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花盛果”點亮廣州中秋之夜
中新網廣州9月22日電 題:“繁花盛果”點亮廣州中秋之夜
記者 許青青
超強颱風“山竹”登陸後不到一個星期,除了道路兩旁偶而會看見一兩個被颱風拔出泥土的老樹根,廣州已經見不到“山竹”肆虐的痕跡。隨著中秋節的來臨,節日氣氛逐漸濃厚起來。在廣州文化公園,一場名為“繁花盛果”的傳統中秋燈會正在開放。
廣州文化公園宣傳負責人鐘達文介紹,今年中秋燈會以嶺南地區各個時期的花為表現主體,結合每種花的“花語”以及其他標誌性建築搭建,寓意中國改革開放四十週年所取得的豐碩果實,人們生活錦上添花。一共展出了23組大中型燈組和近千盞氣氛燈。
記者看到,位於公園正門的燈組花籃“繁花盛果”,其直徑、高度均逾8米,底部為金黃色鏤空籃框,內透各式花朵圖案。花籃中擺放著月季、百合、牽牛花等美麗花朵,花香馥鬱,引來彩蝶翩翩起舞,給花燈平添一份生氣。
園方介紹,其造型靈感來源於廣州十三行博物館館藏通草畫《通草水彩花籃》(通草畫19世紀興起于廣州,主要用於出口,題材以反映清末的社會生活場景和各種形色人物為主),並通過綵燈工藝師的高超手藝,高度還原該畫內容。綵燈大量採用LED燈帶勾邊造型,屏閃變光,使得眾多花朵在白天燦若朝霞,夜間璀璨奪目。
今年燈會最大的燈組是位於公園中心廣場的“復興之路”,其長10米,寬6米,高8米,燈組層次分明,呈迴旋上升之態,逐層展示了嶺南地區標誌性建築陳家祠、西關大屋等,此外,還有C919大飛機、“復興號”高鐵形象等,周邊簇擁著嶺南各式花卉,形態各異,爭芳鬥艷。
21日下午,記者在文化公園看到,天還尚未全黑,市民就開始三三兩兩進入公園。有年輕夫婦推著小車帶著剛出生不久的孩子,有附近老人結伴而來,還有不少面孔迥異的外國人。面對造型各異的燈組和絢麗燈光,大家都紛紛拿出來手機拍照和錄影。
“我是拍給我女兒看的,”廣州市民陳女士拿著手機對著“復興之路”燈組做了一個掃描式的錄影,然後將錄影通過微信傳給了女兒,“她在美國讀書,今年不回來過節”,陳女士告訴記者,往年女兒在國內讀書的時候,中秋節都會文化公園看燈會,想通過錄影讓女兒放心,雖然剛剛經歷颱風,但廣州和家人都好。
花城中秋“花”似錦。月季、百合,荷花、杜鵑、木棉、桃花、蘭花、水仙、雞蛋花、金銀花等40多種花卉綵燈散佈在公園各個角落,而“蝶戀花”、“繁花似錦”“魚戲花間”、“花好月圓”、“奇花樂園”等各色燈組,結合各式花語,通過高超的綵燈技術表現出鮮花的特點,仿佛讓人置身於一個燦爛美麗的“花”“花”世界。
廣州文化公園中秋燈會始於1956年,是歷史最悠久、最富盛名的綵燈展覽盛事,承載了廣州人重要的文化記憶,賞燈和看粵劇,已經成為廣州人中秋必不可少的慶祝活動。園方預計,整個中秋期間(燈會將持續24日晚),賞燈遊客將會超過30萬人次。(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