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書香兩岸 墨濃情更濃

2018年08月21日 08:45:00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本報記者 汪靈犀攝

  一早,家住臺灣新北市的劉孔宜特地帶一個大布兜,搭捷運趕到臺北世貿展覽館一館,準備放手“掃貨”。這裡是第十四屆海峽兩岸圖書交易會(以下簡稱“海圖會”)的舉辦地,當記者遇到她時,才逛了幾家展攤,她就買下3本大陸出版的小説。“種類很多,也蠻便宜的。”看得出來,她挺滿意。

  交流盛會

  8月17日至23日,海圖會在臺北世貿一館主會場和基隆市、臺中市、南投縣、嘉義縣、屏東縣5個分會場同時開幕,這是兩岸出版界共同發起和廣泛參與的兩岸出版交流盛會。主辦方對記者介紹説,今年有大陸參展單位180余家,臺灣參展單位120余家,涵蓋圖書、數字出版、期刊、動漫、圖書館等上下游産業機構,共有約10萬種新書、精品書和暢銷書參展。其中既有讀者喜愛的文學類、生活類、少兒類圖書,也有適合兩岸圖書館藏、學術研究的中華史料典籍。

  本屆海圖會由中國出版協會和臺灣圖書發行協進會、臺灣圖書出版事業協會等兩岸出版界最具影響力的行業組織聯合主辦。自2005年首屆起秉承“書香兩岸,情係中華”主題,在廈門和臺北兩地成功舉辦了13屆,累計參展圖書800余萬冊,實現圖書銷售採購4.2億元,達成版權貿易等業務合作項目2360項,成為兩岸出版業界圖書展銷、版權貿易、資訊交流、行業研討、數字出版交易功能于一體的重要交流合作平臺。

  劉孔宜在展館逛了一圈後感慨道:“我喜歡文學類的書籍,可是臺灣的書受讀者群體量的限制,偏商業化,一些冷門類別的書出版比較少。而大陸市場大,書的種類更多,特別是網路小説非常豐富。”她還注意到,兩岸在裝幀設計和封面風格上還是稍有不同。“大陸的色彩和元素比較多,我想這也代表兩岸文化各自的特色吧,蠻有趣的。”

  合作共贏

  2018年是海峽兩岸出版交流30週年。30年來,兩岸出版交流從間接到直接,從單向到雙向,從一般交流到實質性合作,不斷擴大深化。尤其自2008年後,兩岸出版企業彼此間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摸索出更契合自身發展的合作模式。從傳統出版到數字出版,從版權、圖書到期刊、音像、電子和印刷等各個領域,合作逐漸常規化、規模化、程式化。

  這點從湖北與臺灣的合作中可見一斑。作為本屆海圖會的主賓省,湖北參展陣容強大,共有32家出版及發行單位攜近1800種、4000余冊精品圖書及一批電子音像、數字産品參展。其中作家二月河撰寫的長篇歷史小説三部曲《康熙大帝》《雍正皇帝》和《乾隆皇帝》,便是由大陸的長江文藝出版社與臺灣聯經出版公司、聯合文學出版社聯合出版。湖北美術出版社也與臺灣策馬入林文化事業有限公司簽署了項目合作協議,即將出版《圖形意語》《文字意態》繁體版。雙方還表示未來將在漢字、設計等領域進行更多的出版交流與合作。

  湖北省版權保護協會常務理事胡偉説,希望通過海圖會搭建起鄂臺文化交流的友誼之橋,促進兩地圖書版權貿易合作,進一步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推動出版繁榮發展。

  臺灣華品文創出版股份有限公司總編輯陳秋玲則表示,兩岸出版發行交流不斷深化,形成優勢合力,市場前景可期。公司從北京中華書局引進的國學類圖書在島內銷售很好,國學是中華文化之本,應在基礎教育中紮根。

  情感共鳴

  “兩岸同根同源,擁有很多共同的歷史記憶。在中國近現代史上,孫中山等人都是兩岸民眾非常尊敬的重要人物。”人民出版社是海圖會的常客,每年都會前來參加,其常務副社長任超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今年他們首次把自己出版的16卷《孫中山全集》帶過來了。這是在2015年孫中山先生逝世90週年之時他們出版的。“為了編這套書,我們還專門到臺灣走訪了多家檔案館、博物館、紀念館,去蒐集資料,也因此集納了很多孫中山的題詞、電報、外文文稿等的原件,這些都是被第一次收錄印刷。”他們還帶來了《泉州南音》《中國戰爭史》等重量級叢書,當得知這些書要來參展時,任超的老朋友臺灣大地出版社社長吳錫清,還專門趕來過過眼癮。

  不僅是歷史,一些當下潮流文化也成為聯結兩岸民眾的橋梁。劉孔宜是“大陸劇粉”,看完《甄嬛傳》《延禧攻略》迷得不行,還想進一步買來原版小説讀一遍。她發現大陸一些外國小説譯本品質也不錯,直白、通俗易懂。“我還在少兒圖書裏看到很多二次元的漫畫書,有點驚喜,原來大陸的青少年也蠻潮的。”

  “來臺灣參展,其實就想把兩岸有共識的文學作品展現出來。”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屠呦呦傳》《一個海外華人講的中國人的故事》,在臺灣出版後都非常受歡迎。任超認為,兩岸擁有共同的文化基因,書籍能夠引起兩岸民眾的共鳴,“把兩岸文化合作的成果展現出來,促進臺灣和大陸民間友好交流,增進兩岸同胞相互之間的理解和情感,這是我們想做的事。”

  (本報臺北8月20日電)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5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