “中國營造學社社長朱啟鈐先生知道後很著急,呼籲社會上的有識之士及相關機構將大量圖紙和燙樣收購回來。” 李衛偉説,雷家後人還將很多圖紙和燙樣賣給當時的“北平圖書館”。

  伴隨珍貴圖紙的散落,“樣式雷”家族亦不復往日榮光,逐漸被人們遺忘。

  “一家樣式雷,半部古建史”

  近年來,通過各種展覽、講座,“樣式雷”的故事再次回到公眾視線。今年,“首屆CADE建築設計博覽會2018”舉行,展示了《人》《物》《典》等七個主題板塊,其中《典》部分為“清代樣式雷建築圖檔展”,一度引發關注。

  曾經有人認為,中國沒有所謂的科學建築,缺少規劃,主要憑藉工匠的豐富經驗。但實際上,“樣式雷”家族,以及他們親手設計流傳的燙樣卻能很好地證明,那種説法才是“不科學”。

  “能活動、拆卸的‘燙樣’也是他們的一種創造:屋頂、窗戶能打開,可以看到內部構造。還帶有彩繪,附加各種建築數據,十分精緻”。

  有文章指出,“樣式雷”家族留下的燙樣實物,有助於今人互相參照,從材料、尺寸、樣式、工藝等角度全面研究中國古代建築的營造制度。

  “一家樣式雷,半部古建史”。《國家寶藏》中亦介紹,目前,中國六分之一的世界文化遺産,均打上了“樣式雷”的烙印。

  李衛偉説,“樣式雷”雖已成過往,但他們保留下來的古建資料,那種匠心,值得銘記。(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5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